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4年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 11月 2 9日于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的发言中所指出的 ,2 0 0 4年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新发展 ,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 :一是政治对话频繁 ,相互信任加深 ;二是经贸关系增强 ,合作水平提升 ;三是安全对话深入 ,合作富有成效 ;四是全面拓展合作 ,内容更加丰富。总体上讲 ,在过去的一年 ,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 ,互惠互利效益日益显现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顺利发展。一、高层交往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 0 0 4年 ,中国与东盟继续保持了频繁的高层交往。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由于地缘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老挝外交政策表现出四个特点:由政治外交转向经济外交;重点发展与越南、中国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从地缘政治考虑,参与并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转向"全方位外交",增进与各大国的交往。今后老挝外交政策将围绕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安全维护、地位提升等方面展开,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东盟成立37年来,不断调整、完善国际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东盟坚持立足东亚,面向世界,与地区外国家和组织建立起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使其充满活力。东盟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6.
衡量现代外交双边关系是否可靠的根本依据还是要看双方的合作基础是否紧密、是否坚实,而这些基础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方面,其中经济基础为第一位。如果双方交往的经济基础牢固而密切,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不可分割局面,那么双方的政治、安全、军事、外交等关系将在此经济基础上趋于成熟与完善。这也正是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外交与合作的着眼点之一。比较东盟与中国之间,东盟与西方(尤其是美日两国)之间交往的经济基础可以看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明显地相对薄弱,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影…  相似文献   

7.
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桥梁,在中国与东盟的交往和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老挝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本文对老挝的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以及老挝的贸易与投资风险等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国别贸易数据,采集和整理了东盟10国以及东盟外8国的年度对中国贸易数据,利用改进的倍差法模型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标志性事件对东盟与中国贸易规模影响的净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政治与经济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有极其显著的正的影响效应,而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领土、政治纠纷和国际灾害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国际性经济危机对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也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并依据以上实证结果提出有关发展中国—东盟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不断扩大,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开始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沿阵地。中外人员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员的交往日趋正常化,对涉外人员进行涉外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调整。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部分东盟国家开始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因同苏联关系的破裂及与越南的纠纷也迫切寻求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柬埔寨问题促使双边基于战略考虑而加强了政治合作。但此时双边改善的程度有限。8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获得了全面的进展,这主要源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些调整改善了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同时东盟各国政治、社会的相对稳定增强了东盟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冷战结束后,双边经贸关系突飞猛…  相似文献   

11.
恩怨过后正常化——中越关系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国人民曾并肩战斗、相互支援,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尽管中越间也曾有过风风雨雨,但那只是短暂的一段经历。自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相互信赖逐步增进,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本文主要阐述中越关系的背景、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分析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越两国正在合作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两国都缺乏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经验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先行区先行先试一些特殊政策。本文分析了凭祥在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的一些独特优势,提出凭祥可率先成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先行区,并提出一些建设内容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越陆地边境口岸资源丰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与越南边境经济合作领域宽广,涉及边境贸易、跨境旅游、跨境运输、商品展销、劳务合作等多领域。通过开展陆地边境口岸经济合作,增进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越关系新发展与经贸合作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双方恢复了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双边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进入21世纪,中越关系具备了新突破新发展的条件,已经从传统的睦邻友好的较低层面,提升到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因素在中越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越美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越关系造成影响。但是由于越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使得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通过发展对越关系、对美关系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方式,将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合作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增进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是中国与东盟互利友好关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year 2000, China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have promoted mutu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trengthened political trust and increased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aid, security, an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realizing that China poses no threat to other countries. With China 's growing influence in ASEAN, the U.S., Japan, and other big powers have increased their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 to try to maintain their long-standing strategic advantage in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SEAN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play off these big powers against each other to maximize their own advantage.Ma Yanbing is Research Professor of CICIR. Her research interest is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相似文献   

18.
自1920年代起,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朝鲜和越南的共产主义运动即互相交织并连成一片。东亚三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促成了南北两个跨国革命区的形成,本文探讨的即是1945年至1950年间南方中越边境跨国革命区形成的条件、中越双方合作的方式,以及1950年前与1950年后中越同盟关系的区别。学术界对于1950年后的中越同盟关系已多有论述,但1950年前中共与印支共之间的合作则未引起同等重视。1950年前的中越跨国革命区值得探讨,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中越革命同盟关系实际上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延伸,也是这两场战争的连接点。这种联系突显了这两场战争的国际性,进一步证明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都是与冷战密切关联的热战,中越跨国革命区因此成为冷战初期的一个地方热点,并代表了国际冷战的一种地方形态;二是因为这一阶段两党之间的合作为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的中越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不仅得到了苏联共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印支共产党的援助,中共对于胡志明和越南革命运动的支持也是从印支战争爆发之日起即已开始,1950年后只是扩大了援助的范围,并提高了援助的规模和合作的级别。1950年前两党关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将在1950年后重复出现并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尽管当前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的增加、相互依赖的增强、安全合作的深化,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合作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共赢。  相似文献   

20.
Global oil markets are increasingly jittery because of the recent political turbulence in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prompting China to seek mor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Considering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a hedging strategy,China should expand its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ed energy-exporting countries.China and Canada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the areas of energy exploration and mutual trade and this provides a broad space for their energy cooperation.However,up until now,this potential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xplored,and there have been few substantial achievements in bilateral energy cooperation.Various reasons,including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can be attributed to this.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oth make effort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make good use of all advantages to further develop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Canada,so as to realize greater energy politics and economic inte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