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深化与亚太盟国关系方面显现新思路,包括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方式拓展与盟国的合作渠道、整合盟国与伙伴国的战略资源等。美国亚太同盟呈现出向"软同盟"拓展、向"影子同盟"衍生和向"分权"趋势发展等特点。美国强化同盟关系的新做法,加大了地区国家间战略消耗,但能否达到其预期目标还受东盟平衡政策等因素制约。面对新形势,中国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两手对两手",妥善应对美国亚太同盟关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美国知名学者罗伯特·阿特认为,军事力量和全球同盟体系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关键;1中国学者也指出,在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军事是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政府试图在全球层面上向亚太倾斜,在区域层面上从东北亚向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扩展。2而且,由于美国军费开支自2011年起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军备建设与海外军事行动日益受限,选择性介入而非包揽地区安全事务,加强盟国军力、让盟国更多承担地区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钱文荣 《亚非纵横》2009,(4):1-4,16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亚洲战略与布什虽无本质区别,但有若干重大调整:战略重心东移更加明显;提出"双管齐下战略";加强对多边机制的重视和支持;战略内容从注重安全变得更富于综合性。按照这一调整,美国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了与盟国的同盟功能;将反恐重点转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密切与东盟的关系;提升中美关系的战略地位;应对朝核问题。其战略目标仍是加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部分周边环境发生变化,面临多种挑战:一方面,部分国家借助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寻求改变现状,以致中国周边政治对抗性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在周边“以经促政”的战略效果明显下降,中国倡议的东亚经济合作进程很难迅速发展.中国周边环境变迁背后的动因主要源于地区的结构性矛盾,而非各方缺少互信和对于对方战略动机误判所致.美国与其部分盟国试图选择预防性战略应对中国崛起,而对于中国战略底线的错误认知则加强了其战略信心.美国预防性战略东移大背景下,中国“以经促政”的战略空间缩小,导致地区合作机制的功能性被工具性所取代.中国需要在战略视角上直面和区分与区域外大国及周边国家的矛盾,同时在策略层面降低周边环境变动给自身崛起带来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印太"从地理概念转型为新的政治与战略构想,既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反应,又凸现了美国利用其继续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美国积极塑造"印-太"战略格局,极力拉拢其盟国,并主动发展新的伙伴国家,对中国产生了地缘战略制衡态势,从而使中国的崛起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地缘环境,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亚美尼亚独立以后,因其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对于处在严重经济危机中的亚美尼亚来说,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是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美国而言,亚美尼亚则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和伊朗、争夺里海能源以及扩大美国价值观念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影响的一颗重要棋子.为此,美国积极致力于加强与亚美尼亚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并力图使其成为美国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战略的重要环节;亚美尼亚则在保持同周边国家安全关系,特别是与传统盟国俄罗斯的友好关系的同时,把发展同美国的经济合作作为改善自身经济状况和安全态势的主要手段.亚美尼亚和美国建交10年来,尽管双边关系面临诸如纳一卡冲突,亚美尼亚和伊朗关系,以及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关系等问题的制约,但由于亚美尼亚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双方关系的高度互利性特征,亚美关系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震  丁伊 《东北亚论坛》2021,30(5):112-126
美国近年来的地缘战略已经从"亚太再平衡"转变为"印太战略".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战略,"印太战略"延续了"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在范围和方式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盟国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这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针对性强且地域广阔的地缘政治战略.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日本和澳大利亚近年来加强了海洋事务的合作,具体而言,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海军装备贸易、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相关人员交流等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合作带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且大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因此对于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尤其是南海地区的海洋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浅析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是美国霸权战略的分水岭."9·11"事件为美国送来一个明晰的战略对手,强化了美国以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霸权战略大调整.美国霸权由主导型霸权向帝国式霸权转化.美国的这一霸权战略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现实的图景则使美国霸权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印度的政策与美印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更加重视印度在地缘政治、经济潜力以及在亚太安全中的作用,称印度为美国的“天然盟友”,美印关系明显发展。由于两国关系存在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双方关系发展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独联体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并没有一项完整的对独联体的政策.对不同的独联体国家,美国的政策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概述了美国对独联体各国的政策中一些主要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目标,并介绍了美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援助情况.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苏联学研究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对手”——苏联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一些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一些大学开设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国际观察》2006,(2):78-79
《美国贸易政治》这本书备受美国学界和政界的推崇,被公认为了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演变的最权威著作.自1986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今天已经出到第四版.我觉得这本书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凯南研究所是研究苏联、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权威机构 ,有美国非政府机构智囊团之称。该所的许多科研成果被美国政府采用 ,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良好的信誉。该所又因其创始人之一是被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学界称为“遏制政策之父”的乔治·凯南而蜚声国际学术界。一 美国苏联研究领域中的两个权威凯南在美国 ,乔治·凯南和他的祖父老凯南是苏联研究领域的两大权威。乔治·凯南大名鼎鼎。他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苏联问题专家、政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一生与设计、执行、批评和研究美国的外交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乔治·凯南 1 90 4年出…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政府推出了针对中国5G竞争的"清洁网络"计划。该计划由"清洁"标准、"清洁"领域及"清洁"联盟三部分构成。美国实施"清洁网络"计划主要为实现争夺5G全球主导权、全面遏华、维护美国网络霸权三大目标。虽然该计划被美国美化为"民主自由与威权监控之战",但事实上,它遵循"美国优先"原则,构筑数字贸易壁垒、推行双重国际标准、威胁全球网络完整性,与全球各国普遍追求的互联互通、安全有序、自主发展、公平互惠、合作共享等网络福祉背道而驰,恐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金融危机,将经济带入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带领经济走出衰退成为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为了应对危机,布什和奥巴马政府以及相对独立的美联储都采取了大量应对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金融危机的趋缓和经济的逐步回稳,奥巴马政府在对此次危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前期的一些应对措施进行相应调整.这无疑将对未来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外政策精英集团由政府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三部分组成,在政府、公司和思想库三类组织中行使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功能,这三类精英群体共同制定和确立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作为对外政策最终决策者的政府精英,由于相似的教育背景、共同的安全和外交经历,日益形成了排他性的圈子.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的东南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初上台至今,一系列新的东南亚政策引人注目:国务卿希拉里出访首选包括印尼在内的东亚国家,随后兑现“深度接触东盟”的诺言,在泰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并重新评估对缅甸的政策,等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观了布什政府对东盟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20.
美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是小布什政府推动国防改革、建立“导弹防御系统”(MD)最坚定的人物,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思想将对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大指导性影响。“9·11事件”后,他穿梭访问中东、中亚、南亚、俄罗斯等近10个国家,在电视上频频曝光,风头盖过国务卿鲍威尔,与“隐身”副总统切尼形成鲜明对照。去年11月初又被《新闻》和《时代》周刊评为“一周焦点人物”。最近,他领导的国防部完成《核态势评估报告》,将中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列为核打击对象,引起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