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一致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五四宪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工作班子在杭州起草的,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留下了一段意义隽永的佳话。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指出:“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2.
罗立斌 《桂海论丛》2004,20(5):76-77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传统,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是十分重视民主建设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位于杭州市北山街84号大院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该馆通过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1953年12月至1954年3月间,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宪法草案初稿的过程,全方位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陈列馆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在毛泽东的亲自主持下在杭州起草完成的,即五四宪法。五四宪法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千秋基业,从法律上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及人民在这些方面所拥有的权利。五四宪法既具有民族特色也带有国际性。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五四宪法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五四宪法的制定过程,重温五四宪法的基本精神,从中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共和国缔造者们当初的政治构想、新中国政权制度的基本架构,而且也能为进一步推进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席与“五四宪法”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4年 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议一致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称“五四宪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工作班子在杭州起草的 ,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留下了一段意义隽永的佳话。194 9年 2月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指出 :“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 ,违反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必须全部废除。”194 …  相似文献   

7.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8.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正>"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  相似文献   

10.
断想一:五四不能仅仅成为青年的节日,五四精神也不仅仅只是青年的精神。五四运动是青年发起的,但如果没有“六三运动”许多大城市工人举行全国第一次政治罢工以及后来的商人罢市,五四运动不可能成功。尽管后来史学家把六三运动都包括在五四运动内而统称五四运动,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五四给人的印象就是青年人过节的象征。每年五四时照例要教育青年爱国,教育青年崇尚民主和科学以发扬光大并继承五四  相似文献   

11.
易顶强 《求索》2013,(8):207-209
从法律上分析.由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逐步撤销地级市,从而实现市县分治,县由省直管,因此。该项体制改革属于宪法调整的范畴。必须遵循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等原则。否则.若缺失了宪法的价值导向与基本精神,体制改革将有可能迷失方向而功亏一篑。依据宪法原则。“省直管县”体制政革具体需包括以下举措:首先.严格限定政府的行政职权,构建有限政府,推进法治建设;其次,落实县域基层民主.促进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最后,推进“还权于民”的政治实践,发展人权事业。  相似文献   

12.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21年12月3日上午,杭州西子湖畔,阳光明媚。在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一场宪法宣誓仪式正在举行。来自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的干警身着制服,有序走向宣誓区。在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大家面向国旗庄严宣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余参会人员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思想与文化的新纪元,带领着全国人民向近现代化进程迈出了历史性和开创性的一步。五四民主精神始终贯穿于五四运动并延续至今,其实践演进阶段性地体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体现在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过程中,体现在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的探索实践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继续传承和发扬五四民主精神,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15.
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行动主体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成为中国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五四运动所阐释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作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价值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社会力量完全接受,并在青年代际之间有效传承。在国家求独立、民族求解放的斗争中,五四精神从未缺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奠定与道路探索,又为五四精神的弘扬拓展了空间。站在"五四"百年的重要关头,重温那段历史及其意义,有助于推动用现代思维深化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进而融化到广大青年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宪法”到“七八宪法”:有宪法无权威□从“八二宪法”到“九九修宪”:宪法权威的逐步确立□九九修宪:法治条件下的宪法权威在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权威,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概括,实际上它有纷繁复杂的表现。神的权威、组织的权威、规则和人的权威等只是这一抽象概括的具体形式。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范畴中,则主要表现为从习惯权威到宪法权威的历史过程。而宪法权威之形成则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为避免社会成员问的矛盾和冲突,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聂慧丽 《人民论坛》2010,(4):164-165
梁漱溟的儒学思想形成于"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他尽力"为孔子说个明白"。他揭示孔子"乐"的人生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援儒学入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宪法日"由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这一天,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9.
《群众》1999,(5)
80年前的“五四”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最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实质,引导青年,奋发进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8)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缔造者,为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宪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宪法观的继承与发展,影响和带动了现代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对毛泽东立宪思想进行梳理研究,有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