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整合功能是其中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日趋繁复、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日益分化发展的态势 ,必须发展并强化其整合功能。为此 ,必须探索新的整合方式与整合手段、途径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整合 ,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与主导性。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手段.社会整合功能内涵丰富,从意识形态整合、政治资源整合、社会发展整合和利益关系整合四个方面来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两股重要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是优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价值关切的一致性与运行机制的同质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可能性,背向发展的危害性和正向发展的有利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必要性。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民间社会思潮必须坚持信念引领,以共同愿景凝聚民间社会思潮的价值认同;坚持思想引领,以正面宣传提升民间社会思潮的情感认同;坚持制度引领,以公平正义强化民间社会思潮的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4.
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两股重要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是优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价值关切的一致性与运行机制的同质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可能性,背向发展的危害性和正向发展的有利性为实现正向引领提供了必要性。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民间社会思潮必须坚持信念引领,以共同愿景凝聚民间社会思潮的价值认同;坚持思想引领,以正面宣传提升民间社会思潮的情感认同;坚持制度引领,以公平正义强化民间社会思潮的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构,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核的基础上,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并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合理元素,积极关切社会心理、反映社会诉求人民心声,以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话语和表达方式创造性重构。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对上述意识形态创新基本定位的积极有效的回应,也因此,中国梦毫无疑问堪称改革开放新时代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之后足以彪炳史册的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重构的新飞跃。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的感性话语与理性内核有机统一的创新以及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整合功能的创新。厘清对中国梦的有关误读,准确把握中国梦意识形态创新的哲学基础与当代启示,是彰显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发挥其战略功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成立至今,其功能已经发生了多次变迁,而每一次变迁都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在新时期,执政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发展来看,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正在向"和谐发展型"转变,因而人民政协制度的功能也应随之变化,通过发挥利益整合、精英吸纳、民主协商等三大功能,实现从"平稳温和型"向"积极进取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意识形态的有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基本手段,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工具。在社会急剧转型与世界日益一体化的新时期,面对意识形态的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由于准备不足,使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亟待进行有序管理,以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在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划分为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辩护功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整合功能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政党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传播和价值引导,能够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获得政党成员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进而完成社会整合。政党是社会整合的主角,而政党制度在政党整合的基础上可以平衡党际关系,决定社会整合的不同结构形态。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自然应着眼于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从剖析多党合作制度下的社会整合同心圆柱结构人手,以意识形态整合、利益整合、组织整合三维度寻找提升政党制度社会整合效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传播是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价值共识,塑造和规训社会成员政治行为模式,维护共同体政治架构和制度体系稳定的基石。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基本载体,意识形态传播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实现政治共同体繁荣稳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护体神功"。当前,社会转型催生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碎片化,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逐渐瓦解,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迁,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又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和运行机制,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和共同作用深度改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路径和效能产出。随着公众话语权的解放和传统政治权威模式的失灵,执政党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建设,促进意识形态价值和内涵的时代生发,打造网络传播平台和运行机制,提升话语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氛围和话语支撑。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用以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目前,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面临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顺应时代,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目标,必须客观分析新时代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和落实执政党对实现新时代社会整合的适应性功能调节之着力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党的价值整合能力;促进社会利益协调,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强化政治制度建设,提高党的制度整合能力;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的组织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库,是人才市场有效运行的关键。人才市场是社会大市场的基本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通过社会化运行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人才在最佳竞技状态下最充分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人才信息库,既是人才市场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理性多元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客观事实,极大地削弱了依靠强力和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使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和秉持不同价值观的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达成"理性和解",变得愈发困难,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公共理性精神是实现现代社会整合的基石。中国长时期的封建专制所形成的政治文化以及新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选择的全能型国家体制的路径依赖效应,影响着中国社会公共理性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中的重要思想。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意识形态"通常在作为唯心史观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观念上层建筑"等意义上使用,上述内涵统摄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马克思之后,卢卡奇拓展了意识形态中的"阶级意识"内涵,葛兰西从意识形态的"社会水泥"功能强调"文化霸权",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将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视角阐述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对立并提出了"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这些思想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足见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对他们所产生的理论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虚假的意识形态,同时预示了未来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指向人的终极关怀——人和人类的解放。立足于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于个体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促进个体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养成,推动社会各种利益的有效整合,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软实力"的作用;对于国际社会中思想文化交流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把握自身的话语主动权,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严重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应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对策措施包括: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组织整合功能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于洪军  潘云涛 《前沿》2008,(4):108-110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注入到社会中去,用以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社会控制和整合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建立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机制。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新时期,面对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与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俄国意识形态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围绕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具有论证和捍卫统治阶级合法性的政治辩护功能、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批判引领功能、汇聚革命力量和团结社会建设力量的凝聚整合功能。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警务社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社会化是新世纪公安改革的战略选择和基础工程,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公安工作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创新。要提高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实现"社会的事社会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