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在分析当前中国大陆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行业需求存在差距,并阐述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同时从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整合行业资源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其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做好殡葬行业典型人物的宣传、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的培养等途径培养其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有四类主要的民俗活动,即婚、丧、节、寿;殡葬文化是在治丧民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类文化,它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秀的殡葬文化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殡葬插花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殡葬插花教学中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拓宽学生殡葬插花知识面、加强插花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艺术素养,让殡葬插花的教学真正做到符合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中在对人文的内涵进行分析后认为人文殡葬应当以人文本:关注人、尊重人、教化人、提升人、凝聚人。人文殡葬除具有殡葬共同特征外,还具有精神关怀性、感化教育性、文化传承性、服务公益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殡葬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经营秩序不佳、市场监管不到位,消费价格虚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亟待研究建立科学和谐的殡葬消费体系。科学界定殡葬产品和服务机构的属性,建立政府-市场两级消费体系;引进并优化配置社会资本,创新殡葬服务形式,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加强殡葬管理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平抑殡葬消费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推行协同治理,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群众节俭办丧事,逐步树立科学和谐的殡葬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聚焦现代殡葬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人才培养规格较低、人才培养内容传统、人才培养手段滞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站在引领我国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根据现代殡葬行业转型发展要求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德技并修、尽善尽美”的现代殡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活页式与手册式教材,开展“3+1+1”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引领行业、结构合理、双向流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等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实现现代殡葬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中从生态殡葬视角出发,诠释了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的理念及实施意义,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殡葬界对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情况,得出当前我国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水平体现为"三无":无标准可评、无机制推进和无常态对待,提出了实现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殡葬服务的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殡葬行业内外对殡葬服务客体的界定不明确,出现殡葬服务业"赚死人钱"等不恰当的说法。殡葬服务的客体是丧家,"丧家"作为服务客体的认同受到殡葬服务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和丧家的主观因素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殡葬服务客体误解。澄清殡葬服务的客体,不仅是殡葬实践工作的理论准备,也是改善殡葬业自身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中旨在讨论殡葬用地的空间变迁.在殡葬改革政策下,国家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主要方向之一是"节约资源",尤其体现在殡葬土地使用方面.田野材料显示,虽然总体上各地节约使用殡葬土地,坟墓结构越来越简化,但殡葬变迁的实践是由空间感知、文化想象、策略性行为等构成的流变过程.尽管殡葬方式发生改变,但人们仍需要以物质性承载死亡的社会性,同时将其嵌入进"生存"的环境里,理解这一点对突破殡葬改革政策推行中所遭遇的困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殡葬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殡葬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殡葬转型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代殡葬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思想和社会基础不牢、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服务设施陈旧落后、行业作风有待改良等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建设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为主要内容和形式载体,推进我国现代殡葬建设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殡葬改革,需要大力宣传积极先进的殡葬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因此,创新殡葬宣传方法使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殡葬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从宣传采取的形式和宣传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进行殡葬宣传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领域的殡葬服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每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总是广受社会关注,其中不乏诸多批评,此种批评已然具有节令性发生之特征。文中为探究此中缘由并解决问题,提出了公益殡葬、阳光殡葬、情感殡葬、科技殡葬、法制殡葬的概念,以期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专业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形式之一,因其较高的专业性和开放性,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对学生实习就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文中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的专业社团为例,对以上几点展开分析,探讨高校殡葬专业社团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给当今的高校殡葬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殡葬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土葬与火葬之间的殡葬方式选择、公墓与私墓之间的殡葬用地使用与墓主亲属与墓地相关人之间的殡葬利益维护是农村殡葬治理活动中的主要现实困境,而这些困境的存在源于现行殡葬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农村殡葬服务设施的缺乏与农村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因此,需要从推进殡葬制度改革、规范殡葬用地管理、善用地方习惯调解等路径提升农村殡葬治理能力,促进新时代下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新殡葬视角出发,分析了传统殡葬服务的类型,诠释了现代殡葬服务新视野的理念,指出当前我国殡葬服务新视野的基础及特点,提出了新殡葬人的培育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中主要将殡葬服务从时间维度上进行了双向拓展,提出了过程化殡葬服务即"临终关怀——过程支持——后续关怀"的服务模式,通过对过程化殡葬服务模式进行分阶段以及整体性分析,尝试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融入其中,发掘出社会工作在殡葬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对构建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殡葬服务水平、营造简约文明的殡葬文化氛围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殡葬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推动实现“逝有所安”这一新时代美好生活应有之义。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蕴涵着辩证审视生死、感悟生命意义的生命伦理向度、保护自然环境、推行生态安葬的环境伦理向度、倡导文明祭扫、建设乡风文明的文化伦理向度。基于伦理向度对此予以综合考量,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实践路径,为加强殡葬文化建设提供伦理向度的价值指引、实施手段与价值准绳,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思想认识,使我们面向实际场景不断丰富殡葬伦理思想,着力构建新时代殡葬伦理文化建设新图景。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建设发展此项工作为契机,也能有效促进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更好地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两岸同文同种,自1949年后各自在不同的政治、及殡葬教育。文中介绍了两岸正式教育体制的殡葬教育现况,与合作的建议。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殡葬事业并对两岸殡葬教育加以比较,提出了两岸殡葬教育交流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本义就是人对自身动物性的一种文饰和掩盖,这种对人之行为与心灵进行的文饰改变了人之鄙俗粗野的一面。殡葬文化的本质是生命文化。殡葬活动是以死亡事件为契机,以尸体处理为特定背景而进行的一场针对活人的生命教育活动。殓殡葬这一人文过程掩饰了死亡的自然过程,凸显生命的美丽谢幕,养育和培植了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殡葬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存在着结构有待优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心理需要调适等问题.今后在殡葬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上应注重改善人员年龄与性别结构、着力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水平、加强对员工的激励与心理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