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已呈现出TPP与RCEP双轨竞争格局,亚太地区面临着被割裂的风险。为弥合亚太区域架构制度性分裂、防止"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继续恶化,降低贸易成本,中美两国有必要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为基础,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和G20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包容性的国际治理体系将成为中美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当前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比如多框架、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突出战略利益等非传统收益.但是,实施区域贸易协议(RTA)战略的潜在风险也开始暴露.过多的RTA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增加经营成本等负面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趋势,出现TPP和RCEP竞争,亚太地区面临制度性分裂和碎片化的局面.如何恢复APEC活力,在APEC框架下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刚刚启动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鉴于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开放现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TPP发达成员在规则与标准制定方面的诉求,RCEP很难在2015年以前顺利建成。单纯的经济融合还不足以使东亚/亚太区域合作实现所谓的"纳什均衡"或"帕累托最优"。面对TPP的挑战,要想把RCEP作为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还需要中日韩三国共同推动和支持东盟协调与推进。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制度选择"能力,未来东亚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从根本上将取决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范存祺  莫敏 《东北亚论坛》2024,(2):114-126+128
以东盟为轴心、“10+1”自由贸易协定为辐条的“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当前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显著特征,然而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安排会造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的困局。RCEP作为亚太地区进阶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有效覆盖多个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安排,通过制度融合与规则对接、政治互信与文明互鉴、经济重塑与话语权提升等三大路径,可有效降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风险,推动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整合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该从近期、中期、远期入手,深度参与RCEP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6.
徐梅 《东北亚论坛》2021,30(5):56-67
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后,亚太地区掀起了一股以高水平、高标准为特征的地区合作潮流。毋庸置疑,TPP是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导致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分化。但是,分化并不必然导致对抗,TPP与"10+N"机制之间还是具有诸多良性互动的条件。中国应寻找一条实现亚太兼容性合作的战略路径,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RCEP强调“东盟方式”以及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承诺对较不发达成员实行特殊与区别对待的政策,奉行“开放性地区主义”,是本地区既有区域合作的延续和发展.鉴于内部整合和处理与TPP等其他区域合作机制关系上的难度,中国应积极推进RCEP谈判,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谈判的艰巨性.当务之急是选择优先开放领域,凝聚RCEP参与国的共识和信心,实现RCEP谈判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之间的相互促进,并且摒弃RCEP与TPP对立冲突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竺彩华 《和平与发展》2013,(2):13-28,125-142
为配合战略东移,美国力推TPP,对东盟主导的亚太经济一体化造成冲击,催生了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组成的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两种机制的并存、经济一体化标准一高一低,弱化了东亚经济一体化,以及体制后的大国博弈使亚太各国面对TPP、RCEP难以抉择。中国应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让东亚国家受益。以增大RCEP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亚太区域经济秩序正处于变革过程中。中国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将致力于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各方的地区合作框架,推动在太平洋两岸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共谋亚太长远发展。在推进亚太伙伴关系建设过程中,中国有优势,但是也需要同美国及其盟国协调,共同努力。中美双方在合作与竞争的博弈进程中,不冲突,不对抗,建立起相互协调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在APEC区域内共同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相似文献   

11.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广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对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合作应选择TPP模式还是RCEP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对TPP和RCEP两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再分析了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四大经济体对TPP和RCEP的不同态度,接着比较了TPP和RCEP的具体特点对东亚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东亚区域合作选择加入TPP或RCEP将会产生的不同利弊情况。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后危机时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目前选择RCEP模式更有利于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RCEP是东盟在亚太地区合作格局变动的背景下,为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而构造的合作框架.到目前为止,RCEP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支持,作为一个新的合作进程已经展开,这意味着它作为维护东盟“中心地位”的平台这一功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RCEP所提出的通过整合以东盟为中心的五个双边FTA来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深化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东盟似乎并不打算通过认真实现RCEP设定的目标来改变留给外界的东盟“重进程、轻进展”印象.RCEP作为地区合作的全新进程已经展开,并一定会对亚太合作格局的演进产生了影响,亚太地区将出现一种新的以TPP和RCEP并存的双框架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立场和态度深刻影响着RCEP谈判的进程和走向。印度参与RCEP面临着"反贸传统"的抵制、在亚太区域价值链中存在感和融入度低下、已有FTA产生的"副作用"和"反作用"等主要障碍。为此,印度应积极发挥国内特定利益集团的正面拉动作用,以务实态度推动RCEP初步协议的达成,并避免照搬其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的立场和技巧。共同推动RCEP谈判稳步向前,应成为当前中印经贸合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和全球价值链展开的双重驱动下,亚太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复杂特点。作为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一环,TPP的高标准规则将对既有的亚太价值链的贸易、投资结构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需要以深化内部经济改革和参与构建亚太价值链的实践为基础,主动调整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行结构和状态,实现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对接。同时,中国应积极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尝试接纳和运行TPP达成的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而实现亚太价值链的机制融合。  相似文献   

16.
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容谈判在亚太地区进展迅速.就内在动力而言,TPP扩容谈判受到世界经济形势不振、亚太区域合作瓶颈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促动;就其前景而言,未来两年在现有十一个谈判国间达成初步协议的可能性最大.TPP有可能成为美国塑造未来亚太甚至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张励  黎亚洲 《现代国际关系》2024,(1):101-118+138
2023年6月RCEP的全面生效为逆全球化时代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但是目前成员国对RCEP存在多元认知差异,而关键性认知偏差的弥合抑或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关乎RCEP的未来发展走向。当前,各成员国对RCEP的认知总体趋于积极,正面认知与评价是主流观点。与此同时,各国在有关RCEP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影响、市场开放对竞争能力的作用、特定行业部门的发展态势、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四个方面存在分歧。各成员国对于RCEP的认知差异,是由各方国家利益及群体身份、开放形势下的“恐惧诉求”、文化差异的“排异反应”、历史与期望间的“认知失调”等原因所造成。可以预见,成员国认知差异将对未来RCEP的提质升级、作用发挥与发展走向造成直接影响。作为RCEP中体量最大的成员国,中国宜积极参与维护协定,妥善处理认知差异,为密切亚太经贸合作关系,寻求合作强劲长效发展,促进地区繁荣,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积极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形式;需要积极推动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包容性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东盟主导下深化区域政治安全合作,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调整触发亚太地缘空间发生变化,并形成四大特点。首先、亚太地缘经济版图呈现双轨竞争格局;其次、地缘安全空间呈现中美竞争性低度合作走向;第三、地缘政治空间变动凸现发展模式之争;第四、新技术成亚太地缘空间变化推手。国内外关注于亚太地缘环境变化现状和前景,聚焦于遏制性对抗格局抑或是竞争性合作格局走向的辩论。笔者认为,亚太地区遏制性对抗格局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存在,应该推动地区格局朝向竞争性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外交应在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周边利益共同体,在亚太区域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