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沈阳市从1987年发现首例吸毒者后,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进入90年代,毒品犯罪越演越烈,突出表现是: 1.吸毒人员猛增 1987年发现首例吸毒人员,1993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63人;1994年465人;1995年1065人;1996年621人;1997年746人;1998年703人;1999年前5个月近300人。 2.以贩、扎杜冷丁为主贩、扎杜冷丁是沈阳市毒品犯罪的一大特点,在沈阳市强制戒毒人员中近60%是扎杜冷丁。1998年元月,沈阳市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吸毒品犯罪团伙案,抓获贩毒分子22名,当场缴获杜冷丁761支,经查证,该团伙共贩卖杜冷丁3000余支。 3.毒品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 1996年沈阳市查处涉毒案件300多起。1997年涉毒案件800多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近千人;1998年涉毒案件900多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2.
毒品与吸毒(Ⅰ)胡炳蔚一、毒品与吸毒的概念毒品是指阿片(旧称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苯丙胺类、杜冷丁等200余种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的统称。吸毒又称药物滥用(drugabuse),WHO专家委员会将其定义为非医疗用途的、长期反复的...  相似文献   

3.
毒品及毒品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常见毒品概述  鸦片类毒品、苯丙胺类毒品、可卡因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常见致幻剂等常见毒品的来源、特性及滥用情况如下分述。2.1 鸦片类毒品目前,鸦片类物质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全合成3大类。天然鸦片类又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种。外源性物质包括鸦片、吗啡和可待因等;内源性物质包括天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脑中的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在人体中起着镇痛和调节多种生理代谢的作用。半合成代表物是海洛因,全合成代表物是杜冷丁、美沙酮、镇通新等。2.1.1 鸦片、吗啡及海洛因 鸦片类毒品主要来源于原生植物——罂粟。罂…  相似文献   

4.
新型毒品K粉案定罪量刑标准亟待明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比较常见的麻醉药品有海洛因、吗啡、鸦片、大麻、可卡因、杜冷丁等。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5.
毒品及毒品鉴定(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3 毒品检验鉴定概述毒品的检验鉴定是一种诉讼行为 ,它是在法律的规范下 ,由具有毒品鉴定专门知识的人 ,使用科学的方法 ,对涉及毒品犯罪案件的有关样品进行提取、分离、检验、最终出具结论性意见 ,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 ,为案件审理提供证据。3 1 毒品鉴定的检材收集涉嫌毒品犯罪案件的检材类型多种多样 ,既包括可疑毒品本身 ,又涉及与毒品犯罪案件相关的一些制毒工具、运送工具、吸毒工具等。有些检材来源于涉及毒品的盗窃、抢劫、交通管制、凶杀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此外 ,在破获地下制毒工厂的案件中 ,还需要对用于毒品合成的易制毒化…  相似文献   

6.
毒品问题评估指标,是指用于衡量、评价毒品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反映毒品问题本质特征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条目。毒品问题评估指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即毒品问题评估指标规定的内容必须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它是毒品问题的观测点、测量点,人们可以通过它对毒品问题得出比较客观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犯罪,毒品类犯罪在刑法分则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共十一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对人们有非常大的危害性,打击毒品犯罪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涉毒犯罪案件在丰县呈急剧增长态势。据检察机关有关调查,2007年以来,该院共办理涉毒犯罪案件30件45人,其中2007年4件8人,2008年10件15人,2009年16件22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涉毒犯罪的急剧增长,应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毒品犯罪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它呈现出市场化、体系化运行的特征。应当从毒品犯罪现象这一犯罪学的基点出发,以毒品犯罪预防这一政策性的目的为导向,分析和反思刑法在反毒品犯罪中的角色和地位:刑法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毒品犯罪问题,但它仍然是对抗毒品犯罪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前刑事司法的任务主要在于,将刑法适用的重点从刑罚的严厉性转向执法的严格性,将刑法的导向由形式上的公正转向在犯罪预防方面的有效性。将刑法的适用与犯罪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毒品犯罪的特征)以及刑事政策的需求(预防犯罪的需要)联系起来,是刑法面对毒品犯罪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运输毒品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人以上共同以体内藏毒方式运输毒品成立运输毒品罪的场合,行为人不构成运输毒品罪的共同实行犯,毒品数量应分别计算。吸毒人员在运输毒品过程中被查获,没有证据证明是为了走私、贩卖毒品的,行为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对于运输毒品罪本质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运输行为的物理意义和规范意义,只有毒品空间的位移具有实现和促进商品流通的意义时,才能认定为成立运输毒品罪。  相似文献   

10.
一、毒品共犯的特殊性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罪犯.毒品犯罪的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等毒品或进行其他毒品犯罪的罪犯.  相似文献   

11.
吸食、注射毒品不仅损害吸食、注射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犯罪。而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吸食、注射毒品的。人由不吸食、注射毒品到吸食、注射毒品,往往是他人引诱、教唆、欺骗所致。为了根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丑恶社会风气,必须用刑法手段严厉打击引诱、教唆、欺骗  相似文献   

12.
黄淑华 《犯罪研究》2000,(4):46-48,,6,
面对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毒品问题,女性吸毒贩毒在急剧增加。文章认为:女性毒品违法犯罪除一般毒品违法犯罪的共同特征及危害性外。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危害。它在诱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影响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女性毒品问题,齐抓共管,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汕头市禁毒斗争形势严峻:一是毒品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禁毒03工程”期间全市破获毒品案件900多宗,比 2003年前三年平均数增加7成多;二是在册吸毒人员逐年上升,绝对数偏高。2003年度汕头市在册登记的吸毒人员7000 多人,“禁毒03工程”期间收戒2000余人;三是毒品种类繁多,花式品种变换速度甚快,一些娱乐场所吸食贩卖“摇头丸”等软性毒品活动有所蔓延。纵观国际形势,毒源泛滥,毒品问题全球化的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改变;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4.
古加锦 《海峡法学》2012,14(2):64-70
为了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应该保留运输毒品罪,应根据案件的证据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区别运输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动态有位移的持有还是静态无位移的持有;主观上是为了流通还是吸食;毒品数量是否达到较大以上.运输毒品罪的主观要件内容:运输毒品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且大部分是间接故意;明知毒品包括确切地知道是毒品和很可能知道是毒品;运输毒品罪的行为人不需要明确认识到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15.
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1,(6)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决定》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武器和法律依据,它规定了若干具体的毒品犯罪,其中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故意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是我国刑事法律中出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持有罪。在刑法理论上,持有罪是指行为人因持有某种物品所构成的犯罪。从各国刑法  相似文献   

16.
毒品零贩活动是与大宗毒品贩卖相对而言的一种毒品犯罪活动,它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将毒品化“整”为“零”,以少量、分散的形式灵活地直接向吸毒人员进行贩卖、销售的行为.特殊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部分特殊人群以其自身特殊的身体条件做掩护进行毒品零贩活动,以躲避法律的制裁,这样,给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打击、处理毒品零星贩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特殊人群参与毒品零星贩卖活动进行研究并找出其犯罪规律,有利于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早的毒品法院于1989年在美国创建。之后英国、加拿大也相继试行。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毒品法院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它根据《毒品法院法案》于1999年2月设立,主要是采纳了美国的经验;在澳大利亚的其他州如西澳大利亚,也有毒品法院,分别设于帕斯的儿童法庭、治安法庭和地区法庭,虽然机构设置不同,但运行机制和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又一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本刊特约请监狱警官撰写此文。从三位女子戒毒成功、获得新生的故事可知,毒品不是不可战胜的。净化环境,杜绝毒品,使曾经吸过毒的人不再受到诱惑,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条件。更关键的是社会的关怀,亲友的敦促,个人的毅力。每个不幸沾染上毒品的人只要拥有这些,毒瘾就完全可以终身戒断。但愿通过这几个生动的戒毒故事,能呼唤吸毒人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热爱生命,拒绝毒品。”  相似文献   

19.
《检察风云》2012,(21):44
吸食毒品的人万万没想到,体内血液查不到毒品而在指甲中可以被查出。这是为什么?吸食过的毒品或服用药物后,随人体代谢,毒品等进入指甲,可以作为毒品检测的证据,甚至可以了解吸毒的具体情况。由于指甲不断生长,只要被剪下,就可长久保存。因此只要剪取一部分指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毒品犯罪有蔓延之势,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任务艰巨,但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打击毒品犯罪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在打击毒品犯罪中涉及证据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2003年东胜地区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5件34人,2004年33件42人,从统计数字上看,东胜地区的毒品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对东胜地区的零星毒品犯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