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问题是当前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地方政府融资和负债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拉动了区域GDP增长、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民计民生,但由于其自身经营收入及创利能力有限,债务的还款来源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偿债风险加剧。地方政府融资与债务风险防范有以下措施:一是构建安全的投融资平台;二是加强政府融资与负债的预警防范体系;三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务迅猛发展,至2013年6月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已经达到10.58万亿,存在巨大的财政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导致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法律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导致了地方债务隐形化,二是政府担保制度的缺失加重了地方债务无序化,三是现行法律制度对中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分配加速了地方债务规模扩大化。从立法角度对地方债务进行治理,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规模。然后要构建政府担保法律制度,使实践中大行其道的政府担保显性化、有序化。还必须规范“城投债”,适时推出“市政债”,建立地方债务的长效法律机制。最后要完善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债务软约束"现象,与传统的预算软约束不同,它存在"向上"和"向下"两个维度。解释了地方政府的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机制后,本文认为法律契约和中央政府的承诺可靠性导致了债务软约束现象。  相似文献   

4.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政府负债的理论依据、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出发,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明确禁止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但是由于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或直接或间接、或公开或隐蔽地举借了大量债务,债务风险也与日俱增,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隐患。如何有效控制债务规模,化解债务风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因而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剖析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全面系统地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独特的生成机理和发展路径。地方政府举债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财政体制问题、"时差效应"、"财政幻觉"和"软预算约束"等促成了地方官员的"主动举债";为专项资金配套和由于公共产品关联性所导致的"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导致了"被动举债"。研究地方政府的"被动举债",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有效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防止透支未来的资源,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并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我国体制、政策、管理层面的变革和发展,地方政府多年以来累积了大量债务,并呈现不断膨胀态势,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从4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财政资金损失或正常支出困难,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政府基本功能严重失调的可能性。我国地方财政风险比较突出地存在,主要特点是债务总规模大、具有隐蔽性和可转移性、乡村债务无力偿还、或有负债严重影响地方财政安全等。其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给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0.
债务融资权是在规范的分税制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所应有的财权之一。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但是,我国法律至今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了满足必要的公共支出需要,近年来各地政府以各种名目“变通”举债,产生了诸多问题和蕴涵了诸多风险,这有其体制性、制度性的根源。为此,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债务融资体制,规范地方融资,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