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将个人梦融入企业发展梦,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翟海波写在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给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两岸中国人心中始终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世代景仰。他毕其一生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面对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面对军阀分裂割据和帝国主义外侮,他对国家统一念兹在兹,矢志追求,殚精竭虑。中国梦、统一梦是中山先生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谋求祖国统一的实践中,孙中山逐步形成了丰富深邃、知行合一的国家统一观,成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先生主政台湾以来,曾经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台湾人是中国人,他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并一再说,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定会统一.在他主导下,台湾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出“国家统一纲领”.按理说下一步李登辉先生该拿出实际行动.然而,从最近李登辉先生与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的对话看,人们已深深地感到失望了.李登辉先生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话,是他心底秘密的一次“大暴光”,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应有的感情了.他大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并把悲哀的根子引向中国大陆,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质疑“中国” 的概念,甚至明白无误地表示,北京的两岸统一之念“是奇怪的梦呓”.他还以 《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摩西自况,要带领台湾人,像犹太人摆脱异民族的奴役、压迫那样,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让子孙们不再有老一代同样的遭遇”.难怪此言一出,两岸及海外的许多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4.
“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1911年3月中旬,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船上,一位跛着右腿面带疲惫之色的英国人正与身后的世界告别。他全名叫厄内斯·亨利·威尔逊,35岁,半年前的一次事故打乱了他的计划,不得不提前离开中国。而且,令人沮丧的是,事故留下的残疾使他再难重返中国西部继续他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5.
8年前,他是一名让无数人羡慕,稳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8年中,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饱尝了创业路上的辛酸,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8年后,他苦尽甘来,圆了24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之梦,成为敦化市数以万计再就业大军中的领头雁,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决心。让我们直面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赵长贺!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梦     
陈丹晨老师曾经告诉我,他的这部著作的原书名就是《巴金的梦》,以后在出版社编辑建议下,才更名为《巴金全传》。翻看一下目录,全书共分七编,二十二章,而每一编的标题都有一个梦,如“革命的梦”,“文学的梦”,“生活的梦”等等,每一章标题也有一个梦,像“爱之梦”,“英雄之梦”,“殉道者之梦”等等。这些梦,实际是巴金的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作者认为,巴金的梦境与现实世界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无论怎么说,巴金的这些梦的的确确表现了他对人类世界强烈痴狂的美好渴求、憧憬和希望。有时,是在现实中未能实现,被移置在梦幻中来表现;有时,是因为他对生活过于理想化,执着于单纯和善良的企求”。所以,巴金的梦境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却可以说是现实的延伸。许多作家都依恋着梦,探寻着梦,甚至仿制着梦,他们实质上更是企图借助  相似文献   

7.
四川,不哭!     
李跃 《两岸关系》2008,(5):63-63
昨夜我从梦中惊醒,眼前是一片震后的断垣残壁景象,耳中隆隆响彻灾民肝肠寸断之悲音,窗外阴风栗冽,横走烟云,我心痛不已,却只能在天遥地远的台北捶胸顿足,都说是天道无情,常与善人,何以让穷苦的人再受难?何以让无以计数的师生命丧知识宝殿?  相似文献   

8.
塔夫 《小康》2013,(10):91-91
“醉梦人”先生最后指出,“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  相似文献   

9.
远逝的雷声     
吴冠中先生走了,他走得很寂寞。尽管媒体的反应相当强烈,悼念的文章也会铺天盖地。但社会的关注终归有限,公众的热情也终将消退。何况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关注的多少并不是问题。不被理解,才是最大的寂寞。因此,冠中先生将默默远去,连同他的“雷声”。  相似文献   

10.
王津平 《台声》2002,(4):15-15
在台湾戒严与解严交替的20多年前,有一天晚上,几位好友聚在我北投山居的小屋中为黄顺兴先生的书《永不退却》做最后的校订工作。当时,作为返台决心为祖国统一大业牺牲奋斗到底,“俯首甘为百姓牛”的我,还没有完全投入唤醒群众的大事业;当时的我,虽是满怀理想与激情,却是稚嫩而无章法。那天晚上,黄顺兴先生文如其人的《乡土童年》手稿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着迷不已。黄顺兴先生是岛内统派的一面大旗,我心仪之而视为榜样。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第一手真正“艰苦人的子弟”的自传,透过他敏锐的观察,“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农民”,…  相似文献   

11.
1963年4月12日上午,在四川省岳池县城北沙井湾的一座坟前,肃立着一位身高骨大的枯瘦老人,他久久地凝视着刻有“柏被浓先生之墓”的石碑,边擦眼泪边小声地念叨:“大哥,我们全家今天来向你告别,这一走可能就再也不能来看你了……” 这位老人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旅居岳池的韩山岛先生,在即将回国的时候,他忘不了在中国生活40多年的艰难岁月,忘不了待他恩重如山的兄长。 韩山岛,1900年生,朝鲜咸镜道青北郡新上里人。1922年到中国接受朝鲜驻上海临时政府总统许在必指派,进洛阳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直系军阀…  相似文献   

12.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3.
郭长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有到无;人的阅历总是从简到繁、从浅到深,再从“厚”到“薄”。长治市水务局副局长郭长江对生命的感悟,对阅历的珍藏,承载了他对人生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您别着急,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  相似文献   

15.
为约定采访时间,我与李宏泰先生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那端的李先生边说话边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这叫我十分不安,冒昧地问:“李先生,您这样喘,能接受采访吗?”“没问题,没问题。”李宏泰先生回答得十分痛快。在我采访他时,也许是说起心爱的事业,他确实不那么喘了。踏进“聋门”李宏泰先生这一辈子都在做这样的一个梦:让中国80万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都能成为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人。从1956年起,李宏泰便为圆这个梦而努力,迄今已44年。44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李宏泰  相似文献   

16.
张潇文 《群众》2013,(7):43-44
2013年的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激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既凝结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又传承于民族的文化底蕴。从孔夫子最初的“小康梦”,到封建王朝将倾之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再到奋起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共和梦”,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延续了这些梦想,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源流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李柏 《长白学刊》2009,(4):22-23
人是一种无比奇妙的存在,他由一个自在之物发展为自为之物,通过他的自觉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告别了与万物混同的自在阶段。人由自觉而认识到人本身的与众不同,开始了“我是谁”这一永恒问题的追问,从而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有了觉醒,并通过这种不断的追寻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自觉。然而,同样也因为这种自觉、这种追问把人推向种种困境与尴尬之中,进入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18.
提起海林公司,真可称得上是一个 奇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产品种类全、科技含量高、国内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一跃成为空调温控行业的“骄子”。而李海清先生,正是这一新秀的缔造者。在金秋丰收的季节,我们采访了北京海林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清先生。 李海清先生几年来的创业道路,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但充满活力”。他毕业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电子工程专业,1995年,刚刚毕业的李海清不满足于传统的研究工作,毅然“下海”,开始了将知识与市场相结合的尝试,并立志走中国高科技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他与朋友一起尝试仪…  相似文献   

19.
1830年7月,法国的革命者曾经在夜幕降临时唱响一支动人的歌曲:“朝着时间的齿轮射击,让白昼永驻我们身边。” 在推翻了古老的波旁王朝之后,“时间”成为他们要对准的最后一位专制者。 但这个专制者是一个有魅力的、让人对它无限崇拜的家伙。 斯波克的《星际旅行》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时间对人的诱惑:“时间是一团我们燃烧其中的火。” 印度教的经典《福音之歌》把神与时间混为一谈,而基督教的《圣经》则让上帝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就是时间。” 1450年,教皇约翰内斯12世利用了时间的威望,他意识到钟表的节奏将在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出处是哪里     
高红十 《人民公安》2008,(13):63-63
前些日子,从一张文摘报上得知北大中文系林庚先生去世,享年97岁。 先生是2006年10月4日去世的,离中秋节只差两天。据说先生走那日还问家人,快过中秋了吧?家人说还有两天。先生当晚睡下没再起来,铺着床前将圆未圆的月之光华走了。如同他去世的年龄,97岁,差3岁不满百,已是北大中文系离世的最高龄者。可谓白喜事,善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