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的宝贵财富──学习刘少奇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王莉萍在刘少奇的光辉著作中,对青年思想工作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曾对中国青年产生过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重温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教育、引导青年全面提高自身的修...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化,是青年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文化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对于青年来说,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属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组成部分。经由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只有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促进自…  相似文献   

3.
青年在向成年人转化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变化.青春期显著的生理成长总是伴随着接踵而至的各种压力.因为社会要求他们逐渐承当与某种文化相适应的成人的社会角色.在美国社会中,这意味着完成正规学业、参加工作、脱离父母家庭、结婚,最后成为父母亲.不过这些压力很少同时落在一个人头上(对某些人来说,有些压力也许永远不曾出现).上述行为一般被认为是青年进入成年人阶段的标志.由于这些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的变化总是与成人化过程相关联,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心理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由于生活阅历的变化,个人的态度和观念也可能发生变化.不过这些变化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世界正在向国际社会迈进。鉴于日本正在和将要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加深同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方面的互相理解,促进同他们的合作关系,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把亲身参加活动,特别是青年交流活动,作为重要的纽带来加深同不同国家的友谊和亲善关系,加深同他们的互相理解与合作,这是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根本措施。在最近这些年里,日本在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青年人也不例外。年龄在15岁到24岁的青年,每年去国外旅游的人数已达到了50多万人。这对于促进青年的国际头脑、加强青年对国际的理解与合作,已被证明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这使有着极大求知欲望和灵活思想的青年,能有机会访问外国,并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气候、文  相似文献   

5.
正确看待青年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当前,青年对于世界发展变革和大国竞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青年在全球青年世代竞争中彰显出极为可贵的显著优势,能否充分认识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对于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团的十二大为共青团全面改革指明了路向,并把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各级团组织的面前。对高校共青团来说,党的教育方针代表了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维护学生团员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维护他们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具体利益,是责无旁贷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团员青年的信赖,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发展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青年发展的道路取决于青年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理想、抱负的选择与结合.现代社会中的青年问题和青年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与青年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研究青年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一.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青年的命运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对于青年和社会来说都是重要的.由于社会有自己符合规律的发展目标,每个青年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使得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色、培养党外代表人物,造就一支跨世纪的、能与中共真诚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将陆续展开,切实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物色、选拔、培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处于这样的形势下,对于30岁左右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中的部分人土将作为党外代表人物推上舞台。如何有意识、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物色、培养、选拔,并且在这些年轻同志担任人大、政府、政协的一定职务后,如何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健康成长,是当前统战工作部门应当重视的一个大…  相似文献   

9.
压力应对方式的异化--青年越轨行为的一种解释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力应对方式的异化与越轨行为之间的理论分析◎青年越轨行为的主要现象与原因分析压力理论又称紧张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失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克洛沃德与奥林的“不同机会理论”以及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阿格纽的“一般紧张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压力源,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成员并对其身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应对这些影响的过程中,社会成员如果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式与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之间有着不相一致或冲突的地方,越轨行为就可能产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  相似文献   

10.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朝气、创造性、生命力的群体,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工作。江泽民同志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健康成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兴旺强盛,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担当着极为重要的任务。一大批青年标兵、青岗能手、拔尖人才和青年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企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对于…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研究首先以“全面、系统、科学地描述”为目标,并以此作为科学解释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作到科学的评价青年的价值观念的演变,并正确地预测其来来趋势。我们力图通过对安徽省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及其青年于部群体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演变的研究,向社会提供一代青年人的全新形象。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青年作为一个相当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从人口统计学还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他们的价值观嬗变都是令人关注的。青年的价值取向,青年的意识,常常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作为青年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表性群体——青年干部,被称作“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可以说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他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21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当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社会。他们有时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报刊、电视充斥着“百年回顾”、“世纪断想”;他们在憧憬着人类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美好前景时,也在传播着各种预言世纪末日的书籍、学说。这种由于时间变化而在青年心目中产生的震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理性分析青年“世纪末情绪”,对于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认识青年的观念变迁,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14.
就构建居住生活而言,租房与购房本该是两条并行线,特别是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而言,租房本应是他们的最优化选择。但由于目前租房市场不规范、青年住房保障乏力等结构性障碍的存在,使得当下年轻人的租住生活呈现出租住行为个体化、租住区域外围化、控制租住成本压力大、以及租住生活不稳定等特征,租房青年难以产生居住归属感和安全感,并遭遇在租来的房子里无法规划未来生活等发展性问题。这些困境导致许多青年不敢将长期租房而居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能将购房作为自己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历史转折中的北大荒青年高朋辉,周晓霞,徐维新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青年是时代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脉搏随着时代的节拍跳动,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晴雨表。那么,在当前的这场巨变中,垦区青年在想些什么?在历史与未来的转折点上,他们能否架起一座继承与发展的桥梁?针对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对黑龙江垦区近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思想状况调查。反思历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当代垦区青年是北大荒的第二代,他们出生于北大荒的艰苦创业年代,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步伐生活成长。通过北大荒精神的熏陶,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一代北大荒青年既对历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对现实有比较深刻的感受,他们的血液里积蓄着父辈南泥湾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相融汇的英勇奋斗、艰苦创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的生活中也无时不体现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所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开放10多年来,垦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收入已由1978年的300元提高到1992年的1200元,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垦区青年的思想观念有较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垦区青年对走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青年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登耀 《前沿》2008,(1):190-19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一进程当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实现着农业人口向城市非农人口的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时于农村的广大青年来说,是何等的艰难。步履维艰的他们在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下艰难的抉择自己的茫茫人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青年领袖是社会的先锋和中坚,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方向。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青年领袖的个人成长,而且关系着一代人的社会情操、工作作风和整个国家的前途,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今台湾省的青年是一个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既保留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又不乏现代社会的文化气息。对于这一代青年人来说,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他们有着潜在的影响,使他们对世代沿袭的伦理道德有着极深的认同感。然而,他们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城市的竞争力,也影响着他们的城市融入程度。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是一个城市关联知识获得与运用的过程。通过对"Free MBA"公益项目的设计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以及项目效果的分析发现,参加"Free MBA"培训,对于青年外来务工人员转变职业观念、提高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育社会资本,以及提升企业绩效和文化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知识屏蔽,促进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于当前社会工作开展青年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城市青年外来务工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有利于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提升青年城市融入和核心竞争力,满足城市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化的视角而言,全球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的概念应由文化产业、参与其中的各国青年以及青年亚文化等要素构成,且这些要素均有其自身的意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全面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包括这些议题的具体内容,还应解释为什么这些议题对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