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拙文《刑事侦查中同一鉴定的几个问题》发表后,高进同志就拙文中"关于同一鉴定的概念问题"提出了异议.本文愿对此再作申述,并与高进同志商榷. 一、分歧的问题将同一鉴定称为"同一认定"的观点认为:"把进行同一认定的主体限定在‘侦查部门指派、聘请'的专家、鉴定人员的范围"是"不够全面的".理由是:"犯罪侦查中的同一认定是一个充满各种方法和技术的过程,这些方法和技术构成了同一认定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
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鞋袜同一认定和人身同一认定的问题,从而帮助判明案情,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并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高进 《中外法学》1991,(3):54-55
<正> "同一认定"理论是犯罪侦查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在已有诸多文章论述了这个问题,它们对推动该理论的发展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本文拟就其中两种认识谈点看法,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同一认定与"同一鉴定" 最近,有的同志提出要"为鉴定中的同一鉴定正名"似乎想用"同一鉴定"来代替同一认定.对其所谓的"同一鉴定"作出如下表达:"侦查部门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技术手段鉴别和确定犯罪造型体在发生质变前的相对稳定阶段,在总的方面、在特性方面是否仍然是它自己本身的活动."细细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已开始对侦查(此处暂将“侦查”与“侦察”视为同一用语)主体和客体的研究。但是,在许多问题上,学者们认识很不一致。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试作如下研究。一、侦查主体关于侦查主体,有的学者认为,侦查主体“就是从事侦查实践活动的人。”并认为,“这个一般规定包括着丰富的内容:第一,侦查主体是自然人;第二,侦查主体是实践的人;第三,侦查主体是从事侦查实践活动的人。”还说,侦查主体除了从事侦查的职业警察以外,还包括案情分析和指  相似文献   

5.
刑事鉴定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在侦查线索的寻找、侦查方向的确定乃至侦查终结的定案证据等方面都极为依赖刑事鉴定.然而,因公安刑事鉴定制度本身存在某些缺陷而容易产生诸多鉴定问题,进而导致侦查错误的发生,以致酿成了一系列刑事冤案.完善现行的公安刑事鉴定制度首先亟需解决公安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问题,即应确保内设鉴定机构的相对独立,同时应明确对刑事鉴定技术的采用标准.诚然,完善公安刑事鉴定制度并不能完全杜绝侦查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减少侦查错误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刑事鉴定(以下简称“鉴定”)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活动。它对查明案件真相,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揭示和恢复案件的本来面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鉴定工作的研究,现就有关的两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鉴定的特点关于鉴定的概念问题。对何谓鉴定,中外学者认识基本一致,但表述稍有不同。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侦查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侦查的法律问题,其基本内容体现在宪法和法律上关于侦查的制度和规范中。通过讨论,求得对侦查的法律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掌握,无论对于侦查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侦查实践,都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侦查的法律问题很多,现仅将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述如下: 一、关于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问题 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侦查合法与否的根本标志。我国法律规定,侦查是专门机关的专有职权,侦查权属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只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才有权依法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任何其他机关、团体或者公民个人都无权实施侦查(刑诉法第3条、第4条)。侦查权由国家通过法律授予特定的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8.
秘密侦查的解读与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基于权力规制和人权保障的双重目的,我国法学界对秘密侦查的理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相当多的学者缺乏起码的刑事侦查专业背景,加之对我国的秘密侦查实践不甚了解。为此,我们对秘密侦查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重新界定和深入探讨。一、秘密侦查概念的重新界定(一)我国学界关于秘密侦查概念的几种观点秘密侦查的概念回答的是秘密侦查的本质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秘密侦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外国资料来看,似乎国外学者对秘密侦查的概念并不感兴趣,无论是外国的刑事诉…  相似文献   

9.
颅像重合技术是一项在碎尸、白骨化尸骨等案件对可疑失踪人同一认定中应用较广、较成熟的技术。国内运用颅像重合技术对无名尸体(骨)进行同一认定近三十年以来,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一起碎尸案颅像重合鉴定的错误,给我们提出了此项技术是否存在缺陷,它在同一认定中的价值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在此进行一些探讨,与同行商榷,以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1简要案情1987年夏天,湖南省某县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经当地公安局侦查、调查及进行相关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特别是运用颅像重合技术进行鉴定,最终认定遇害人为石某。据此开展工作,在…  相似文献   

10.
刑事侦查中的辨认,是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经常采用的一种侦查措施。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辨认为侦查措施而只规定为审查证据的一种措施(刑事诉讼法第116条)。但是,侦查实践中因侦查的需要都经常采用它。一、概述关于辨认的概念。何为辨认?在诉讼法学界对它有不同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有的学者认为:“在侦查过程中,常常需要由被害人,事主或知情群众指认犯罪分子,识别现场遗留物或无名尸  相似文献   

11.
关于侦查监督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侦查监督之探讨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对于侦查监督的概念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1、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全部侦查活动实行监督,就是侦查活动监督,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不能与侦查活动监督并列。2、侦查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整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立法层面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特别在解决审鉴分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有关鉴定问题的立法,理应在《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然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仍将"鉴定"放在侦查一章中作为一种"侦查行为",显然在《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基点上倒退了一步。建议在刑诉法修正案中有关与刑事鉴定的定位上,就鉴定人及其权利义务、委托人的义务与限制、制作鉴定意见书的程序、鉴定意见的告知、申请重新鉴定等方面的立法上再前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七条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保留了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院为侦查工作需要进行的司法鉴定活动具有合法性,其出具的司法鉴定依然可以当作证据使用,并具有法律效力。《决定》实施后,检察机关应加强对司法鉴定的文证审查;应当告知鉴定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要注重落实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侦查监督问题是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的一个复杂问题。目前,由于我们对侦查监督的概念缺少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这必将影响我们对侦查监督问题的深入研究。正是如此,本文主张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理解侦查监督的概念,并主张弥合侦查监督与侦查活动监督两者之间的区别,把它们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文中通过对关于侦查监督概念的不同观点的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思路,以期能为我国的侦查监督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机构设置不合理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严重问题.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鉴定机构必须撤销,但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需要可以设立鉴定机构.本文在深入考察主要国家和地区鉴定机构的设置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差别的基础上,认为其理由难以证明我国保留侦查机关鉴定机构具有正当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选择进行了设计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负面影响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活动的特殊性使其染指于司法鉴定,侦查机关基于侦查工作之必要内设鉴定机构。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又因侦查的追诉性质在鉴定活动中难以保持中立性,致使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的性质与法律的中立性要求出现一些紧张关系,在诉讼中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旨在借助司法行政部门对司法鉴定的统一管理来催生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和侦查活动相分离,从而保持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通过制度调整后的外在监督力量与程序的制约机制来缓解这一紧张关系,以促进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在诉讼中真正发挥发现事实真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侦查与侦察是不是同一概念? 它们各自的内涵是哪些? 侦查与侦察在诉讼法规中使用的情况如何? 刑事诉讼法应否将侦察增补为刑事诉讼措施等,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上述内容,笔者将逐一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每位侦查人员或早或晚都会遇到在侦查某一刑事案件时难以推进侦查进程,侦查工作处于一种僵持状态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侦查僵局。突破侦查僵局推进侦查情势不断向前发展,对于最终侦破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突破侦查僵局更是大家研究的重点,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从概念出发的,只有明确了其概念才能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文文 《法制与社会》2013,(12):135-137
唐朝时期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是全世界各国借鉴的典范,由其是在盛唐时期。在司法制度方面,《唐律疏议》不仅对初唐的刑事司法思想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而且对唐代的刑事制度有了比较全面、具体和易操作的规范。但是,具体到侦查活动,关于唐代的侦查活动及体系可供参考的文献并不多。诚然,唐代的侦查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因为由于唐代以及前期侦查活动的萌芽和发展,才能沉淀出宋代关于侦查措施及法医学的历史著作。介于此,笔者拟通过综合史书中片段的唐代侦查行为,如以刑讯逼供为主的审讯活动;弹劾制度下的职务犯罪侦查;检举箱背后的间谍系统和秘密侦查以及社会舆论对侦查活动的影响来论述唐朝的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侦查情势所有的侦查行为都是在侦查情势中进行的,而侦查情势不是静止的,是在侦查行为、反侦查行为、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不停地变化的。如果侦查人员能够掌握侦查情势演变的规律,就能够在侦查活动中主动,也就能够更迅速、准确地查明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