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普遍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导致拉美的教育一社会不平等,既有教育体系内部的原因,又有教育体系外部的原因.教育体系内部的原因主要是拉美国家的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较大;教育体系外部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种族歧视、不同收入水平和贫困又是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性别平等问题一直是尼日利亚关注的一个重点。该国历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由于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政策措施的内容侧重点由教育性别机会平等转向教育过程、结果平等,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公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育性别平等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政策制定缺位且执行不力、性别刻板现象的存在,以及女性自身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尼日利亚基础教育性别不平等是一个系统问题,其解决方案应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罗毅 《西亚非洲》2007,(9):17-22
1994年以来,南非新政府把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作为基本政策,旨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制度的确立使种族主义教育成为历史,教育部门的变革和重建随即展开。新政府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建立统一、公平、高质量的国家教育体制,使所有南非国民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尤其重视改善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受到歧视的非洲黑人的受教育条件,以增强他们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通过对拉美劳动力市场的考察,分析当前拉美国家性别分层的基本状况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探讨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其产生的后果,从而对拉美国家性别不平等的发展状况做出初步判断。研究发现,近年来拉美国家女性在性别分层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这既体现在女性职业地位提升,也体现在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方面。这些进步与拉美女性经济自立程度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并对拉美国家社会阶层结构的改善、社会不平等的减轻和女性参政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特别是职业的水平隔离没有减轻。阻碍拉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的关键因素已不是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而是性别歧视和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这导致性别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分层机制,也是造成社会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保护的界定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险"和"救济"的认识上,它应该是一个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从性别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公平的经济和社会机会,妇女受到的社会保护明显少于男性。强化社会保护政策是推动两性平等、提高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增强妇女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和就业改善女性人力资本、弥补养老体系的制度缺陷、发展非缴费型的社保制度、帮助妇女处理好就业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拉美国家在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人口比重很高,是拉美国家长期存在的现象。按联合国《千年宣言》规定的到2015年将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减少一半的目标来衡量,拉美国家在过去15年完成了51%的任务,今后10年还有将近50%的任务要完成。由于拉美各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不同国家在今后10年实现减贫目标的难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91~2005年期间,对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而言,减贫工作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增加社会开支,降低通货膨胀,侨汇收入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复苏。同期,拉美国家减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分配不公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7.
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民主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诉求超越政治倾向,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深化民主、避免政策极端摇摆正逐渐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演进的趋势。拉美经济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其走势差异明显,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风险都在加大,避免经济波动、增加就业将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的政策目标。拉美贫困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影响社会形势根本好转的不平等发展依然是该地区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局部地区的社会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稳定和扩大已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拓宽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实现平等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实用主义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外交的特点,各国间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难免会有冲突,由此引发的局部关系紧张难以避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多数国家都在寻求拓宽各自的外交空间,而美国对拉关系的战略调整也逐渐清晰,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黄乐平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46-51,78,80
位于收入中间阶段的拉美"中等家庭部门"的教育水平为接受部分的中等教育,并基本就读公立学校。其教育的代际相关性较强,教育流动性甚至低于贫困和富裕家庭部门。由于中等教育贬值,且公立教育质量低,其教育回报率与初等教育相差无几,而与高等教育相去甚远。因此,中等家庭部门在就业和劳动收入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代际流动性低,代际收入地位的复制性在加强。这证明了布劳、邓肯所认定的"教育与代际流动性密切相关"的结论。各国应通过增加基础教育公共投资并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发展职业培训等措施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大国崛起中的对拉美关系专题"对英国、美国、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历史成因和路径、对拉美政策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探究,以期获得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进而提高对中拉发展共性和差异以及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英帝国在拉美:经济霸权与外交策略》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独立后,因受欧洲均势和美国牵制的影响,英国对新独立的拉美国家进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知识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对于受歧视的穷人和边缘人群来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就是被剥夺了生活资源.贫困和无知是相伴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在拉美社会融人中的作用.第一,教育融入是拉美社会融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教育是拉美其他社会融入政策的基础.第三,只有重建拉美目前的教育体系,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反社会排斥的作用,社会融入政策才能真正有成效.这三个方面对于我国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和谐有很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存海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36-44,80
最高收入阶层同其他收入阶层之间的"过度不平等"是拉美收入分配结构的典型特征。这也正是长期以来拉美中产阶级难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再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公共支出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等视角重点考察了1980~2002年拉美国家收入"过度不平等"的政策性根源。基于上述分析,中产阶级的成长诚然要靠个人的力争上游,但同时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保护和培育。新兴市场国家尤其要重视通过社会政策降低收入不平等、增强社会流动性和扩大中产阶级,以建立橄榄型的现代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拉美多国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旨在推进非正规经济向正规化转型、提高就业质量、减少非正规就业的系列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看,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稳定和持续。目前,拉美仍是全球非正规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本文拟以国际劳工组织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为视角,对拉美国家促进就业正规化政策的维度、特点及其初步效果进行分析。2013年第19届国际劳工统计学家大会对非正规就业指标进行了核准,明确了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统计口径,为世界各国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拉美各国非正规就业形成的原因虽有不同,但自营劳动者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占比过高,是导致其就业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促进正规就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同时也需要政府通过法律、信贷、劳动力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与途径,建立健全对非正规就业的监管系统,有效推动"体面就业",降低非正规就业率,实现社会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3.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G20持续关注联合国发展议程的落实。G20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双赢选择,一方面有利于G20转型成为长期性综合治理平台,并系统化其发展议程;另一方面也为联合国推动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树立了榜样。G20平台的特点决定其在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上将主要发挥补充性和引领性的作用。G20如果能够更好利用其召集和动员能力以及提高政策一致性的明显优势,同时改善其落实能力,那么G20推动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还是具备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印度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存在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这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原因。印度政府曾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实现公平分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加以明确规定,并制定了许多反贫困、减少分配不均的计划,但成效甚微。一、经济学家们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或社会公正)目标往往不一直。刘易斯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配的平不等,可增加储蓄和资本形成,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凯思斯认为收入平等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后凯思斯主义者库里哈纳进一步发挥了凯思斯的观  相似文献   

15.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民族比作女性,重视女性作为妻子或母亲的特殊角色,这样的女性观影响了印度女性的发展。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表现印度教女性自由选择爱情的电影《火》进行了激烈攻击,并对印度女性运动奉行的世俗立场和追求的性别平等目标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拉美非正规部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量非正规部门的存在是拉美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阐述了拉美非正规部门的起源、发展及当前的一些新特点,并从社会和经济层面分析了影响非正规部门就业增长的原因。拉美的非正规部门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城市贫困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降低拉美城市的就业质量,加重城市的就业矛盾,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并给国家税收的征收和监管带来麻烦。参加组织和受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对非正规部门工人的政治行为有显著影响。在民众主义国家,非正规部门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尤其明显。政府有必要通过提供各种支持和优惠政策为非正规部门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将非正规部门纳入政府的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韩国出现了学习汉语热。今后汉语热还将会继续升温;同时中国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韩国语学习热。为了促进韩国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拉美是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地区,究其原因,与其发展思想及社会政策模式的偏颇和漏失不无关系。拉美的发展思想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新结构主义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社会政策模式也经历了从国家计划型社会政策模式到市场主导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演变。但显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拉美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其社会政策模式也就无法从根本上纠正社会不公现象。在经历了200多年的"不公正的发展"之后,尤其是近年来,拉美各国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其发展的教训,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社会政策模式,以期实现社会公正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和国内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越南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着力于改革教育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普及全民教育,扶持民族教育,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促使越南教育进入与经济社会变化相适应的发展轨道,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和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的悖论——来自俄罗斯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济转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效率,确保社会公正,然而在转型经济国家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转型与社会公平失衡的现象.虽然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目标预期、起点以及某些举措并没有完全违背公平原则,但却应验了"转型与社会公平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悖论.俄罗斯的"权力资本家"通过主导经济转型政策的供给,利用制约"权力市场化" 制度的缺失和其他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博弈中的弱势,形成自我加强和自我循环的"有权势者通赢"的畸形制度,严重地影响了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的和谐结合.实现"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转型,建立不同群体的平等诉求、平等博弈、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机制,防范利益集团的"掠夺之手",是保证经济转型和社会公正和谐结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