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治邦 《前进》2007,(9):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大好形势;一表扬就人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很多,而中肯坦诚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诚征图片     
《今日浙江》2007,(1):61-61
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问题: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用人之道》一书中这样说“:决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这是我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你无论批评什么表现或者批评哪个下属,也得找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后。这叫‘先批评,再表扬’。”你若作为某一部门的领导,对此有何感想?参考答案:①我认为这种管理下属中的方式不是绝对的,表扬、批评的方式和尺度可以灵活掌握。②对于下属而言,要有批评也要有表扬,这样才能保证下属的积极性,而且下属对上司的批评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③对于上司而言,必须深谙“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的道理,适时利用一两句…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一点成绩,就应该表扬,表扬越多越好,力度越大越好。课堂上往往夸奖声不断“,好”声一片。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无批评”教育,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采取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作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只有表扬、奖励,而无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表扬应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  相似文献   

4.
批评与表扬都应讲艺术刘龙表扬与批评是管理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实际运用中多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两者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表扬和鼓励先进、批评和鞭策后进,使一个人不断进步,使一个集体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目的。一、批评与表扬艺术...  相似文献   

5.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要使表扬与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表扬不过头,批评不失实”的原则。所谓“表扬不过头”,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依照事实,根据学生成绩、优点的大小,恰如其分地作正面肯定,让事实说话,使表扬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教育一片的目的。表扬过程中,如果把握不住这一原则,背离事实,夸大其词,不仅收不到良好的表扬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优秀学生来说,表扬过了头,往往会使其产生自满情绪,甚至忘乎所以而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久而久之,掩盖的缺点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7.
汪金友 《前进》2000,(9):48-48
和批评相比,表扬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湖南益阳市一家报纸最近的一次表扬,却惹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市的一位领导外出,偶遇一起交通事故,并有很多人正在抢救。于是他急令司机停车,并用自己的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几天之后,当地一家报纸发了一条表扬性消息,说该领导在紧要关头,“亲自指挥村民抢救伤员”云云。不想,这位领导看到这条消息之后,发现“溢美之言”过多,有明显的“拔高之意”,心里甚是不安。因此便给报社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说“抢救伤员不是我现场指挥,而是当地村民在我到达以前…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9.
才伟 《辽宁人大》2007,(12):18-19
2005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人大就市环保问题对市政府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批评。2006年6月,咸阳市人大发现“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因此,城建环资工委又写了个检查报告,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以适当的方式对市政府给予表彰。此举引起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有二:第一,人大表彰政府是否有法律依据?第二,表彰会不会把监督的“批评”变成讨好的表扬?实际上是问:人大是否拥有对政府的集体荣典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勘里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茬勤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相似文献   

12.
洗盘子现象     
《时事报告》2011,(12):67-67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仆人一起“洗盘子”,洗得最多的那位,不仅没有受到主人的表扬,反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他洗得最多,打碎的盘子也最多。  相似文献   

13.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06,(20):54-55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近年来,嵊州市在和谐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社会管理的文化效应,增强和谐文化的渗透力和谐文化是一项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程,也是造福于人类的工程,但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要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个文化怪圈,更新路径,变单一的行政化管理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渠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嵊州市通过改变大而广之的粗放作风,开发和改进“社会政策”“、社会技术”来丰富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流行一种说法:共产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现在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了。十分辛辣! 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是依靠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内的有力武器,有效地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左”的倾向,击退了几度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解决了党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保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打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来自群众的这种批评意见又是一针见血和发人深省的。“在对错误倾向、坏人坏事作思想斗争和组织处  相似文献   

15.
征中国传统观念里,和谐不仅是外部形式的审美追求,同时,更把和谐的理念提升到政治理想、伦理道德、个人的生理、心理乃至宇宙观的层面。汤一介先生把这种和谐概括为“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这是一种“普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来说,和谐是稳定,是发展,是每个人都创造价值、享受创造成果;对个人来说,和谐就是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上善若水;而对机关部门来说,和谐就是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工作的和谐。在这里,单一。不是和谐;单打,也不是和谐。“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事物从来就是这样:只有一种声音,就成不了气势宏伟的交响乐;只有一种味道。就成不了耐人寻味的盛宴;只有一种物质,就成不了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在党政机关这个大家庭中,用良好的工作质量去创造“上下同心、内外和谐”的发展环境,去营造“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整体合力,这就是要有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中提出一个重大要求,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要求,就需要弘扬和谐哲学,清除“斗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之中 《当代广西》2011,(18):6-6
团结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团结。这是民主生活会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但我们却发现,在有些单位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有的人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赞扬声多、批评声少,把提意见变成提建议、提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对此还美其名曰“团结”、“和谐”。如此把民主生活会变成“团结会”、“和谐会”,这种无原则的团结、无原则的和谐,是假团结、假和谐,其实质是不折不扣的妥协,是面和心不和。思想得不到统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工作得不到落实,于党的事业、于工作的开展百害而无一利,也是与我们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9.
倪安和 《现代领导》2005,(10):21-21
当年曾教育过整整几代人成长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党的三大作风,被扭曲成时下流传的所谓“新三大作风”。话,说得近乎俏皮,其词也是这么三句:“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有道是:“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可悲的是,尽管公开对这“新三大作风”喝彩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康宇 《长白学刊》2008,(5):20-23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