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十七大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2件民生实事。重庆市商委围绕服务民生消费这一主题,以解决“卖菜难”、“购物难”等群众身边的日常生活消费难题为突破口,推进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全面构建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服务新格局,有效改善了部分新建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和老社区群众消费不便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唐中祥 《今日浙江》2007,(15):32-32
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中,我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在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郭灵霞 《新疆人大》2010,(11):24-24
近年来,呼图壁县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监督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紧盯一项项民生"工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力促社会公平正义;主动介入社会管理,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依法履职的重点,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武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人大肩负的重大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在人大监督工作的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群众》2014,(3):22-2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到去年报告中"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再到今年报告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无锡:"菜单式服务"暖人心无锡锡山区9个镇(街道)114  相似文献   

8.
陈伟俊 《政策瞭望》2011,(10):30-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决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实践》2008,(4):17-19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高度关注民生”,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孙以万 《公安教育》2008,(1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从关注民生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相似文献   

12.
努力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事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全面把握民生问题的难点,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民生问题涉及到多个社会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多个方面。无论从民生问题本身的特点、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难点,阻碍着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将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划民生问题,咬定‘民生战略’不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0,(3):F0002-F0002,F0003,F0004
2009年。通辽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项民生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完成总投入18亿元。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做到了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漳州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贯穿于整个工作全过程,坚持不懈地推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张瑞法 《乡音》2012,(1):20-20
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  相似文献   

18.
环境卫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事关民生大计;环境卫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市容环境是首都形象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事关国家形象;环境卫生工作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洁卫生的市容环境是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关首都科学发展的未来.因此,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提升国家形象,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找准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加强首都的环境卫生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民生,是福清市人大常委会历来关注的问题。2007年.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更是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围绕令市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贴近民生,规范监督程序,提高监督实效,有效推动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春天     
日前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