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谈批评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相似文献   

2.
小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理人近期来,有的报刊文章一再出现“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的提法。这种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划分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和“新社会主义观”;我们觉得不甚妥当,因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是一个含义模糊的不准确的概念。随意使用这个概念,不...  相似文献   

3.
《人大建设》2007,(7):54-54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这一回答在当时引起不小反响。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从行政、司法等方方面面着手构建”让群众批评政府”的要件。《检察日报》5月16日刊登志灵的评论说,《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批评权。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是教育,批评必须讲究艺术。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是要选择最佳批评方式;二是要捕捉最佳批评时机;三是要设计科学的批评过程;四是要运用最优的批评语言。本文结合教育实例简单地谈谈批评的语言问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大不一样。如有的老师发现某学生反应迟钝,就对他说“你硬是个木鱼脑壳”;某学生有过一、二次违纪,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某学生学业成绩差,就对他说“你不如回去,一天戳个鸟儿窝,还可以烧壶开水”;……如此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语言,叫学生怎么受得了,又岂能不产生教育上的负  相似文献   

5.
所谓建设性批评,是科学、公正、完整意义上的批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批评,是给人以积极正向引导的批评。邓小平同志就曾积极倡导建设性批评,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刘能 《人民政坛》2013,(3):36-36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是一名新当选的代表。代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今年初的人代会上,我看到代表基本上提的是“建议”而很少有提出“批评”。请问,代表批评和代表建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7.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长期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它视为办好报纸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的新闻批评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关于新闻批评的论述,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新闻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认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①邓小平在主办《红星报》过程中,为我党报刊的优良传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9.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一种以旧翻新的批评游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夫生 《求索》2005,(4):146-148,157
“生态批评”是亚里斯多德的“有机整一律”的当代翻版,是古老东方“天人合一”观念的晚来发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下套用。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它都不过是西方文论中以旧翻新的一种话语策略,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批评游戏。  相似文献   

11.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12.
能够面对面地得到批评,实属不易。应该说,批评也是一种待遇。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批评的。有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议论人、诋毁人,损人形象,破坏团结。能面对面批评你的,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益友。批评者必然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时时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敢开展批评;批评者必然是有足够底气的人,其中大多自己做得不错,至少这方面做得不错,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否则,他不敢批评人,即使批评了,别人也不会接受,相反会让自己下不了台;批评者必然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对工作负责,对事业…  相似文献   

13.
1981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当前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是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的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就有人说是打棍子。”(《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77页)同时还告诫全党:“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同上,第879页)  相似文献   

14.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15.
杨治邦 《前进》2007,(9):56-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太好形势;一表扬就入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  相似文献   

16.
呼唤“超批评”华东师大文艺学研究生铁舞华东师大文学所副所长夏中义○铁舞:当下批评界似比创作界热闹。譬如,继“两王之争”(即王彬彬与王蒙之争)后,有人提出目前亟需一种“不宽容”的批评;又听说北京批评界对上海提出的人文精神讨论颇有异义;至于对9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18.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传统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把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规定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  相似文献   

19.
近来,日本华文报纸《时报》和《留学生新闻》等相继批评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放荡不羁、不思进取。相关署名报道的题目分别是《著名球星纵欲拖垮中国足球》和《中国足坛“性亢奋”冷等。柳报》是日本最有影响的华文日报,该报报道说:“中国某著名职业足球俱乐部突然对外宣布严厉处分一名颇有名气的主力队员,包括停赛、停发工资并不准转会等。因为这名绿茵悍将是一个好色之徒,在清场上放荡不羁,四处借艳,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老惹麻烦而又屡教不改,老板不得不忍痛‘斩马设’。”《著名球星纵欲拖垮中国足球》一文披露了几年前曾风云一时的…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1)
凡略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唐朝之鼎盛时期,莫过于“贞观”年间。唐太宗为何能有如此神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兼听”、“纳谏”。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近读史书,深被唐太宗不惜重金买批评的事例所感动。不妨抄录几例于下:据《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