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我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的理论,是一笔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始终高举完成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旗帜,在领导和推进祖国统一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继承了他的思想,并根据对历史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及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孙中山的纪念和评价.以孙中山逢十诞辰为契机,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其程序和仪式已成定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孙中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目的是表达政治主张,实现力量整合,适应时代需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自辛亥革命发生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都进行了客观地历史地评价.这些评价,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国家统一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者,始终高举完成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旗帜,在领导和推进国家统一的过程中,继承了他的思想,还根据对历史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及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袁元 《党的建设》2011,(11):60-62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主流评价中,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也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与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并成就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大革命家。他曾全力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拥护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他提倡恢复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再次实行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后期他提出新民主主义,开始发展并超越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充分肯定孙中山的革命功绩,高度赞扬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在他毕生的革命事业中,始终把工人阶级看作是朋友和联合对象。同时,工人阶级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想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涵是指人们的生存、生计和生活,目的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实现民生主义目的,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因对当时中国客观存在情况估计不足,其民生主义的美好设想只能是单向度思考。但它的开启性作用却是深远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继承孙中山民生主义理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把它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从而成功化解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实现了民生思想在认识维度、内涵、路径、价值目标等方面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并且最系统的政党思想,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仍然存在诸多争论,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加深研究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尚明轩 《学习论坛》2006,22(3):68-7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一代巨人,是对中华民族发展起过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民族英雄。他的思想和活动,对后来中国的发展和中外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他近40年的政治活动,集中反映了一代中国人在最黑暗的时代的奋斗历程。他一生走过的道路,代表了整整一代先进分子为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任人欺凌的悲惨境遇,为谋求中华民族崛起所做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1.
1883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毕业后他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决定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院学堂读书。1887年,孙中山又到香港雅丽氏医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一生有重要意义、担任教务长的康德黎博士。此后,康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予孙中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1892年,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教务长康德黎为西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孙中山这样的优秀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特意设宴邀请50人祝贺。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德育观包含许多富有远见的德育思想和主张,展现了他从革命和国家角度思考国民道德及其教育问题,反映了他重视推进国民性改造。他的德育观为当时和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文化道德基础。孙中山关于德育的种种观点及其影响对当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和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失败,孙中山处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期,由于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赞赏,以及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包围、封锁的严峻局势,使得孙中山成为苏俄寻找中的盟友。由此,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扩充了军队,实现了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自身以及与共产党的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琳 《广东党史》2016,(12):3-7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是三民主义的提倡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并发展孙中山民生思想,提出了民生建设新思想新理念,实现了民生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尽管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眼光极锐敏,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过,梁实为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第一人。他有关社会主义的言说,间杂于其政论、书序、游记、演讲、书信等诸文体,晚近学术界多从社会主义思潮早期传播史的视角予以观照,其不足突出地体现在对于梁启超后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后的相关言论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并称为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都要竖起他们的画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还有谁能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人物已渐行渐远,今天一些人对孙中山了解不多,对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和北方区委的工作,先后担任区委委员、委员长和书记。在中共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三大之后,李大钊奉派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他多次坦诚会晤孙中山,并由孙中山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法治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法治思想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两位伟人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都作了重要探索,通过考察与比较,可以看出两人的法治思想有不少相同点。  相似文献   

19.
在孙中山革命活动中,有不少宁波人支持孙中山的反清斗争,为孙中山提供经济资助,协助孙中山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参与孙中山的反袁、护法、北伐等工作,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和起到重要影响。孙中山也十分信任宁波籍人士,委以重任,支持工作。宁波帮在清末民初富有影响,迅速崛起,与孙中山对宁波帮的信任和支持密不可分。孙中山与宁波的交往中,不仅体现孙中山的气度与魅力,也显示出宁波帮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在李章达先生一生中的最后五年,是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五年,是他最自豪和最舒心的五年。李先生一生忧国忧民,被当时的华南分局代理书记陶铸誉为是一位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上半生支持孙中山,下半生支持中国共产党。他15岁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讨袁护国革命,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团团长兼大元帅府参军。大革命失败后联合国民党各民主派谴责蒋介石,转而倾向学习苏联,寻求苏联的帮助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奔走呼号,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