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言语行为批评是当代唯一来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西方有影响的批评理论流派,本文集中考察了言语行为批评对文学定义和特征问题的讨论,认为大致存在两种矛盾的观点:一是强调文学话语悬置性;一是强调文学话语的交往性。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城市企业主义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城市经济与企业经济的重要结合。本文以城市企业主义为主题,从治理模式,城市间竞争态势以及政府企业化三个方面,对城市企业主义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城市企业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中的外在特征相似,但内在本质却存在差异,同时城市间的竞争态势是城市企业主义治理模式与政府企业主义行为共同造成的必然结果,区域城市的企业主义行为将是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法团主义是一股兴起于欧洲大陆并在那里形成制度现实的思潮,它是一套针对多元主义理论"缺陷"、分析"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在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探讨中,一些学者尝试引入法团主义理论框架来解释社会的转型过程,拓展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思路。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这种分析路向进行了反思,通过分析法团主义在欧洲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结合中国的情况对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适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质疑和批评。这些论辩促使学界更为理性地去认识和诠释法团主义理论,这对充实"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在公共领域的适用性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经济人假设所产生的诸多争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这一理论假设的错误理解。本文认为,经济人假设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假设,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选择和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经济人假设既可以适用于人的经济行为取向的分析,同时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看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也可以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适用于对人的政治行为取向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主义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凌玲 《理论月刊》2007,15(12):85-87
近年来新制度主义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成为西方管理研究的新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介绍了新制度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前进》2020,(9)
正韩非(约前280—前233年),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人尊称为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师承荀子,却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又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其著作《韩非子》,共55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其极具功利主义色彩的事功思想。他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事故致因的"4M"要素理论认为,人类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良和管理欠缺导致,这一理论将人的因素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这种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人的行为受主观和客观、生理和心理、外部和内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最难以控制和驾驭的因素。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根源、强化源头  相似文献   

8.
一 行为的道德价值从哪里来? 道德价值和道德的价值并非同一个概念。道德价值是指人的行为或品质在道德上所具有的价值,并以善恶来标度;而道德的价值则是道德自身相对于一个更高的价值尺度所具有的价值。本文此处所及乃行为的道德价值的来源问题。 对此问题,康德之前便有诸种看法,或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在于它增进了行为者的幸福;或认为在于它是出于利他的动机;或认为在于它符合上帝的训诫等。康德对此皆持异议,他反复强调,不论是从利已的欲望出发,还是从利他的愿望出发,只要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来自快乐、幸福等感性经验的  相似文献   

9.
无行为即无犯罪,所以行为在刑法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但回顾行为理论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古往今来的刑法学人所精心擘画的行为理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无论是自然行为理论、目的行为理论,还是社会行为理论、人格行为理论和否定行为理论,本身自有的暗伤使行为在刑法中发挥基础作用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笔者在客观评价传统的行为理论时提出,行为是行为人利用控制或应该控制的客观条件作用于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林丽英 《传承》2008,(8):34-3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又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表述,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是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佛性述评     
“佛性”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演变 佛性观念是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提出是佛教出世主义理论的逻辑必然。 佛教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生以及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是“苦”,人生自身就是诸苦的集合体,为此就要探寻形成痛苦的原因和消灭痛苦的途径,以争取达到绝对安宁的无痛苦的所谓解脱境界。佛教不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从社会阶级关系去寻找人生痛苦的原因,而是着重于把人看为自然体,并侧重从个人,尤其是从内心去寻求。认为个人的各种扰乱身心的迷惑苦恼,即烦恼的心理和相随而来的行为是招致人生痛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具体与抽象行政行为这一划分存在价值,学界争论热烈,各执一端。本文认为,这一划分中所确立的两种行政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鲜明差异。这一划分客观上已对椎动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之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对推动和完善这一制度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划分标准的暂时不统一,不应成为否定这一划分理论存在价值的充分理由。这一划分理论自身将在争论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存在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经典世俗化理论、精英世俗化理论和新世俗化理论是美国主流的三种世俗化理论。经典世俗化理论认为要用世俗化的科学与理性的术语对人的行为和其他现象做出解释和论证,世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神圣和超自然论在各个领域慢慢失去原有的威望和影响,甚至于消失。精英世俗化理论认为精英分子在各个领域发挥世俗化的作用,并拥护现代多样化和理性文化。新世俗化理论认为超自然观点并没有消失,而是它基于现代化力量发生了一些改变,转移到私人领域了,但社会文化现象的复杂性说明此理论也还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七 哲学研究 (一)哲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哲学著作有《老子》甲本和乙本、《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有的学者认为,这都是所谓的“黄老”著作,即“黄帝”、“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的哲学流派。它是战国到西汉哲学流派中一个很著名的学派。尤其在汉文景之时,它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哲学学派,并是当时政府向全国推行的哲学。可惜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和改善人类行为的科学,它将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试图促进人类某种行为的积极转变.应用行为分析认为行为发生的机制主要有两种:经典性条件作用认为行为是“刺激”作用的结果,刺激在行为之前,可以通过控制刺激来改变个体行为(参见个案1);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行为是“强化”作用的结果,强化在行为之后,可以通过控制强化来改善个体行为(参见个案2).  相似文献   

16.
作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理论的一种可能的替代,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的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但是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民主形态,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之日也就意味着聚讼纷纭之时。由于协商民主理论是建构于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假设基础之上的,因而它面临着来自于理论上的诘难和践行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五、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大问题,什么行为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是两大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介绍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刑事责任采取主、客观条件相统一的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什么情况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客观上,必须有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对刑事责任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又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表述,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是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他律性和责任自律性客观地存在于编辑职业道德之中。社会他律性来自外在的客观要求 ;责任自律性来自内在的意愿要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贯穿并作用于整个编辑活动。实施严格的规范管理和情感教育 ,有利于提高编辑职业道德修养 ,有利于规范编辑职业行为 ,是提高期刊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藩 《创造》2003,(2):30-32
一、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反映,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的根本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反映是否真理,全靠实践检验和在实践中发展。它是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际、知与行的统一,是人们主观认识同客观外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相符合,是主客观的一致,是一切事物成功胜利的根本。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