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渝 《检察风云》2010,(21):13-13
废除死刑是股国际趋势,十八世纪法学家贝卡利亚曾言的"死刑是不人道"这一主张,已经通过世界人权公约等文件,成为全球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而生命权是人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死刑的存在似乎与人权保障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其实不然,本文认为主张废止死刑或保留死刑都是站在人权保障的立场上加以考虑,都是以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为内容。  相似文献   

3.
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长期论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虽然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但事实表明.废除死刑已是大势所趋。导致这种趋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人权运动的高涨。在死刑问题上.我国也奉行人权保障的理念和政策,保护罪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命权。在此背景下。研究死刑政策的演变与罪犯人权保障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刑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析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理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卡利亚于1764年首先对死刑进行抨击,并倡导废除死刑,从而为死刑废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贝卡利亚于当年提出的废除死刑的理由,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充分,难以应对死刑保留论者提出的质疑.因此,今后再为废除死刑辩解,可从其他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5.
贝卡利亚从社会契约论和人道主义新观念出发,他提出的死刑废除论,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国限制死刑已迈出了强有力的步伐,今天重温贝卡利亚的死刑废除观点对我国加快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6.
王秀梅 《法学杂志》2004,25(4):51-52
自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倡导废除死刑200多年来,在对待公民生命权的态度上,国际社会已经不再单纯强调生命权的重要性与平等性,开始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逐渐加以限制,直至最终废除死刑的适用,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了国际公约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一些国家逐步废除了死刑。  相似文献   

7.
死刑与人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对生命权的尊重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近些年来,死刑问题已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际工作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主存派还是主废派当前能达成的共识是,我国现阶段仍不能废除死刑,只能是逐步减少死刑.因此,就如何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保障死刑适用上的人权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刘彦宏 《法制与社会》2011,(21):262-262
生命权是人格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因此以剥夺生命权为内容的死刑也就成了世界上最严厉的一种刑罚。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种残酷的刑罚方法受到愈来愈多的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式。它以剥夺人的生命为内容,它除了具有刑罚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性。最显著的莫过于它的严厉性。死刑剥夺的是人的生命权。它是人的最重要的权利。一旦生命不存在了,那么其他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限制死刑就是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死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奴隶社会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1764年,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对死刑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废除死刑的广泛争论。本文将重点分析这部著作所体现出的贝氏死刑观,从而获得一些有关我国死刑发展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根本的权利,是自然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一次性削减13个死刑罪名,显示出我国对生命权的尊重.<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生命权条款的规定对我国建立生命权保护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死刑废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发达国家废除死刑之际民众对死刑的呼声仍很高,但民众对死刑的高支持率并没有使它们恢复死刑。这对强调因民众支持死刑而不能废除死刑的国家提出了某种挑战。欧洲人认为,死刑是对正义最极端的冒犯,是权力的狂妄表现,民主根本不可能与死刑的这种狂妄自大共舞。然而,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在其废除死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死刑视为政治问题并将其提升到人权的高度,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18世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死刑废止的争论。当前国际上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从系统论出发,为了能使我国刑罚体系的功能达到最优,从而使得我国的法治文明向前推进,废除死刑是完善我国刑罚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是贝卡里亚对于法国哲学、法国理性主义研究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这部著作反对秘密审判;反对强加给被告的誓言;反对将财产充公、无耻的刑罚.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是野蛮的一种表现.在意大利,酷刑的最坚决反对者是贝卡里亚.英国的刑法改革可以追溯到以贝卡里亚为代表人物的伏尔泰学派.在法国,早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之前,贝卡里亚的思想就被国家立法机构所采纳除了政治犯罪外,其他罪刑都不适用死刑.在意大利,1889年的刑法典废除了死刑,在该刑法典制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死刑被减为终身监禁.死刑被保留在陆军和海军军法中.  相似文献   

15.
自从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废除死刑的思想之后,西方刑法学家,思想家便开始围绕死刑展开了长达200余年,至今仍无休止的死刑存废之争,而在东方,随着中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理论界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而在民间,废除死刑的观点却惹来了一片反对之声,本文旨在从民众的法律意识,中国的法律传统与刑罚功能的实现等角度来试分析民意对于废除死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晓亮 《法学论坛》2016,(1):93-101
站在宪法的立场上考察死刑妥当性问题,对于死刑的存废具有终极的社会意义.世界上主要存在着4种死刑合宪性解释的路径,但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人权具有普世价值,在生命权的保护上不应该存在任何例外,以人权作为死刑合宪性解释的立场对于形成一种尊重生命和人格的文化,引领公众对死刑树立起理性的认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废止死刑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增加所有国民的人权.政府应以此作为设定政策和措施的出发点,重新审视死刑在控制犯罪中的意义.从削减和废止死刑、保障人权的角度考虑社会的防卫才是合适的社会演进之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死刑与宗教     
2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刑法学者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废除死刑,进而引发了近代以来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废除死刑的运动。有意思的是,贝卡利亚反对死刑的理由,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国家的"社会契约说",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意大利的罗马教会势力非常强,因此,他也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前提,并在一开头就说:"请不要认为我有破坏宗教的思想。"①这反映出即使是有着巨大理论勇气的启蒙思想家,在面对强大的宗教势力时,也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写作和表达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信仰到人权——死刑废止论的起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神圣是死刑废止论的宗教理念 ,生命权是死刑废止论的自然权利理念 ,“生命权是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是死刑废止论的人权理念。死刑废止论由兴起到展开的历史是一个对生命的神圣性的信仰到对自然权利的推崇再到对基本人权的尊重的过程。生命神圣、自然权利与基本人权之所以能够衍生出死刑废止论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三者都主张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并强调对生命的普遍而绝对的尊重。因此 ,只有首先树立了生命应该得到普遍而绝对的尊重的理念 ,死刑的废止才有可能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根本的权利,是自然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一次性削减13个死刑罪名,显示出我国对生命权的尊重。《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生命权条款的规定对我国建立生命权保护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成学 《法制与社会》2012,(16):154-155
在刑罚体系中,死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刑种,它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为内容。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死刑不存在事后补救的问题,这是死刑区别于其他任何刑罚的非常性和特殊性所在。另外,死刑的执行是对生命权的剥夺,是涉及最根本人权、触及最深层人性的问题,这决定了死刑的刑法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单纯作为一种刑罚种类的功能。因此,死刑的限制和废止不是刑罚结构中单一刑种的微调,而必然要依靠整个刑罚体系的变革来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