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牦牛肠道与粪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PCR-16 S rDNA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四川省不同地区的牦牛粪便、肠道内容物为材料,用MRS琼脂双层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分离到50株乳酸菌,经生化鉴定为嗜热链球菌(2株)、乳酸乳球菌(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5株)、嗜粪乳杆菌(10株)、嗜酸乳杆菌(8株)、乳酸乳杆菌(9株)、肠乳杆菌(10株)、弯曲乳杆菌(5株)。采用乳酸菌16 S rDNA通用引物,对分离的8种菌的16 S rDNA一段可变区序列进行扩增,均得到大小约470 bp的产物;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后与GenBank中标准菌株的核甘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均大于97.5%,同源性分析与生化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证实,牦牛肠道和粪便的乳酸菌较为丰富,且乳杆菌的数量较多,这可能与牦牛复杂的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原因,有效防治该病,对大熊猫感染部位的浓汁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兰氏分群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进行健康小鼠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到5株细菌,根据5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兰氏分群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该分离菌对供试健康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证实分离菌即为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内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为大熊猫的生殖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10只发情大熊猫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并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对分离真菌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等;对分离到的5株酵母菌选用5种抗真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大熊猫阴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到30种真菌,包含25种霉菌和5种酵母菌(链状假丝酵母菌、担子菌类酵母菌、季也蒙毕赤氏酵母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皮状丝孢酵母菌)。5种酵母菌均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皮状丝孢酵母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中度敏感;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中度敏感;链状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中度敏感,对酮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研究结果表明,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可培养真菌种类主要为霉菌(83.33%),酵母菌较少(16.67%);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是临床治疗由本研究中5种酵母菌引起的大熊猫阴道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乳孕生(Lactobiogen)是一种活菌制剂,其菌种是由健康母牛阴道分离的一株产酸能力强的正常菌,属乳杆菌属。现将该菌的驯化和制作过程报告如下。 (一)乳孕生菌种的驯化 刚从阴道中分离出的菌种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本试验是在直径18厘米的干燥器内点燃蜡烛,造成微氧环境,进行培养。所用培养基为MRS培养基,培养温度37℃。经分离培养的菌种在固体斜面中只存活5~7天。因此,为了用于治疗试验,需进行驯化。驯化方法:每5天传代一次,微需氧培养和一般有氧培养交替进行。交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大熊猫阴道中具有产过氧化氢特征的阴道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及触酶反应等对10只发情期大熊猫阴道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获得42株乳酸菌,经产过氧化氢半定量试验筛选出18株产H_2O_2的乳酸菌。将18株乳酸菌通过16S r DNA测序并进行NCBI Blast分析,鉴定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12株、泰国肠球菌(Enterococcus thailandicus)2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1株、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1株、巴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steurianus)1株。用Neighbor-Joining Tree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这18株乳酸菌的16S r DNA以100%的相似性聚在同一个分支上。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阴道益生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大熊猫体表被毛可培养真菌的分类情况,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不同月份(3、6、9、12月份)的大熊猫体表被毛中分离到16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利用ITS区序列进行的PCR鉴定可将大多数真菌鉴定到种,部分真菌只能被鉴定到属。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65株真菌,其中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 sp.)是本次试验中的优势种群,其菌株数最多,占29%;指间毛癣菌(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蒙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等是本次试验的优势菌种。9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最多,为50株,且包含种类最多,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3、6、12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分别为38、38、39株。本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对大熊猫被毛可培养真菌种群的认识,将为大熊猫皮肤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对禽沙门菌具有显著拮抗效应的益生菌,从健康肉鸡消化道分离菌株,经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鉴定出14株唾液乳杆菌。体外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WLS001、WLS002、WLS003、WLS004这4株分离株分别对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H及胆盐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WLS001耐受性最强,在pH为2.0、胆盐浓度0.2%条件下均能生存。药敏结果显示,4株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安全性试验表明,所有唾液乳杆菌均没有溶血环,试验组雏鸡体重较对照组增重显著(P0.05)。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脾、肝、盲肠及十二指肠形态均正常。结果表明,4株鸡源唾液乳杆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1986年以来,在我省动物园发生大熊猫出血性肠炎,引起数例死亡,我们对此病进行了病毒病原和肠道致病菌的研究,发现50%的大熊猫血清中有细小病毒抗体存在(邬捷等,1987),病毒的分离鉴定正在研究中。在肠道致病菌的研究中,对两只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初步分离出肠道杆菌68株,并对其中36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发现69.44%的菌株能致死小白鼠,同时还进行了药敏试验,筛选出数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9.
选择产后荷斯坦奶牛18头,以产后第21天的黏液性状评分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基础,将其分为健康组9头,亚临床子宫内膜炎组3头和临床子宫内膜炎组6头。通过对黏液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测序,检测产后奶牛不同时间、不同子宫状态下子宫黏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了细菌种类、数量与产后时间及黏液性状的关系。试验表明,在健康组和患病组奶牛子宫内共分离到407株纯菌,经测序后发现其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25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和希瓦菌的分离率较高,分别为44.14%、19.31%、6.21%和4.83%;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只出现在健康牛子宫,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志贺菌、肾棒状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只出现在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黏稠且不透明黏液中的分离菌数为98株,显著多于分离菌为37株的半透明、白色脓性黏液及分离菌为10株的透明、偶带白丝的黏液;其中产后第35天菌株分离数量和黏稠黏液数量最多,在黏稠型黏液中共分离出41株纯菌,占细菌分离总数的74.56%,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只从黏稠型黏液中分离到;产后第49~56天,细菌分离数量及黏稠型黏液数量较产后第35天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感染产后奶牛子宫的主要微生物,奶牛产后子宫感染细菌数量越多黏液脓性越高,并且奶牛产生子宫内膜炎及脓性黏液可能与不动杆菌、绵羊创伤球菌、志贺菌等病原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自 2 0 0 2年 10月起 ,笔者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中随机抽取 4 8头共 184个乳室 ,进行了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 3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该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与蜡样芽孢杆菌极为相似 ;小白鼠腹腔注射可致其死亡 ,证明该菌所产毒素毒力较强。1 材料与方法1.1 乳样采集 先用温水洗涤乳牛乳房 ,继用 2mL/L新洁尔灭洗涤 ,再用 75 0mL/L的酒精消毒乳头。每个乳头弃去头 2~ 3把奶 ,然后每个乳室收集乳样 5~ 10mL ,标明牛号、乳区及日期待检。1.2 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