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约有18%的民众参与志工服务,台湾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志工本身的价值选择,也来自于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成熟的运作机制。就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而言,台湾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其研究内容将随着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的深入而进一步深化;学界还需创新研究方法,在台湾志愿服务研究中推陈出新,提炼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陈岱 《人民政坛》2012,(7):37-38
志工,是台湾社会对志愿服务者的通称。他们以服务大众为志向,不计较时间、体力乃至经济上的付出,展现了良好的公德心和责任感,成为台湾社会一道别样的风景,给笔者在台时留下了深刻印象。台湾的志愿活动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宗旨是积极倡导公益精神。台湾志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如1966年由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功德会(现为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从初期30位志工发展到超过400万的志愿参与者,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公益慈善机构,志愿服务覆盖医疗、  相似文献   

3.
<正>9月18至22日,在广州市台办、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的指导下,由广州志愿者学院、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台湾中华志工总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穗台青年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台湾岛内的青年志愿者代表,与广州市各青年志愿组织和团体共180多人共聚一堂,围绕"志愿服务——多元模式与经验共享"的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青年志工事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健全的机制化建设:激励机制大大诱导了青年群体投身志工服务,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参与志工热潮;保障机制从主管机构、物资经费、人员培训以及法律规章等硬件上全面支持了青年志工队伍的发展;回馈机制则通过精神、物质等各种奖励方式,进一步推动了青年志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2月1日,《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暨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举行,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出席活动。詹成付副部长观看了《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成果宣传片和展板,考察了志愿者注册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详细询问了北京市志愿者数量和志愿服务队伍情况,与现场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亲切互动,对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詹成付指出,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企业志愿服务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作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范城市之一,在企业志愿服务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广州企业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如下现状与特点:志愿服务正成为广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途径;不同行业企业志愿服务参与率差异较大;"助人之心"成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激励因素;广州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注重"共赢驱动";年轻人、女性员工及高学历员工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员工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意愿强烈;基础型项目是志愿参与的热点;多数企业希望得到第三方机构支持。但是,广州企业激励举措与员工期待有些不符、建立志愿者协会的比例较低、培训不足、缺乏有效评估、缺乏有效传播、对员工从事志愿服务的支持度欠佳,且"找不到项目",等等成为制约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因。为此我们应该做出有效应对,以助力广州全力打造"志愿之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青年志工事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健全的机制化建设:激励机制大大诱导了青年群体投身志工服务,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参与志工热潮;保障机制从主管机构、物资经费、人员培训以及法律规章等硬件上全面支持了青年志工队伍的发展;回馈机制则通过精神、物质等各种奖励方式,进一步推动了青年志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对于建立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已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社会政策的基础。志愿服务的三个参与方: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网络中各具作用。基于"志愿力"和"招募力"的核心概念,我们提出了志愿服务的三方模型,展示了三方是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还研究了各个参与方能够用于加强志愿服务的新方法,讨论了它们对志愿力和招募力的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志愿服务的潜在消极影响,并讨论了改善这些消极面的方法。这些研究对志愿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研究将可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框架,从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的动机、过程、结果三个层面,对志愿服务参与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参与具有"强社会嵌入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深度与其发展成果间呈正相关,且它对于青年学生的情感性发展、能力性发展、道德性发展产生递进式效用,两者间形成一种"螺旋递进式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创新学校志愿服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6):26-26
北京市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一是召开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更名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1.
广州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利用对外交流的优势,重视中西文化的融合,较早推动志愿服务生活化、日常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的"时尚生活方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在组织化动员、社会化运作、民间化参与、时尚化引领、国际化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新型模式。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创新和特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南方模式"的萌芽,成为中国志愿服务顺利转型的示范。  相似文献   

12.
曾琰 《长白学刊》2012,(4):23-28
志愿服务作为个体自觉、无偿性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属于个体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因此,分析志愿服务这一道德行为、解决其发展困境,不应当、也不能在"德行"视阈之外去寻求出路。从"德行"的一般性问题来考察志愿服务这一特殊道德行为,需要在社会调试的高度,将"德行"实施和志愿服务这一特殊的实践样式结合起来,即挖掘德行对于志愿服务的规制及志愿服务这一"德行"如何发挥调试社会功能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州蓝天救援队针对老旧小区和无物业小区开展了防疫消杀志愿服务;中流砥柱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在玉带路4个小区入口,开展协助执勤、出入登记等工作;运河星志愿服务队将防疫物资和防护用品送到社区和残疾人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通州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立即行动,众志成城,科学有序参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则是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在实践中能否发挥正向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国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法》进行了详尽的志愿服务考评机制设计,对大陆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志愿服务考评机制应遵循三个原则:以服务时间为导向、考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考评核查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治理功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为缺乏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缺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够深入、志愿服务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等。为此,应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理念,搭建平台,拓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培训机制;最后要遵从服务领域的"社会问责"原则,科学评估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深度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志愿服务已深深嵌入了养老产业。建议借鉴台湾地区有益经验,推动大陆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台湾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后,逐步将美日等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成功本土化,并为顺应市场发展创造出众多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20,(4):46-47
河南省:线上线下矩阵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民政厅紧急动员部署,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立足防控需求和专业优势,线上线下组合发力,筑强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和心理堡垒。一是心理援助线上服务。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招募专业社工提供肺炎防治支持性志愿服务活动,汇集高校老师、一线社工、心理咨询师、医学志工、大学生志愿者等268人,建立起社工心理援助网络平台和社工志愿服务矩阵。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21,(2):30-31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据悉,2007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来,首都志愿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大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大型社会活动、社区治理、抗击重大疫情和各类社会服务、社会建设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的兴起与公共服务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都以公益为目标,公共服务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志愿服务在公共服务中创造经济价值,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果,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参与,对公共服务的实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应当大力倡导和支持志愿服务,通过建立政府与志愿服务部门的新型伙伴关系,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巩固志愿服务参与公共服务的制度化机制,进一步倡导公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从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效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志愿组织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志愿组织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变迁:首先是特色各异的志愿组织雏形;其次是性质趋同的志愿组织形态;再次是多元参与的志愿组织环境;最后是协同创新的志愿组织生态。在志愿组织类型上,通过结构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出现了"统筹型志愿组织、支持型志愿组织、传播型志愿组织、实施型志愿组织"等多种形态。此外,在志愿组织内容上,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呈现出"智慧志愿服务、技术志愿服务、信息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面向未来,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志愿组织呈现社会化、规范化、岗位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