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能否认定,必须有证据作基础.判决书是案件的审判结论,自应贯彻这一唯物主义的审判原则.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如此,刑事判决书中对证据要求得更高.过去写判决书,对证据在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刑事判决书上的是,证据还是知道要列举,但是举得笼统抽象.如有的使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人亦供认不讳”等公式化的套话,显得空洞无物;有的使用“被告人的上述罪行,有人证、物证、书证在卷,足以认定”等简单举证的神秘词句.表现在民事判决书上的是,多数的不写证据,少数的在叙事过程中提及证据,没有把证据提到判决书的内容要素中来.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判决书(包括解决实体问题的刑事裁定书  相似文献   

2.
ONTHELEGALNATUREOFINQUIRINGANDINVESTIGATINGRECORD在法院的审判中经常可以看到案卷内附有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律师的询问或调查笔录。在开庭审理案件时,也时常能听到审判人员当庭宣读对某某证人的询问(有时称“讯问”)或调查笔录,并将笔录内容作为证据在定案时使用。但是,在我国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法有关证据种类的规定之中均没有询问笔录、调查笔录之说。那么,询问或调查笔录能不能够作为证据加以引用?要是能作为证据的话,它们属于哪种证据?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刑事、民事等诉讼法…  相似文献   

3.
刑事判决书应取何种结构模式,是当前审判实务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今年施行的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在审判程序方面,它规定了控、辩、审三方分工负责的合理格局,突出了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权威性,为确保公正裁判和树立公正形象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处于主导地位的法官如何制作好体现审判公正的裁判文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就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控辩结构问题谈些意见,以求共同研究和探讨。一、确立刑事判决书控辩结构的必要性法院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4.
宣判词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依法审判刑事案件,对案件的诉讼程序和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口头处理决定。由于以往办案模式的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需要层层审批,合议庭或独任庭很少当庭判决案件,因此,宣判词的制作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引起审判人员的注意。在审判实践中往往重视判决书的制作,而忽视宣判词的制作;对判决书的制作研究得多,对宣判词的制作探讨得少。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当庭宣判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也就是说,需要制作宣判词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第158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会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调查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开庭过程中,如果合议庭对证据感到有疑问的,即对证据的客观性与案件的关联性及合法性发生疑问,而不能当庭作出判断时,可以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而且可以采用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等调查方法。根据此条规定,一些人提出,法院调查核实之后获取的证据如何在法庭上认证,的确,根据新刑诉法规定,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是审判…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人民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中,各级人民法院都设有审判监督庭,它的主要职能是行使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权,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进行审查并组织听证,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的,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并办理再审案件。这种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实现审判的公正,使错误的裁判能够得到纠正。但审判实践中,审判监督庭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法律依据。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在司法实践中对管辖不明的案件出现了许多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不属于同一上级法院的几个下级法院发生管辖争议时,有的上级法院便随意指定下级法院审判或指定移送其他法院审判。其中,不属于自己直接监督的下级法院不承认其指定,致使管辖争议得不到解决。因此,当不属同一上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中,常有这种情况:庭审后,法院认为起诉中所指控的罪名与事实不符,便在判决书中直接改变罪名加以判决。这就使被告人失去了对这一新罪名在庭审过程中加以辩论和反驳的机会,法院变相地剥夺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另外,这种作法使法院在行使审判权时又代行了起诉  相似文献   

9.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根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实际的需要,现将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0.
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如何设置和行使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现行体制存在哪些隐忧和弊端,如何进行现实选择等,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就此谈点浅见,权作引玉之砖。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检察机关内部长期存在不同认识:其一,认为公诉权本质上就是刑事审判监督权,行使公诉权本身是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其二,认为公诉权是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公诉权是履行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其三,认为两者互相交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强化民事诉讼的当庭认证朱孝池,许徽开庭审判是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法定形式。当前,各级法院正在进行民事、经济庭审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和法官当庭认证。笔者仅从审判实践出发,试就认证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存在这种情况:庭审后,经合议庭合议当庭作了宣判,而送达的刑事判决书内容却与当庭宣判的内容不完全相符,即刑事判决书改变了当庭宣判的内容。有人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后至刑事判决书送达前的这段时间并不计入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和被告人的上诉期限,如果这段时间发现当庭所作的判决有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或量刑不当,当然可以变更其内容。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欠妥,理由如下:   第一,违背诉讼程序立法本意,不符合公开审判原则。其一,立法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期间,一方面是考…  相似文献   

13.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陈界融判决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表现。我国人民法院判决书之内容几十年皆为事实陈述、法律适用、判决结果三大块式。这与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之态势格格不入。不可否认,现代国人法制观及其意识已非前人可比,即由事实(个案...  相似文献   

14.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根据法律对审理终结的案件所作的处理决定。办案的质量如何,最后都体现在判决书上。一个案件经过审理,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的要求,但是如果判决书制作水平不高,就会影响案件审理的质量,往往事倍功半。一份判决书能反映出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提高制作法律文书的质量,是提高办案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每一个审判人员应充分予以重视。制作刑事判决书总的要求是:格式规范,叙事清楚,理由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结论明确,语言精炼。一审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诉讼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根据,它是人民法院判明案情的依据,也是作出正确判决的基础,因而在诉讼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制度作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法院已经对此作了大量有...  相似文献   

16.
质证。认证是人民法院通过庭审对证据材料核对、审查,经分析判断,对其效力。证明力作出结论的诉讼行为和诉讼活动。它既是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内容,又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庭审活动中,质证、认证工作是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当庭质证以及认证工作的好坏,质证、认证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审判方式改革的成败,是当前庭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当前当庭质证、认证存在的几个问题质证、认证是一项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它要求律师。审判人员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完备的法律知识、雄厚的文化素养及高度的智慧。当庭认证则要…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国应当确立直接审判原则和言词审判原则为我国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可以规定:(一)一切证据都必须经过当庭查证才能采信作为定案的根据。(二)对出庭的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必须当庭询问、被询问者必须当庭如实陈述,不能拒不陈述或作虚假的陈述。当庭拒不陈述的,其在庭前所作的陈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并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处罚,如罚款等。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施监督。宣告判决作为审判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成为法律监督的一个侧重点。实践中,基层人民检察院在接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后,往往只对判决书中关系列定罪量刑的部分进行实质性审查,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而忽视了对判决书送达时限的监督,削弱了自身的监督权,不利于法律的正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刑事审判认证不仅能够促进审判公开的落实,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并对证据采信进行规范,同时还可以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以理服人,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上诉和抗诉,是实现司法公证的有效途径。从认证模式发展的历史看,法定证明和自由心证是存在于各国司法证明中的两种认证模式。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成文的刑事认证规则对法官进行刑事认证活动进行指导,并且我国刑事审判认证的当庭认证、裁判认证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已有的刑事审判认证研究成果,对刑事认证进行改善,只有这样能够保障刑事审判认证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刑事审判认证的内涵以及原则,并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国现行刑事审判认证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任德 《法制与社会》2013,(33):114-116
司法能动性之核心在于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法官通过时认定案件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方面行使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及时对案件作出裁判。在刑事审判实务中,存在着有些法官办理金钱案、人情案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由此口滋生的司法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由鉴于此,应当从立法上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通过完善现行公开审判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推行法院判决书上网等措施,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度进行有效监督,实现良性的司法能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