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的经典范例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深刻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之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中国化。它的精神实质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 ,依据新的形势和任务 ,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侨联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侨联是党领导的由归侨侨眷组成的人民团体。侨联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都是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侨联工作是我们党开展这一特殊群体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对象主要在基层,工作任务要通过基层组织来实现。因此,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把侨联…  相似文献   

4.
思想瓦解--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理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基础,是党保持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苏共后期的蜕变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失误埋下了苏共彻底失败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内部势力谋反与外部思潮渗透“里应外合”,结果导致了少数领导人思想上的背叛、部分知识精英发生蜕变,激进媒体借机搞乱思想、割裂历史、崇拜西方、否定自我、误导舆论、蒙骗民众。最终与苏联社会中的民族分裂情绪、自由主义说教、激进主义思潮、西方化幻想以及复仇倾向等汇聚一起,形成滔天巨浪,击毁了苏共,冲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5.
革命斗争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革命总是在理论创新、突破某些原有结论和框框之后走向胜利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创新同样重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社会的领导力量,这首先是由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教训在于,苏共放松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长期墨守成规,缺乏理论创新,苏共及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理解,凡事从教条和本本出发,以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解释世界和苏联社会现实,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共同规律看得过于简单,忽视吸取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这使得苏共历史上"左"的倾向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为戈尔巴乔夫时期"右"的倾向的出现埋下了祸根.在组织建设方面,戈尔巴乔夫以前各个时期,苏共党的建设方面最大的缺陷是党内缺乏民主,党的上层"垄断"权力和真理,压制党内不同意见,甚至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开展党内斗争.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逐渐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否定、取消民主集中制原则,走过了一条从党内意见分歧、频繁的思想政治斗争、思想分裂直至组织分裂的演化道路.苏共瓦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丧失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失去了民心,被人民所抛弃.今天,我们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回顾苏联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内与海外》2001,(4):45-4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科学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既科学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关系,又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新…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路线方针的基本出发点。苏共在制定治国方略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原理,这是苏共执政失败的最大教训之一;苏共“超资本主义”倾向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民粹派及其所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17~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总结苏共历史教训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东方历史研究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十几个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苏共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理论、监督机制、意识形态控制、阿富汗战争以及导致苏共败亡的关键因素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郑重提出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 ,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一项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作为老党员 ,目睹盛世 ,幸逢盛世 ,一定要遵照党中央和院所党组织的要求 ,带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加强党的建…  相似文献   

10.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 ,对苏共亡党的教训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教训。第一个教训 ,苏共没有解决好在贫穷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后如何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个重大的世纪难题。第二个教训 ,苏共理论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偏差使自己在政治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苏共的理论指导思想偏差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激进主义 ;其二 ,教条主义和僵化 ,没有与时俱进。第三个教训 ,苏联模式是苏联在极其特殊条件下所确立的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是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共破除苏联模式束缚的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12.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朱镕基总理的报告,为新世纪我国的全面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广大侨胞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喜悦和希望。在迈向现代化伟大目标的征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海内与海外侨胞两大群体的优势,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党的三大任务服务,为实现“十五”计划作贡献,这是新世纪侨务工作的根本任务。我国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3000多…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他指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①他还说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 ,群众喜闻乐见 ,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 ,不分对象、条件、场合 ,照本宣科 ,生搬硬套 ,老生常谈 ,空话套话连篇 ,绝对不会有成效。”②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  相似文献   

14.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社会主义政治中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政权的性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问题。苏联剧变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6.
在差不多四分之三世纪的岁月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苏联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一种“刚性”的制度安排;以道德的而非制度的手段来调节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苏共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绝对优先的地位;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和一体化的追求等。  相似文献   

17.
论创新型教师及其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 ,江泽民同志又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 ,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创新需要人才 ,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 ,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最佳选择。为了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 ,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素质。一、创新型教师的时代审视20世纪7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实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 是把“三个代表” 、“科教兴国”的思想落到实处的 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发展, 加速区域科技进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二十七大以来,苏联在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内进行彻底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本文试图对苏联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生、内容、近一年来的新发展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作一初步探讨。一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曾提出“租让制”等新经济政策思想。因列宁的早逝,  相似文献   

20.
苏共没有顺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完成从一个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没有及时还政于民,完成从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向引导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转变;搞思想专制,不容异见,使社会创新能力衰竭。这是苏共败亡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