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益输送""代持养券""对敲交易"等行为正不断地侵蚀着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债券回购的"灰色地带",有必要对以上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债券回购市场上,利益输送中内幕交易罪的内幕信息刑法认定,仍应以内幕信息的滥用为充分必要条件;代持养券行为在形成交叉法条关系的情况下,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刑法判断,介于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要求,应以想象竞合为宜;对敲交易引发操纵证券罪之"操纵"本质的刑法反思,应当通过立法与司法的二元路径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2.
王珂珂 《学理论》2012,(8):93-94
内幕交易是知悉内幕信息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活动。内幕交易严重扰乱了证券交易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民事赔偿责任具有有效遏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功能,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在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没有任何可供操作的具体规定,导致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笔者提出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建议有三:确立归责原则;明确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请求权主体;确定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近年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内幕交易行为一直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笔者根据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规定的解释》相关条款,对内幕交易罪认定的时间性与处罚力度的重要性进行剖析,审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幕人员、非内幕人员实施的内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侵害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管理、交易秩序和有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构成“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正确理解內幕信息和犯罪构成要件对准确认定该罪有关键作用。国家立法应对内幕信息公开的标准明确化,同时借鉴国外的做法,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来追究该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内幕信息含义、范围、特征以及内幕人员的含义和范围的解释,分别从内幕交易侵犯的客体、内幕交易主体的主观犯意以及内幕交易构成的客观方面三个具体方面对内幕交易进行了解释,从而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是指因其特殊地位而获取上市公司内幕情报的人员,利用该信息转为公开信息前的时间差,进行证券交易以牟取暴利的行为。内幕交易破坏了证券交易公开、公平的原则,扰乱了证券交易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近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加重对其处罚的力度(包括刑罚)。1993年9月2日,我国证券委也颁布了《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其进行法律制约。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第五次通过的新刑法典将证券内幕交易上升为刑事责任加以制约。1998年12月29日,历时七载并五易其稿的《证券法》终于出台,该…  相似文献   

7.
华花 《学理论》2014,(8):104-106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恒久不变的话题,内幕信息范围的确定影响着内幕交易的方式,同时对内幕交易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国家政策对内幕信息究竟是补充还是突破?我国现行法对国家政策是否属于内幕信息规定并不明确,而从内幕交易归责机制的法理基础出发,结合当下国家政策影响证券市场的实践,国家政策既符合内幕交易归责的法理要求,又符合内幕信息的实践要件。  相似文献   

8.
王冰 《学理论》2012,(14):114-115
我国新修正的《证券法》将内幕交易及其相关民事责任写入了法律,为广大普通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行使赔偿请求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其规定过于笼统,未对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损害赔偿权利人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对救济方式作出规制,这不失为证券法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9.
内幕交易的含义及其民事责任概述,(一)内幕交易的含义及特点,所谓内幕交易又称内部人交易或知情人交易、证券内部交易信息的知情人员或非法获取证券内幕信息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其他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或将消息泄漏给他人,或依据该消息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交易。  相似文献   

10.
范登殿 《学理论》2013,(20):102-105
从理论上讲,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行为。然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之显著特征是,尽管双方是在市场行为方式下进行交易的,但交易一方时常对交易对方有着很的大控制与影响力,导致交易结果时常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美国关于关联交易制度立法比较成熟,我国今后立法应当汲取美国的先进经验,科学立法,加强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威尔逊对经济学界的规制理论,尤其是对规制俘虏理论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为了弥补经济理论的不足,威尔逊以规制成本与收益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将规制政治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了影响规制过程的内外变量。威尔逊认为,在规制研究中经济利益和理念都是不可或缺的变量,因为它们都会直接影响规制政策的形成。威尔逊的规制政治理论为解释多种规制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但其理论中的制度制约等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郑艳馨 《理论导刊》2005,(12):73-75
作为最早创立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国家,美国在其反垄断立法与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规制企业混合合并的理论,主要有互惠交易理论、构筑防御设施理论和潜在竞争理论。目前仅有潜在竞争理论仍然适用,该理论已成为规制混合合并的主流理论。这一理论由两部分构成:现存的潜在竞争理论和被察觉的潜在竞争理论。  相似文献   

13.
规制理论研究在21世纪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从规制理论入手,在对黑龙江省林产工业规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对林产工业产业组织进行分析,综合运用放松规制和强化规制,为林产工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提出以资源保障优化规制、市场结构优化规制、企业行为优化规制、市场缋效优化规制、政府规制框架优化等时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盗窃自行车是各地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各地管理机构也采取了各种不同措施来整治这一不良现象,但是效果都不明显。这一管理困难可以被概括为公共治理中的“自行车难题”。自行车难题表现为自行车偷盗行为已经形成一个“自行车生态怪圈”,偷盗行为依赖这一怪圈得以保护、规避和延续,导致对这一问题治理的困难。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这一难题治理效果的要素主要表现在:信息、风险和价格。在一般的政府规制行为中,这三大要素也同样影响着公共治理的绩效。使信息对规制方有利、扩大反规制行为的风险和缩小反规制行为的市场交易空间是有效规制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崔妍 《学理论》2015,(1):51-52
行政审批在国外称为政府管制或政府规制。(为叙述方便,本文统一称作政府规制)西方学者对政府管理理论的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展开,以政府规制经济学内容为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以政府规制概念为切入点,探讨西方政府规制理论演进,有助于系统了解国外政府规制的进展,了解西方国家政府规制的基本概况,对下一步研究发达国家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管制的实践有重要而基础的理论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规制的内涵 "政府规制",又被称为政府管制、政府渊节等名词,都是来源于英文的"government regulation",由于regulation有规则、规章、法规、管理、控制、调节、调整等多重含义,学者们出于对regulation理解的不同,所以也被译为规制、管制、调节等.日本学者植草益将它译为"规制"."政府规制"凸显了它是在法治背景下的有规可循的管制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不是随机的、自由裁量的任意行为.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规制社会危害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危害行为具有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动态性、损害的不确定性、绵续性、难以恢复性、损害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性等特性,其与经济法的契合点在于"风险社会与公共秩序",应是经济法的主要规制对象。主体在风险行为的知识或信息上的差异、是否具备支付损害赔偿的能力、面对损害赔偿诉讼的几率、行政费用的高低等四个因素决定着经济法对社会危害行为应以事前直接规制为主导、事后责任规则为辅助。基于法不完备理论,为有效遏制社会危害行为,经济法应赋予规制机构准立法权、执法权与准司法权,并在规制过程中进行规制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8.
社会合作规制的兴起不仅是合作治理理论的逻辑推演,而且也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所验证,理应成为我国规制模式的发展方向.多中心的规制主体、协同合作的规制行为、复合多样的规制责任以及合作高效的规制救济机制等构成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机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内在需要行政法治的保障.为此,我国行政法需要从行政法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发展、行政法制度根基的重构以及行政法原则和制度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能动的法治回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的社会规制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者们试图追问社会规制过程这个黑匣子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此,他们深入社会规制行动者内部,借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作为规制者的政府内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规制实施的影响,作为被规制者的企业内部因素,如雇主的法律意识、雇员在健康安全方面对雇主所施加的压力等,对被规制者行动策略乃至规制效益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与旧有规制经济学不同的观点;研究者们还运用流行的制度主义理论探讨了规制制度设计与变迁,规制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等问题。对以上西方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评介后,指出了它们对中国社会规制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一些学者用“规制俘虏”理论和“合谋理论”来解释政府规制与腐败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政府规制与腐败之间的联系有三个链条:其一,政府规制干预市场所形成的大量的寻租机会,产生了贿赂官员的动机。其二,政府规制基准模糊,掌握市场准入资格认证权的官员自由裁量权过大,强化了争相贿赂官员的心理。其三,政府规制程序复杂、不透明,只有用贿赂作为润滑剂才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因此,从中国实际出发,应该把对腐败现象控制的重点前移,从注重对腐败现象的事后控制,转到事前控制上来,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