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乃是讨论物权法的规范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物权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立法过程中,它涉及到立法者如何在一部成文法中妥善安置诸多价值判断结论的立法技术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它涉及到裁判者如何发现并且转述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中的价值判断结论的司法技术问题。物权法着力协调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民事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应,物权法上存在着任意性规范、倡导性规范、授权第三人规范、强行性规范、混合性规范、裁判规范以及纯粹裁判规范等诸多类型的法律规范。各类物权法律规范分别调整不同类型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棵 《法制与经济》2013,(3):38-39,4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机关与企业在经济中纠纷频出,在此确认合同无效案件中深挖背后的利益角逐与法律规范,寻求企业在与政府的经济活动中如何防范风险,探讨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宪法概念思维 ,以发现问题和解决纠纷为取向 ,既是进行宪法学理论研究 ,也是实施宪法、解决宪法问题的客观需要。宪法概念就是宪法规范。宪法思维就是法官在宪法规范与宪法事实之间的规范涵摄过程 ,其目的是在宪法纠纷和疑难案件中确立价值 ,发现规范 ,在个案中实现正义 ,因而宪法思维也是一个新规范的证立过程。以宪法概念思维 ,可以增进法律人对各种宪法规范属性的认识 ,提高对宪法规范的诠释和理解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宪法 ,进而通往沟通与理解之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和社会控制的客观规律给予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内在合理性和外在正当性。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分散化,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琐碎化,决定了法律(司法)一元控制难以实现社会矛盾的和谐解决,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正是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为世人所认可,为世人所构建。本文将对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总括,设立目标和具体制度做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永和 《现代法学》2006,28(3):21-27
有一些不被主流意识认同的“另类规范”,它们存在于某一社会共同体中,能有效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在国家层面上并不得到认同。赌咒发誓就是这样的“另类规范”。作为超验性经验的赌咒发誓一般存在于同一文化背景的社会中,起源于自我意识并与人性相通,自成独立的惩戒系统。它在社会中实际解决纠纷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任何社会不可能只有正式的社会规范,特别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利益多元,致使旧有纠纷解决机制在当前多元社会环境中捉襟见肘.鉴于此,从新的视角审视纠纷解决机制尤为必要.纠纷的产生和解决与当事人的心理需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当事人心理秩序衡平假设为基础,探究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的心理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建构思路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慧苑 《法制与社会》2010,(31):116-116,120
我国现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摩擦与不协调。由于当前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当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法律不能过分地期待行为人牺牲自己较大的利益而遵守法律。因为这种期待与人情、人性相悖,不仅达不到刑法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令人们对刑法的精神产生怀疑,最终会损害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待可能性能在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中取得平衡,防止国家刑罚权的滥用,对人类普遍脆弱的人性给予了尊重和同情,协调人情与法律之间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宇衡 《法制与社会》2013,(9):191-192,196
近年来,传统农村社会自生的"礼义"、"重道"、"尊老"、"互助"等朴素而富有道德色彩的"民间规范"已经在商品社会下功利主义主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标准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其约束力。另一方面,国家制定法在企图对渐趋式微的"民间规范"实现功能替代、继而重塑乡村社会生活时,却发现这些看似失效的"民间规范"仍然组织着社会生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对企图"入侵"的成文法规范表现出了种种不合作。本文试通过一起农村传统赡养纠纷的处理,呈现两种规范贯穿于整个纠纷处理过程的相互影响和角力,进而思考和探寻适合现行农村的新型纠纷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13,(3):74-75
徐国亮、武中哲在《学习与研究》撰文认为,30多年改革开放,无疑从整体上提供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也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社会成员从改革中得到的利益各不相同。改革以来社会的多元分化使得人们在如何认识利益调整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认识的分歧容易演变为未来发展的路障。一是利益调整要以促进发展为前提。并非所有的利益调整都能够达到促进发展的目标,有些不恰当的利益调整不但不能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婧 《法制与社会》2010,(17):150-151
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研究的核心部分,正是国家利益促使国家参与国际活动,国际法的制定与国家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国家利益,国家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中,总会把国家利益考虑在内,国家以其国家利益参与制定国际规范,国际规范同时也维护和约束国家利益,两者是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事、行政交叉案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案件类型,我国的法律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缺乏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这给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认为,民事、行政案件交叉的原因有多种,在现实中也表现为不同的类别,因此,案件的审理亦应当根据各类案件的特殊情况分别采取附带诉讼、分案审理及并案审理等不同的诉讼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12.
裁判规范还是行为规范——对滥用职权罪的功能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异 《现代法学》2006,28(4):114-121
刑法规范具有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的功能。滥用职权罪应以行为规范功能为先,以“重大损失”作为构成要件限制了其行为规范功能;司法上的扩张解释虽然有助于实现该功能,却又危及罪刑法定原则。滥用职权罪之行为规范立足于规范的实质根据和价值取向,构造为义务规范,旨在保障职权的安全行使。立法和司法工作应当遵循行为规范功能,强化义务意识,预防优先。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6,(1):112-122
完善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尚需检讨民事诉讼、纠纷解决、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这包括对作为纠纷解决的民事诉讼目的的反思、中外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生发背景的讨论、传统中国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比照、纠纷解决理论的深挖与整理总结、诉讼及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之于中国社会的观念,以及纠纷解决理论研究方法的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学解释系统和理论框架,法经济学有着自身的研究范式。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研究纠纷解决理论的有利工具。法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对纠纷解决的理论阐释包括对成本效益、供求关系和市场、纠纷解决过程中国家制定法与民间社会非正式规范的博弈均衡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在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下,论述纠纷诉讼外解决的经济社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The automated negotiation process seems to be a powerful mechanism to resolve disputes arising from Internet-based transactions. Automated negotiation is an online blind-bidding process in which an automated algorithm evaluates bids from the parties and settles the case if the offers are within a prescribed range. Following the arguments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professional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promote natural agreements by restoring the parties' right to negotiate on their own,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party in the shadow of negotiations. Our purpose is to investigate this issue by modelling the automated negotiation process as a two-person bargaining game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 first result states that, give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not all mutually beneficial agreements can be attained via the procedure. Furthermore, the settlement rule has a drastic effect on the players' strategies, which induces that the automated negotiation process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a settlement. The ability of the procedure to generate efficiency is only due to the costs imposed on parties if a disagreement occur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players' risk aversion and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6.
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 《行政与法》2006,(3):17-19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纠纷的社会,而是要从法律的角度把不和谐的纠纷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使社会呈现出稳定而有序的状态。诉讼虽然是现代社会中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但其并不是唯一的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诉讼与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及时的化解社会矛盾是实现和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纠纷解决与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该正视纠纷的法律效果,对纠纷的积极机制要有进一步认识。要根据纠纷的特点及社会提供的纠纷解决机制,作出谨慎的抉择。应重视法律处理纠纷的机能  相似文献   

18.
19.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10 years of research on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mmunal and exchange norms. Communal norms dictate benefits should be given in response to the other's needs. Exchange norms dictate benefits should be given in response to specific benefits received in the past or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receiving specific benefits in the future. Choice of norms is shown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type of relationship desired or existing between two people. Evidence of chronic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endencies to follow communal and to follow exchange norms in relationships is also presented. We argue that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communal norms should be followed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we outlin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reviewed for understanding justice in the family. Implications of (i) behavior in accord with exchange norms (e.g., quick repayment of benefits received, keeping track of individual inputs into joint tasks), (ii) behavior in accord with communal norms (e.g., helping, expressing emotion) and (iii)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lationship orient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杨建锋 《行政与法》2008,(3):107-109
商标争议可仲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商标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质,商标争议的可仲裁性在理论与立法实践上都存在着分歧。我国的有关立法表明,契约性与侵权性的商标争议可以仲裁,但商标权利有效性及归属方面的争议不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