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亚欧会议多边进程与中欧双边机制、日欧双边机制和东盟-欧盟双边机制的关系。与上述三个双边机制相比,亚欧会议进程具有广泛性、多边性、开放性、松散性等特征。亚欧会议与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零和关系,而是一种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又相互牵扯、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每一种合作机制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使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就要妥善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中非合作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随着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非合作论坛面临的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非关系已进入从单纯"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的转折阶段。中非合作论坛与中非关系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能够反映东亚经济合作水平和发展前景的机制,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10+3"合作框架,即中、日、韩3国与东盟10国.首先,"10+3"首次实现了较为完整意义上的东亚区域合作,在合作范围、层次与水平上皆超过了诸如东北亚经济圈等构想,使东亚经济合作向组织化和程序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当前APEC在深化合作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之际,"10+3"区域合作作为亚太地区合作的一个次区域组织,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有望在推动亚太地区的未来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分析全球治理与跨区域性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审视全球治理视阈中亚欧会议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试图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从无序的国际体系中寻求某种秩序,而亚欧会议则是全球治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亚欧会议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对中欧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促使中欧合作更多地强调多边协调,扫除中欧合作的意识形态障碍,促进中欧合作超越以"多极"制约"单极"的权力政治观念,以及推进中欧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合作,而这一切又对全球治理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化浪潮与区域化进程合力之下产生的一项区域间合作机制,亚欧会议在推动亚欧国家间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国际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考察亚欧会议的制度化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区域合作和中欧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印关系逐渐从相互疏远的"天然盟友"转型成为全方位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开始于克林顿总统任期后期,小布什总统任职期间进一步强化,在奥巴马总统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全方位、战略性、机制化、不平衡、联合制衡中国等特点。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升温的背后有两国共同的利益追求但也存在诸多分歧。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展开,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与互动将对亚太地区安全甚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政府需加强与美、印两国的战略沟通与对话,推动中、美、印三国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努力塑造中美、中印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中,一直伴随着"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竞争性自由化"两种指导思想的竞争。当前的TPP与RCEP是这种竞争的延续,二者各有优势,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利弊兼之,应以发展的、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两个地区自贸安排,推动TPP、RCEP和其他自贸安排相互沟通和互动,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局面。APEC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有必要且已经具备相关条件制定新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整体目标,即催生亚太自由贸易安排。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后,亚太地区掀起了一股以高水平、高标准为特征的地区合作潮流。毋庸置疑,TPP是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导致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分化。但是,分化并不必然导致对抗,TPP与"10+N"机制之间还是具有诸多良性互动的条件。中国应寻找一条实现亚太兼容性合作的战略路径,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亚欧会议(ASEM)10年来促进了亚欧各国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也加速了亚欧各自地区特别是东亚区域的合作进程,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但该多边机制至今仍存在着“虚多实少”以及“松散”等问题。亚欧会议符合亚欧各方利益,对中国更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中国应与各成员一起,推动亚欧会议适应新形势、确立新重点、创建新机制,以持续加强亚欧合作,改善全球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东向政策"是印度始于90年代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恢复、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为其"新经济"改革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鉴于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良性转变和业己取得的前期进展,印度政府最近强调将推动该政策步入第二阶段,逐步实现地缘范围、关涉领域、机制性质等方面的升级.中国目前正积极参与并深化与东盟及在整个亚太框架内的全面合作,印度的进取姿态势必在新的层面形成与中国的战略互动,并增强相互在不同领域的利益关联.  相似文献   

11.
田野 《国际观察》2012,(2):37-44
从成员资格、议题范围、集中程度、灵活性和控制权五个维度上看,东亚峰会的制度设计具有一系列的自身特点.随着美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东亚峰会,东亚峰会在成员资格上的跨地区主义色彩更加突出,但东亚峰会的制度设计并不会因此发生重大的改变.基于东亚峰会与“10+3”、APEC和东盟地区论坛在制度设计上的差异,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后主要地区合作机制仍会维持交叠式的互动,不大可能转向嵌套式和集束式的互动.鉴于东亚合作制度化的内生困境,中国需要在坚持开放地区主义原则的同时加强与美国在地区合作问题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至今,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经济体在APEC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多边能源合作,涉及能源效率与节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能源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APEC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能源合作机制及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作原则.APEC多边能源合作受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比较大,区域内各经济体由于自身条件而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已经广泛参加国际多边能源合作,APEC多边能源合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全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议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安全议题”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议程从APEC这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中凸现出来。APEC安全议题的衍生,可以说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欠缺、美国的战略调整以及亚太地区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相继爆发是最为关键的三大要因。近年来APEC各经济体成员以及亚太主要区域力量之间围绕APEC安全议题展开频繁的战略互动,APEC安全议题的衍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后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即安全问题将成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现实的安全威胁,在地区层面甚至更广阔空间加强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包括主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具有特殊的意义.中俄还在联合国、金砖机制、G20、APEC、亚信会议等全球和地区框架内进行互动,推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这都标志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被注入了更多的合作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合作层次.双方对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安全、经济、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这是开展多边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在地区问题上也存在目标上的差异,但没有成为在多边层面上开展合作的实质性障碍.未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交化,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经济、政治、安全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中俄在一系列多边机制和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对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格局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比如多框架、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突出战略利益等非传统收益.但是,实施区域贸易协议(RTA)战略的潜在风险也开始暴露.过多的RTA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增加经营成本等负面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趋势,出现TPP和RCEP竞争,亚太地区面临制度性分裂和碎片化的局面.如何恢复APEC活力,在APEC框架下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文化通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文化全球化过程虽然始终伴随着价值差异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但从总体上看,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间性将越来越小,而"重叠共识"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作为一项定位准确、务实性强、执行有力的区域合作机制,为提升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机制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都是所在国家为促进区域发展所建立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在合作领域上存在一些交叉和重叠。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发挥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上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良性互动,使经济走廊建设取得进一步突破,推动中国—东盟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8.
亚欧会议机制化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机制化运作方式对亚欧会议的整个进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合作的深入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因而出现了实现机制化的要求。然而,亚欧会议要实现机制化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机制化只能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未来亚欧会议即使要实现机制化,也必须适应地区合作主体多样性的现实,寻求一种更为灵活的形式。从长远来看,机制化本身并非目的,将亚欧会议进程不断推向前进,使其永远充满活力才是实质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东亚共同体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第九次"10 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共同体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同目标.然而,由于出发点不同,东亚各方对东亚共同体的态度和立场也不尽一致.展望未来,在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方面,既有区域内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区域内双边自由贸易和APEC贸易自由化发展等有利因素,也有在东亚共同体涵盖范围上的歧异和日本蓄意争夺领导权等不确定因素,其实现的道路将是曲折、艰难的.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