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广西防城港市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可通过利用哈节独特的时间特点精心组织哈节庆典活动,加强培育传承哈节文化市场主体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合作等措施倾力把哈节打造成防城港市文化统战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京族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地区东兴市东南方的海边上,有三个分别为巫头、山心、沥尾的岛屿,这里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唯一的聚居地,所以被人们称为“京族三岛”。居住在这里的京族有1万8千多人,只有少数京族人与汉族、壮族杂居在谭吉、红坎、恒望、竹山等地。京族是我国主要从事沿海渔业生产、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京语,属系尚未确定。十三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越南京族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中越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的蒙古人种不断南迁,并与今越南北部的澳大利亚人种、印度尼西亚人种通婚融合,逐步形成早期的骆越族群,其文化特征主要有和平文化、北山文化、多笔文化等。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越南冯原文化和东山文化为主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南方族群与越南族群交往交流与交融达到新阶段,从而不仅促进越南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骆越族群的提纯,去黑呈黄种人。秦汉至宋初,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交趾等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最终使交趾(安南)的骆越族群逐步演变成京族,成为宋代在今越南北部建立的李朝的主体民族;广西等地的骆越族群也在宋代演变成壮族。因此,宋代是广西壮族和越南京族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邻国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东面和南面临海,北面与我国广西、云南两省接壤,西面毗连老挝和柬埔寨,总面积32.95万平方公里,人口7200万,共有54个民族,其中京族约占总人口的87.5%,是其主体民族。在中国北宋初年以前,越南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在永葆民俗文化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河南农村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理顺城乡、文化与商业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挖掘,调动各方参与力量,完善法规制度保障,提高人才、技术支撑,从而有效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6.
企业为了生存、发展 ,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 ,进行持续的战略创新。与此同时 ,企业也在对企业的价值链、目标、文化的进行某种形式的传承。创新与传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互动的。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在发展战略创新中传承缺失的问题 ,提出我国企业有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价值链方面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池市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相关产业融合不足、产业创新意识欠缺、手艺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应坚持注重政策扶持、打造特色品、加强产业融合、重视传承创新,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即党对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具体态度和总体看法。回溯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可分为孕育与形成、发展与曲折、修复与优化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传统文化观实现创新发展,走向强化与成熟。梳理其历史演进,可以得出四点经验启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群众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必须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厚重且宝贵的资源,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厚土,文化自信提升需要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盛作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找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提升协调推进的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要依托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建构嵌入式传承框架,有助于分析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传承机制。将传承红色基因嵌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在嵌入式传承机制下,红色基因认定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红色基因嵌入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关键,红色基因激活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黄梅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其传承与发展也和大多数历史文化一样面临着许多的困境。通过对鄂派黄梅戏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立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其他的剧种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发展模式再加以创新,探寻鄂派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不仅是大学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而且对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外经典文化的传承与自新、社会现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大学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分析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内容与构成要素,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要强化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建设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受婚姻、教育、生活环境、科技网络、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文章从城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传承为研究对象,对贵州部分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需要以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基础,着眼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情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无限包容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因素并予以融合创造,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中实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和服务文化的传承创新,并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为建立有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系统,形成了大量各具特色、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何实现这些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事关该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民间文化生成、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智力劳动,引入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充分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原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权、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民间文化传承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科学处理好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双重转型",重塑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法律构造。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研究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省份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族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其在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富源县,其拥有丰富的建筑、服饰、饮食、民间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节日及婚丧、民间口头文学等物质或非物质特色民族文化。其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有行为传承(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符号传承、特定人群的传承、政府主导的传承等。由于水族文化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较大、受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下的现代文明冲击、民族文化传承者及年轻一代背离乡土、云南水族文化研究存在盲区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多项文化因子濒临失传、文化传承人断档明显、多民族融合现象突出、文化研究成果及宣传推广较少等问题。笔者建议通过强化民族认同、完善健全传承人培养扶持机制、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业、创新文化传承及发展方式等路径,推动实现云南水族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借助计算机网络的规范和使用来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起了越来越多学人的思考。目前,赣州网络环境的现状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赣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我们提出形成有效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使之与赣州红色文化形成互动性发展的赣州红色文化网络基地。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乡土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乡土文化传承,必须实施乡土人才开发利用战略,从乡土文化创新性发展、乡土人才教育培训、乡土文化与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等方面重点发力,让乡土人才成为乡土文化传承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积淀了丰富的红色精神。传承发展广西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推送精准、传播渠道多样化等特征。目前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推进红色文化网站建设,完善互联网管理相关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等方面推动广西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