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归来     
<正>给我的题目是柏格理精神对我的影响——我为什么能在石门坎支教八年。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大脑不是思绪万千,而是一片空白。石门坎——新中小学于我而言是我的生命所不能承载的重量,我也曾苦苦地追问,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难以割舍?在自己列出的N个理由被一一否定后,我清楚地意识到:因为石门坎让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知道自己此生来到这世界的意义。之所以以此为开场白,是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此生我需要穷其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是什么,学会之后,将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唱戏。掌声、鲜花和眼泪,都是来自干昆曲。此生我从事昆曲,是我最甜美的梦……”  相似文献   

3.
<正>此生能够画画并以此为业,可算是与画有缘。对画画感兴趣可能是大多孩子的爱好。余少时亦能在乡贤教诲下描摹动物、鞍马、人物,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儿时的游戏。延伸下来慢慢地竟成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职业",可以说这真的是一种幸运,可谓与画有缘。余世代绝无家学可承,少年时父亲知余所好,曾不知从何处得来"画谱"示余,其中人物、动物、山石、树木等等应有尽有,这"画谱"可谓是父亲为我找的第一位老师。与画有  相似文献   

4.
张鹏 《两岸关系》2011,(8):68-69
曾经,李敖誓言此生不回大陆。2005年,他回了。当年,他退出台湾政坛时感言: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全部的云彩……如今,重重的他又来了。2011年7月24日下午。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吴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从小学到中学唯一一位教我语文课的女教师。吴老师没有传统中的那种"师道尊严",她讲话风趣、幽默。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在做自我介绍时,她就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她说:"我姓吴,口天吴,张口向天的吴。不过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张口向天说,我现在只能张口对你们说……"  相似文献   

6.
黎明 《中国减灾》2007,(7):18-19
“暖劫难”离我们有多远?这其实是当代人“优先考虑”的问题。出自生命本能和直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天灾是否会影响到“我的此生”,然后再是理性的或伦理的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问题。对外行人提出“暖劫难”有多远的问题,不仅是看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老师是我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时的教育长,也是我所敬爱的一位严师。他是民主革命杰出的领袖人物,是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坚决拥护、彻底实行“三大政策”的左派领袖之一。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光辉灿烂的,他的事业和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噙着热泪来追忆敬爱的老师。现在将我由学生到跟随其工作一年多时间内有关邓老师的几件永远难忘的事,记述下来,聊表崇敬哀悼之心于万一。(-)我是1926年春黄埔军校四期的入伍生。到了举行甄别考试,提升为军官生的口试一场,邓老师是主持口试者之一。当我听到叫名,应声站在他的面前时,…  相似文献   

8.
姚菲菲 《半月谈》2004,(10):62-63
升至初二时,我的成绩莫名其妙地下滑到第七名,心里很是郁闷:班长的职位没了,老师不重视我,反倒时常拿那些尖子生的“光辉事迹”来讽刺我。  相似文献   

9.
环保我先行 早在2000年上大学时,郑建接触到校报上的环保故事和知识,“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读着读着,思想里就像植入一根弦,渐渐地被拉紧了,这种感受,就是在郑建心里最初萌发的环境保护意识.于是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此生将不遗余力地宣传环保,为环保事业干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四叔     
正叔叔对我说,到他读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开始跌落下来,他是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读了十年书。叔叔是省内一所大学的教授,应当说是知名教授。我第一次见到省作协副主席许行先生时,得知他在叔叔任教的那所大学当过校长,我说我四叔程希岚在那所学校中文系当老师。许行说:"你叔叔是古汉语方面的权威,在教材编写上有独特的建树。"叔叔病重时,我去医院服侍了几日,听来看望他的老师说:"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早带研究生的人;是最早开学术研讨会的人;是最  相似文献   

11.
拼命做自己     
<正>你们中的大多数将走进社会、融入江湖,开始你们真正的人生,开始你们自己的莫迪利尼生命周期。此后,你们将不断积累财富一直到像我这个年纪。所以我和你们实际上是站在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点。当你们走进社会发现现实与书本的差距时,当你们发现你们进入了一个动物庄园时,你们也许会抱怨老师没有教给你一个真实的社会。我17岁进入社会,就犯了无数的错误,其中有些是致命的。当我大难不死之后,我常常想为什么老师们、家长们或者是  相似文献   

12.
谭进 《观察与思考》2009,(22):46-46
接受采访时,朱仁民正在为上海世博会设计“世”字艺术馆景观而思索。“我注定将此生投入祖国自然、人文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事业”,在谈到未来时,这位已整整经历了一个甲子人生的艺术家淡定地说。  相似文献   

13.
唐晓冬 《人民公安》2012,(18):56-57
紧要关头,我的partner(搭档)做出一个至今仍让我非常崇拜的决定,他立刻也往左打方向盘,斜向迎面而上向那辆被盗车撞过去,我们的车和被盗车轰然相撞。这是我此生第一次,希望也是最后一次以肉身体验了车祸,还是蓄意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几天前,我外出时捡到一个钱包。根据钱包里面的电话,我联系到失主。因为等失主,最后我赶回岗位上迟到了。班长不问  相似文献   

15.
从一名副营职军人到一名乡镇人大主席,现年53岁的万明清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法律赋予我的职责绝不是向人民群众施威,而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贴近百姓,清正廉明是我此生的追求”。“五·一”这天,笔者慕名采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杨家埫村4组现场采访了他。当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14,(10):92-95
我不是偶像派,也不是实力派。家喜欢把艺人分成A咖、B咖之的,我只想说自己只是一个唱歌人。我希望能够有这样的一天:的音乐、家庭各方面都达到完美,怕只有两秒钟都会让我觉得此生憾。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7,(2)
正我于1953年考人大学,四年后大学毕业,担任大学教师(先后任教于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到现在我已由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年龄越老越加怀念我的老师,尤其是与冯沅君老师的几次谈话。初任助教时的教诲1957年夏,我由山东大学(当时校址在青岛)中文系毕业留校做了古典文学教师,成为著名文学史家、版本目录学家黄公渚教授的助教,协助他开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课。当时冯沅君先生是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是我国当时绝无仅有的女一级教授,她早在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曾发生过这样一件富有戏剧性的事:某生报考某大公司,因落榜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当此生神志昏迷之际,传来他已被录用的喜讯。原来他考试成绩本该名列榜首只是统计时出了差错,导致他名落孙山。然而就在他准备把喜讯告诉亲戚朋友时,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公司老板的评价是:此人连如此小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了,又怎么可能建功立业呢?我们不禁要为此生感到惋惜,仅一念之差成了终生遗憾。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样的结果呢?答案很明确,是因为此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他不知道失败并不是最…  相似文献   

19.
温柔的效应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大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一段描写,体现出了蔡老师对学生的温柔、宽容和慈爱。我上初中学这篇文章时就曾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这样的老师。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温柔、慈爱对于教育的重要。孩子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老师:  还记得我的那次讲课吗?是您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懦弱,体验到了什么是自尊自信……”  看着这封来信,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一幕。  有一位名叫赵君的同学通过竞争,被准许上讲台讲《自尊自信》,她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课。那一天,她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可是由于紧张竟然讲不出来,同学中还有不时提出不同意见者。  “老师,我不讲了!”赵君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内心在激烈的斗争。记得从不少教研书籍上看过,在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老师逼问是不礼貌的表现。可是如果让她现在如愿,以后她会坦然、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