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外法学》1991,(5):13
<正> 由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6月27日至30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六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儒学对中国法律文化及其现代化的影响,法律文化及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日中法律文化的比较等问题.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拟出版论文集.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于1990年10月成立,会长是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的陈鹏生教授.会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并经过了深刻的变革.本文从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其变革过程,并阐述对当今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逻辑学的视角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现代法学》2003,25(6):40-44
本文主要从逻辑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 ,分析了逻辑在法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 ,探讨了西方法律文化中逻辑分析的传统 ;再次 ,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非逻辑特征 ;最后 ,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非逻辑特征对我国立法、司法以及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呼吁在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应重视逻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互动关系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法律文化传统的国家 ,如何处理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入手 ,着重分析了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法律文化资源选择模式的差异和联系 ,并结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道路来。  相似文献   

5.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制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此文对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作了较为深入的开掘。作者在对现代化、法律与法制的文化品格、法律发展等概念范畴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包涵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也是一个法律发展的多样性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法律移植与法制现代化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律移植对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围绕研究法律移植对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作用、目的以及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但在法制现代化的方向和界定标准方面,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市民社会的变化,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也经历着从传统人治型社会向现代法治型社会的转型过程,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法律文化与随着经济发展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方法律文化,如何在谋求法制现代化的新的突破同时保持发展中国家的稳定,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宏观审视,需要我们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适合于本土的养分,同时从西方法律文化中发现优秀的价值观,将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引入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认识和把握,主要从文化、制度及物质层面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模式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人治”型社会向现代的“法治”型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和看待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法制现代化模式选择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传统法律文化资源,要有所扬弃,弘扬优势,趋利避害,乃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它反映了中国法律的特性和基本精神,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必将对法制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法制现代化革命,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所以,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正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的联系,不能把本土的法律文化传统随意抛弃,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挖掘、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构建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型中国法制。  相似文献   

14.
儒家法律文化与中日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为何举步维艰、一波几折,而同具有儒家法律思想传统、曾为中华法系一员的日本为何能迅速地成为法治强国?从法律文化角度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对传统的儒家法律思想适时地进行改造,从而正确处理好传统儒家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日法制现代化迥然不同的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比较了传统儒家法律思想在中日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最后指出,在中国要实现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也不能全盘继受传统的儒家法律文化,而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家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同时,对本土儒家法律文化和世界法律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法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最佳整合  相似文献   

15.
正《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之应然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建立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新型人民军队,要坚持贯彻“依法治军”的方针,实现军队建设的法制化。军事法律文化是军事法律意识以及与军事法律意识相适应的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制度及军事法律组织机构和军事法律设施等的总和。从历史角度看,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是军事法律文化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军队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完善的民主、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完备的军事法制及军事司法中立。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科学》2013,(5):2
《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律制度探微、法学新问题研究、域外法评、长安法史、立法研究、法律实践等栏目,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的政策规范与运作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否拥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以及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的要求,为中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并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贯彻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结束了我国一直以来法律援助工作没有统一立法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进程。但任何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对  相似文献   

20.
人类漫长的法制发展历程始终交织着不同法律文化间的传承、交流与融合,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法系或法律传统.然而,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往往兼具两个甚至更多法系或法律传统的特征,很难归于某个特定类型的法系或法律传统,于是比较法学家们在困惑与思考中获得了新的启示."混合法律文化"、"混合法律体系"、"混合法"等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被认知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当代世界法制发展的新趋向,混合法律文化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