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民主》2020,(8)
正农村集体经济弱、无钱办事,村两委"有心无力",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基层组织稳固,事关巩固脱贫富民成果,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地区也涌现出了宁夏固原原州区杨  相似文献   

2.
市井人语     
《侨园》2018,(4)
正"景区带村"脱贫模式宜推而广之据4月13日《中国旅游报》报道,2016年,河北省野三坡景区管委会把计鹿村纳入"景区带村"扶贫中,不少村民发展起农家乐,还有一些村民在景区上班,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500元,实现整村脱贫。好一个"景区带村",带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气象,带出了乡村游,带出了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的新格局。"景区带村"脱贫模式的应运而生,说明了在地方政府在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做到在建设旅游景区与发展乡村旅游上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近年来,在不少地  相似文献   

3.
贵州"空巢村"现象突出,"空巢村"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老无所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等难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空巢村"的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杨菲  李旻骐 《理论探索》2012,(6):100-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一村一品"的发展。发展"一村一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引导群众自主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出优势产业产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组织带动作用;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一村一品"产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创优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的振兴,能否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向上作用事关乡村社会的重建和发展。历史上,乡绅为皇权向基层社会延伸的权力载体,在国家与乡村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皇权通过乡绅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达到了"家天下"的愿景。乡贤文化曾根植于乡村社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贤一度退出农村社会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史为鉴,乡贤作为乡土社会的成功人士,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被纳入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范畴。新乡贤传承了"乡绅治村"的传统,在主体范围、资格获取方式、发挥作用方式等方面对传统乡绅进行了传承与重塑,乡村振兴中鼓励乡贤返乡对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文明乡风和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和规制,以实现他们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以来,山西省按照中央精神,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针对本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发展格局,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主的煤炭资源整合,如今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这一政策的"副产品",资源型农村的人们却陷入了转型的困境,包括心理困境、乡村治理、农村公共用品、村民合作经济、道德风险、人际关系等。主要以山西省汾西县H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问、分析政府文件等实证研究,将H村煤炭产业整合后的村民生活状态、农村经济、村民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H村目前的现状,最终说明其心理困境是造成目前农村发展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H村今后的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集体经济日渐薄弱,空壳村比比皆是。乡村振兴需要提振农村经济,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饶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摸索出村集体自主发展经营型、政府扶持带动型、企业合作带动型、产业生产经营型、资源盘活利用型以及服务对接供给型等较为有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其他地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免除农业税后,"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诸多困境,多元合作乡村治理模式成为适应农村发展的新治理模式。多元合作乡村治理模式的形成既是解决"乡政村治"困境的现实选择,也是回应乡村社会内部自治力量成长、实现乡村善治的必然之举。这一模式的构建,需要诸多治理主体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对乡村治理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谐新农村"等三次变迁。各时期乡村治理模式都诞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且对当时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复杂的乡土社会中,尽管无法找到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乡村治理模式,但是,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的法治化是可以预见的: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结构、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农民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徐爱好 《求知》2020,(4):53-55
基层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从"保姆式管理"到"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大邑县在精准审视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以镇带村、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思路,建立"产业党支部",注重整村推进,强化龙头项目,发挥驻村干部作用,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扶贫产业竞争力不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大邑县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扶贫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相关支持产业扶贫的配套政策,引进实力企业加大旅游扶贫力度,积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村"两委"干部是否具有公信力、村民自治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广州市增城区大埔围村以组织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村"两委"干部进行"造血"和"输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三是规范"两委"干部职责权限,强化村民监督;四是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对村容村貌进行"微改造";五是大力引进创业团队,不断发展休闲经济和创意经济。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留守村"出现了政治参与主体缺位,村庄内生性经济基础薄弱,乡村文化式微,村庄公共服务滞后,社会管理混乱等治理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壁垒,实现城乡资源配置的优化;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破除农村生产要素流动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且开始实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诸如乡村社会分层加剧、乡村基层组织冲突加剧、精英分子流失、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将逐日呈现,而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再维持治理的高绩效。协同治理模式是克服"乡政村治"模式弊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模式。在新型城镇的进程中,协同治理要遵循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挥城乡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工商业和农业之间、市民和农民的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目标。为此,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助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城乡基层组织整合机制,促进城乡组织相互合作;形成城乡制度互融机制,促进城乡制度相互融合;形成城乡文化的"互哺"机制,实现城乡文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品牌"植入"媒体创意产业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植入"媒体创意产业兴起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品牌"植入"媒体创意产业的形态有两类:一类是"植入"电影、电视剧等主流媒体,另一类是"植入"游戏、即时通讯产品、歌曲、印刷媒介、手机等非主流媒体.品牌"植入"媒体创意产业的行为路径包括:捕捉焦点事件,找到关联式聚焦点;从产品自身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媒介载体;设计好展现品牌形象的情境;确定品牌"植入"的盈利模式;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评检植入式营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郁广健 《理论导刊》2006,7(5):51-52
旅游业是陕西省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对陕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中等偏下,规划定制相对滞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保护乏力.因此,在对陕西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基点上其创新路径在于立足大旅游开发理念,注重"软环境"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提升品牌营销力度.按照递进发展的模式,整合旅游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7.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是兴农富农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应巩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更好地在要素集聚、市场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振兴,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兴农富农、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2)
乡村协商民主就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利益攸关方的村民通过平等的对话、讨论等方式,围绕乡村社会中的公共问题达成共识,从而赋予决策以合法性的过程。河北乡村协商民主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探索出了月协商制度和搭建三个平台等形式。公共问题意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阻碍了河北乡村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乡村组织和培育协商文化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合谋是理解乡村混混治村的新视角。当创建示范点这类中心工作迫使乡镇行政介入村庄秩序时,孱弱的乡镇倾向于引入乡村混混,这与乡村混混攫取村级权力的逐利动机不谋而合。混混在治村过程中,通过治理村内暴力和建构权力的利益网络,建立起以私人暴力为底色的"威权秩序"。最后混混与地方政府"共谋经营"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和村庄资源,形成新乡村利益共同体,这一新乡村利益共同体成为了导致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完善乡村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政权的建立,我国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为此,必须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