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泰国的贸易及投资关系研究张荐华中国与泰国的贸易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中泰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最初的贸易是以朝贡和恩赐的形式进行的,其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泰国的皇族垄断了泰方对中国的贸易,他们通过华人和穆斯林商人,将大米等东南亚...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7,(6)
3月31,泰国最大华商会"泰华九属会馆"在曼谷举行午宴,祝贺云南省代表团访问泰国和中国(云南)-泰国贸易投资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并高度评价云南在积极推进中泰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各国和南亚、西亚的必经之地。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边界线长达四千多公里,有十三个民族跨境居住。由于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云南全境都在云贵高原上),该省一向注重发展交通事业,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促进本省的经济发展。从腾冲经缅甸通往印度的中印公路——抗日战争时期叫“史迪威公路”,是中国内陆通往印度和南亚的一条重要通道,现在已开工修复。从西双版纳的打洛经缅甸的景栋可以通往泰国的清莱,这是中国通往泰国的  相似文献   

4.
方铁 《今日民族》2002,(1):32-34
提起云南,不少人的印象是“偏僻闭塞,交通落后”。说偏僻闭塞是可以的,但一概斥之为“交通落后”,则有失偏颇。论交通开发之早和古代通道之多,在我国边疆地区云南可稳居中前列。  相似文献   

5.
大理是云南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古代西南丝绸之路通过这里,使大理在内地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随着滇缅公路、滇藏公路的相继修通,大理又成为通往滇西和滇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理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使大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但是,由于建国以后长期以来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欠债,使大理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发展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之间极不适应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6.
由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陆韧撰写,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的《云南对外交通史》,是一部以云南为主体,全面、系统地论述云南对外交通发展史的专著。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云南对外交通发展放在云南以至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新闻资讯     
《创造》2010,(1):39-39
<正>云南50吨云菜换泰油1月1日,首批共50吨云南蔬菜与泰国50吨成品油在云南磨憨口岸实现了一比一的对换,标志着酝酿许久的"蔬菜换成品油"项目终于开始了常态化运作。货物从报检到报关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程行车和报关共35小时可到达曼谷。据悉,今年全年云南将用30万吨蔬菜换回20万吨成品油。除油、菜贸易外,云南省商务部门还计划开展"云花换泰国水果"贸易以及帮助外省水果企业利用昆曼大通道开展用"冷果换热果"的易货贸易。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7,(6)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泰国商务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云南)-泰国贸易投资洽谈会于3月30日下午在曼谷举行.云南省代表团团长、省长秦光荣在出席洽谈会时,就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泰国的友好合作与交往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明代,随着中泰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多,东南沿海地区的闽粤人不断的移居泰国。吸引东南沿海闽粤人移居泰国的原因是泰国王室对华人的重用和中泰之间交通日程较近。  相似文献   

10.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建立,1767年灭亡,历时417年。这正是华人大量移民泰国并形成华人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由官方的朝贡贸易向私人大米贸易的转换,促进了中国明清政府的海禁开放和大量对外移民,是泰国得以形成华人社会的历史机遇;泰国地旷人稀,泰缅战争的破坏,急需大批人力,是泰国接纳移民的基础。身份自由的华人移民形成了泰国最早的商人阶层,催化了泰国封建领主经济内部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华人社会不仅对泰国经济做出很大贡献,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它主要有东  相似文献   

12.
泰国北部(以下简称泰北)居住着来自云南的人口。据美国人类学教授马克斯韦尔·希尔女士调查,“中国云南人可能自十三世纪起就在东南亚北部各王国的一些集镇零星暂住了”。现在泰北各府的云南人数量“可能超过三万”。根据1984年云南省政府的资料,现居住在国外的二十万云南人,约有70%分布于缅甸和泰国。云南与泰国北部距离相近,政区的某些部分几乎与泰北接壤,历史上就有云南人口移往泰国的不少  相似文献   

13.
由于滇蜀、滇黔贸易交通的开拓,封建王朝在云南的设治,以及南中地方官吏的积极经营,汉魏时期云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兴盛繁荣。这是当时诸多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良好的外部条件。入晋以后,内地南北分裂,云南为“大姓”“夷帅”所割据,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14.
论云南土司制度与古代地方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云南土司制度与古代地方法制刘艺乒土司制度,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一个特殊的政治历史产物。研究分析云南以至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状况,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这一历史现象。笔者认为,以往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15.
贝叶档案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叶档案是一种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文字遗存.在古代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一些国家,都广泛使用贝叶来书写文件.贝叶档案多为贝叶经书稿档案,以巴利文和梵文书写的佛经原件都是以贝叶为载体,贝叶经是中华佛教典籍的原本.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后,贝叶又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书写材料.贝叶档案对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载录历史,弘扬佛教,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2,28(3):60-63
“秦和人”一词 ,是泰语对历史上形成并生活在泰国北部清迈、清莱一带祖籍云南的回汉两族侨胞的统称 ,19世纪后 ,被当时旅居东南亚地区的西方殖民官员、探险家和传教士按泰语北部方言拼写成Cin -Ho/Chin -Ho ,或简称为Ho/Haw/Hor,大量进入其日记、札记、信函和旅行报告中。但由于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前往泰北的时间最早 ,商贸活动最频繁 ,移居时间最早 ,所占人数最多 ,因此西方文献和今天泰语中惯称的所谓“秦和人” ,又主要专指云南籍回族穆斯林。清迈府县城乡共有 9个秦和穆斯林区 ,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他们的主要语言 ,清迈府城的王和街浓缩了云南籍的秦和人移居泰国北部的历史 ,现已成为以云南籍回族穆斯林为主的秦和人在今日泰国社会存在的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7.
牟军 《今日民族》2021,(11):38-40
云南商人是特色鲜明的地域商人.与国内其他十大商帮相比,云南商人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具有民族性.近代云南商业史上活动较为积极和影响较大的商人和商帮多集中于汉族、白族、回族、藏族、傣族之中;二是具有地域性.云南和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接壤,并且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和孟加拉等国都是近邻,地缘优势造就了滇商的主体贸易与国际贸易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7,(6):44-45
泰国最大华商会“泰华九属会馆”在曼谷举行午宴,祝贺云南省代表团访问泰国,来自泰国潮州会馆、客家总会、广州会馆、海南会馆、福建会馆、江浙会馆、台湾会馆、云南会馆、广西会馆的近百位泰国华商领袖和侨领出席午宴。  相似文献   

19.
云南的对外贸易有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四川、云南就和缅甸、印度发生了贸易关系;汉、晋以来,由川、滇通往缅、印的这条古老的商道,成为我国南方的一条“丝绸之路”。十九世纪下半叶,云南的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商品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也随之扩大。我们研究云南对外贸易的历史,不仅可以探索云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发展云南的对外贸易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能以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为指导,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等领域搞好中国和泰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将有力地促进双边的经贸合作,有力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