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潘建屯  胡志 《求索》2013,(5):83-85,92
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是胡塞尔晚年在深入研究发生现象学问题时所形成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它与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共同构成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体系。其晚年的历史现象学转向是现象学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已然结果.胡塞尔历史现象学包括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三个方面。本文析论了历史现象学的本体论对象是先验历史本质结构.历史现象学的方法是“之”字形方法,历史现象学的目的论是一种新的理性普遍目的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付辉 《理论月刊》2003,(11):37-40
胡塞尔早期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本质直觉”,它是胡塞尔主体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也是作为现代认识论领域主流之一的现象学流派的最基本特征。进化认识论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就成为当代认识论领域中具有独特观点的一支,而作为其中坚人物之一的德国学者福尔迈的思想也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通过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对胡塞尔的“本质直觉”学说进行了一些梳理,以此来对胡塞尔早期现象学认识论所面临的困境做出一个再认识,也是对摆脱这些困境所做的一次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江春 《求索》2012,(1):119-120,115
胡塞尔作为现象学哲学开创者,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美学和艺术中知觉与想象的关系,论述了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探讨了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的本质特征,为现象学美学的发展、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与其意向性理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以胡塞尔现象学美学为视角,透视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美国哥特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一直以来与实证主义、英美分析哲学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但事实上,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也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存在着亲缘关系,甚至能为后者的研究澄清基础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对胡塞尔现象学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亲缘关系、现象学的精神实质以及科学哲学的内涵和类型划分的说明,可以回答现象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思考和探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他的后期一再强调,他比之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更忠实地坚持了现象学的原则。中世纪晚期的唯意志论使哲学中所谓超越主体的明晰性之具体化成为疑问,所留下的只有彻底的怀疑主义,这就是笛卡尔以他的第一沉思“上帝不会欺骗我”这一论据所表达的怀疑主义。如果普遍的确定性是依赖于某种对人类理解在原则上是模糊的任意性,那么就不容许接受一种所谓的明晰性领域。  相似文献   

6.
萨特认为胡塞尔对康德的"我思应能伴随我们的所有表象"的解读过于浅显,其现象学本体论难逃阿喀琉斯的脚踵之灾;胡塞尔由于把"先验自我"统摄进意识的内部结构导致了三个明显的理论缺陷,其一破坏了现象学的明见性,其二存在笛卡尔哲学式错误遗迹,其三必然陷入唯我论困境;萨特在批判胡塞尔先验自我的基础上,重构了自我的超越性图式;通过先验自我的批判与自我的超越性图式的重构,萨特确立自己的现象学本体论出发点,对理解现象学本体论由胡塞尔向萨特的嬗变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理路。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8.
郑义 《前沿》2012,(24)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文艺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观.现象学哲学的要点在于悬置我们由经验世界所得到的知识而面对现象进行直观本质的还原.这种还原肯定了现象作为本质的自明性,同时也要求主体对客体进行本质直觉.杜夫海纳敏锐地把握了其中的关键,试图建立自己超越主一客二分的文学批评观.杜夫海纳对社会学批评与实证批评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都是走向了一个极端,科学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建立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9.
潘建屯  胡志 《求索》2014,(3):79-82
生成与结构的严重对立已经成为阻碍当代历史哲学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中生成与结构的完美统一的原创性思想是帮助当代历史哲学走出困境的一条“林中路”。从是否存在历史本质来看,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立场决定了其历史现象学的本体是先验的历史本质。但从生成的角度来看,这种先验的历史本质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先验自我的意识活动不断生成、积淀的一个始终处在变化着的积淀物,先验历史本质的这种生成性从根源上看是由现象学的无限视域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作为文化学元理论的文化哲学和作为以"文化本身"的追问为本体的文化哲学.前者作为各种"在场"文化理论的哲学反思,能够给出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和理论,但对"文化本身"的追问却无能为力.对"文化本身"的追问表现了对文化反思的现象学理论态度,实现了文化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转身"和范式转换.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转身"要求我们摆脱各种在场文化理论和概念的束缚,让"文化本身"这一"现象学原点"通过"现象学还原"凸显出来,让文化本身作为存在本身的发生之域、存在真理的发生之域、存在历史的发生之域、存在的现身之域.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转身"通过"现象学还原"实现了面向文化本身的范式转换,通过"文化本身"的追问来理解存在的现象学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巍 《理论月刊》2023,(10):131-141
现象学及其自然化运动对社会认知研究的读心范式提出了严肃的批判,并与该领域内部从个体主义到互动主义的转向形成了有效的对话关系。舒茨的现象学心理学思想对自然态度的现象学姿态,显示出从胡塞尔的超验主体性向世俗主体性回归。这也为其交互主体性学说同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之间的互惠约束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可能性。舒茨提出的“我们关系”,强调面对面际遇的基础性和不可还原性,以及主体间理解的异质性。这些现象学洞见与当前社会认知的互动主义所关注的社会信号、社会响应以及共同表征证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理论兼容性。你—导向得到来自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实验数据的支持,并将为“第一人称复数的社会认知”提供丰富的现象学启示。舒茨对“我们关系”中他异性的分析有助于弥补“我们模式”的缺陷,并为自然化现象学的系统探索预留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文"道"字隐含有一个本源性含义——观看,在《老子》文本中"道"有"徼道"、"妙道"和"玄道"三种不同层次但又内在统一的含义。老庄的玄道就是一个构造世界万物的现象学视域意识。同时,借助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我们可以在"道"的世界中不停地发现、创造新的世界,一个超越了自然世界的真、善、美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在西方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认真研究它的内容、实质及其理论思维方面的得失,对于我们进行哲学现代化的建设有一定帮助。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发生“身体转向”的过程中,现象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胡塞尔撰写《观念2》起,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米歇尔·亨利等哲学家逐步使美学研究的重心向身体位移。从承认身体在感觉层面的主动性到肯定它能进行高级的理性活动,他们逐步建立起以身体—主体为出发点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的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的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展开了现象学的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的洞察中,解释学的思想和现象学的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的居所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的分析与澄明其实蕴涵着现象学精神另一种形式的维模。  相似文献   

16.
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的操作,哲学的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的合法性。胡塞尔现象学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前提的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的诉求,但知识论立场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学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的哲学需要前提的明证性,而明证性的前提只能确立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的第一本文不是抽象的存在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7.
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的操作,哲学的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的合法性.胡塞尔现象学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前提的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的诉求,但知识论立场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学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的哲学需要前提的明证性,而明证性的前提只能确立于入的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的第一本文不是抽象的存在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的先验批判理论和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分别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哲学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先验主体性理论上。康德在接受了休谟的怀疑论立场之后,把哲学进一步推向对于主  相似文献   

19.
<正>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在绝望的困境中,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决的自觉性,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的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20.
练新颜 《前沿》2008,(11):57-59
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以现象学的方法为我们分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过程。胡塞尔以伽利略为起点,详尽地考察了伽利略构建近代科学的思维过程并解释其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