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CO_2激光对山羊骨折愈合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选用本地白毛成年山羊8只,体重15~18kg,营养中等。按性别、体重、营养等条件搭配,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只)。用手力将8只羊的左前肢掌骨折断,立即进行整复用小竹板固定,X线片观察,判定骨折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家畜的人工气管重建术在国内兽医界尚无先例,我们在1987年3月11日及5月7日分别进行两例幢山羊人工气管重建术,应用以不锈纲丝加固的人造高分子涤纶管植入替代已切除的部份山羊气管,其中1例手术取得成功。 (一)材料 1.供试山羊2只,其中1只为11月龄,体重24kg,另1只14月龄,27kg,均营养中等体状良好。 2.人造气管,采用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和苏州织带厂人造血管车间研制的高分子涤纶血管  相似文献   

3.
选择6只平均体重13.75 kg±1.35 kg、8~12月龄的山羊.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研究山羊血浆中NO和TNF-α正常值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周血浆中的NO开始升高,持续至15周,TNF-α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一直持续至试验结束;病理剖检发现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肝肿胀,且有明显的损伤病灶.试验结果提示,NO和TNF-α可能参与了肝片吸虫损伤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最近3年间,较系统地应用肝15号(F-15)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观察试验,其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佳。 (一)肝15号不同剂量的驱虫效果 选同群放牧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阳性绵羊23只,分设20、10、5、4、3、2mg/kg 6个试验组,分配给各组的羊依次为2、2、5、3、3、2只;空白对照2组,各有羊3只。各试验组均按体重、剂量经口投服肝15号粉剂,观察120小时后,连同对照组一起剖检。结果:各试验组均未见到肝片吸虫的活成虫和活童虫杀死的成虫和童虫全部解体为粘液样,各剂量驱杀成虫及童虫的效果均为100%;而两个对  相似文献   

5.
我县延边黄牛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据报道,稻草上附着的肝片吸虫囊蚴是感染的来源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5月)饲喂蒸稻草和生稻草牛只的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的对比试验。试验中只均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阳性牛,其中试验组10头牛,对照组24头牛,均每公斤体重投药6毫克。试验组于投药后7~125天、对照组于4~130天扑杀,检查肝脏、胆管及胆囊中的虫体,判定疗效。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疾病中,通常只表现食欲下降或废绝,消化道功能扰乱或结合膜黄染等一般临床症状,由于对动物肝功能测定尚没有如人医那样具有代表性项目,故往往难以作出正确诊断。作者用四氯化碳投服黄牛造成急性肝坏死,测定血清中多种酶的变化水平,以期筛选出诊断牛急性肝坏死的理想酶。 (一)材料和方法 1.经临床检查和超声波探查确认健康成年黄牛6头(体重200~250公斤),分为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将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4×10^8CFU/mL)人工诱发山羊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观察接种前、后各组山羊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全血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同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第1、3、5天对胸部进行CT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差异,观察山羊肺部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对照组CT影像接种前后未见异常;试验组影像多见两侧肺叶中下部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结节状的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肺纹理紊乱且模糊,支气管壁增粗,支气管扩张,呈"树芽征"及"轨道征"。结果表明,经气管内接种巴氏杆菌能够成功诱发支气管肺炎,CT影像与山羊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有利于鉴别,应成为其较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高能日粮饲养400只1日龄AA肉用鸡,14日龄时保优淘弱,随机分为3组,其中100只为常温(20℃)对照组;150只为低温(11℃)试验组;100只为低温(11℃)及日粮添加10 g/kg L-精氨酸试验组.用单因子低温诱发肉用鸡腹水综合征,并于不同时间用红细胞压积、腹水心脏指数和腹水阳性率作为常规指标来判定肉用鸡腹水综合征a结果表明,低温组复制出肉鸡腹水综合征动物模型,其发病率为9.33%,对照组为3.00%,与低温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L-精氨酸组腹水综合征发病率为3.00%,与低温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拜耳9015”是具有毒性小、用量少、疗效高等优点的驱除肝片吸虫的新药。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的广大革命职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试制成功这种新药。根据有关资料报道,4mgz/kg体重对羊肝片吸虫病具有很高的疗效。8mg/kg体重对羊肝片吸虫的童虫也取得了很好的驱虫效果。多年来,我区应用四氯化碳等药物防治羊只肝片吸虫病,在生产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毒性、用量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史智勇牛廷献周景熙(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730050)1材料与方法1.1动物选择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兰州医学院动物室提供),体重180~250g,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组、CCl4+乙醇组...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对畜禽硒中毒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多为无机硒—亚硒酸钠中毒,而对天然硒中毒研究尚少。自1966年和1980年我国先后发现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两个硒中毒区(土壤硒分别为12.8~45.5和15.74ppm)以来(程静毅等,1980),国内尚未见山羊天然富硒饲料中毒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的报道。本研究用陕西紫阳硒中毒区地块种植的富硒玉米及其秸秆对山羊进行了慢性中毒试验,测定了中毒过程中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旨在为生前诊断和探讨中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分组和饲喂 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当地白山羊10只,观察30天,临诊和生化指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只(公4,母2),  相似文献   

12.
在 6只犬的肝和脾分别作长 1.5和 0 .5cm深的切口 ,在不阻断肝、脾血液供应等措施下 ,分别施用和不施用纤维蛋白胶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处理创口 ,对比其出血量及止血时间 ,来观察纤维蛋白胶对犬肝、脾实验性损伤的止血效果。结果表明 ,试验组肝切口的出血量 (0 .0 3 8mL)和止血时间 (11s)较对照组 (0 .2 3 0mL ,10 2s)明显减少 ,试验组脾切口的出血量 (0 .0 5 0mL)和止血时间 (15 .7s)较对照组 (0 .3 3 0mL ,199s)显著减少。术后 7d和 14d再次开腹检查 ,发现试验组的肝、脾伤口愈合良好 ,未见组织粘连、腹腔感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将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连续饲喂120 d,试验前和试验期间每2周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家兔的血清总蛋白和α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P0.05);球蛋白在试验开始后第14天起各试验组有升高的趋势(P0.05),第84天时Ⅱ、Ⅲ组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β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天起升高(P0.05),第70~98天与试验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γ球蛋白从试验开始后第14天起出现升高现象(P0.05),而白蛋白在试验开始后第42天出现降低趋势(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的比值在整个试验期间3个组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结果表明,试验家兔的肝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48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组(LPS组,1 mg/kg)、褪黑素组(MT组,1 mg/kg)和褪黑素保护组(MT LPS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3和6 h各宰杀6只羊,取肝组织,提取肝线粒体,检测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山羊肝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SOD、GSH-Px、GR和CAT活性降低,T-AOC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而褪黑素保护组肝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普遍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褪黑素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山羊因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肝线粒体损伤,保护肝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某市种畜改良站有南非波尔山羊 4只 ( 1只引进 ,3只自繁 ) ,饲养期间除间或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外 ,生长一直良好。 1999年 10月中旬 ,该场唯一 1头波尔公山羊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并致失明 ,伴有头左右摇摆等神经症状。经临床综合分析 ,初步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所致 ,经对症治疗后该羊不久即恢复了视力。1 临床症状该公山羊体重 75kg左右 ,自前 1d配种后次日清晨即突然出现头左右摇摆、抬腿、前冲 ,视力下降 ,影响采食 ,并导致食欲下降。当地兽医用 5 0 g/L糖盐水 2 5 0mL ,氯化钾 0 .4g ,葡萄糖酸钙 1g ,维生素B15 0 0mg ,平衡液…  相似文献   

17.
高能低蛋白日粮对蛋鸡肝载脂蛋白A Ⅰ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60只300日龄的蛋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和正常日粮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的第1、30、60 d随机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各6只,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其肝组织中apo A Ⅰ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第30 d和第60 d蛋鸡肝中apo A Ⅰ mRNA对β-actin mRN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同日龄的对照组,特别是在试验第60 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试验组内比较也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期的延长,肝中apo A Ⅰ mRNA的表达量低于前一个试验点,且第60 d时较第30 d时差异显著(P<0.05).表明,高产蛋鸡饲喂高能低蛋白饲料一段时间后可导致蛋鸡肝apo A Ⅰ mRNA的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绵羊360只,分三组。试验组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剂,分别于投药前及投药后7、30、100和170天进行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毛量。结果表明,投药后7和30天,试验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投药后100天,试验组驱净率为85.5%,阳性药物对照组驱净率为26.4%。给药后170天,试验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羊只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剪毛量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用甘肃棘豆草粉饲喂经苦马豆素(SW)-BSA免疫接种的山羊,检测分析了山羊血清中与中毒相关的酶的活性,以探讨SW-BSA免疫接种对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山羊接种SW-BSA,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按干重拌料饲喂10 g/(kg.d)甘肃棘豆草粉,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尿素氮(BUN)和α-甘露糖苷酶(AMA)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山羊较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LDH活性升高延缓28 d,AKP活性升高延缓14 d,AMA活性降低延缓21 d,BUN活性升高延缓14 d,GOT活性升高延缓28 d。这些酶活性延缓变化,说明SW-BSA免疫动物后,在甘肃棘豆攻毒后的30 d内,能够有效地延缓SW对山羊肝、心和肾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利用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动物进行腹腔间歇灌洗,以探讨其腹腔间歇灌洗方法与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 (一)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试验动物:经临床和血常规检查确认健康的山羊4只(编号1~4号),年龄1.5~2岁,体重45~50kg。驴2头(编号5~6号),年龄8~9岁,体重150~200kg。试验前对动物进行全身检查和血常规、腹腔穿刺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