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12年3月修改的《刑事诉讼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有法可依,有利于侦查机关强化对自身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监督,遏制非法取证,加强人权保障,促进司法公正.随着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逐步推进,侦查机关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取证方式,辛苦获取的证据就可能因为手段不合法等问题而在后来的审判环节遭到排除.作为最主要的取证主体,侦查机关应当主动建立部门内部的非法证据排除审查和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刑诉法修改给侦查工作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更加强调证据裁判和直接言词原则,对侦查取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公安机关近年来发现、获取、解读刑事证据的能力逐渐提高,取证的规范化程度也有较大提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公安机关应将刑事案件的证据审查纳入执法管理范畴,尽快制定、完善刑事证据收集工作指引,建立以办案部门主责的证据审查责任制,充分发挥法制、预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新型侦检关系和侦辩关系,从执法源头和办案过程的不同环节强化证据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用作定案根据的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有效提升刑事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3.
刑事证据的全面收集与规范保管是确保侦查质量,实现案件正确定罪量刑的基础,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就全面取证而言,需扭转传统办案思维,摘掉有色眼镜;需建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司法体制;需重新划分警检各自权力范围,探索借鉴"检察引导侦查取证"制度。从规范保管的视角而言,需建立阶段性证据详细记录机制;建立证据调取的规范化机制;需保障证据保管的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当然,为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依法贯彻无罪推定理念应当贯穿整个办案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以新《刑事诉讼法》确立和完善的证据制度和公安部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操作规则为依据,正确理解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种类与内容,明确补充完善的收集各种证据的方法及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制度与规范。在新的证据制度条件下,研究侦查部门的工作对策,即要强化证据与程序意识,适应刑事诉讼从侦查向审判中心转移;重视实物证据,适应侦查模式从“供到证”到由“证到供”的转化;重建操作规则与考核制度,强化侦查办案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强化预审职能与工作协同,调整警种分工;强化专业人才培训,提高运用证据制度办案的水平;加强人力物力,建立健全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司法实践中,一些侦查人员由于证据意识不强,在办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证据的证明力下降甚至无效,降低了办案效率,影响了办案质量。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一是侦查人员应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证据第一”的思想;二是要强化侦查人员依法取证的观念;三是侦查人员要提高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四是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规范和制度,促使侦查人员不断提高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刑诉法不仅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且将其适用阶段向前延伸至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部门)确立为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不仅是基于对侦查机关系犯罪证据“从无到有”的收集者、案件框架“从微到著”的构建者的准确定位,更是出于侦查阶段对整个诉讼进程走向的决定作用,刑事辩护形态从实体性辩护转向程序性辩护以及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现实考量。侦查机关(部门)防范与排除非法证据,应主要依靠侦查人员自查、层级书面审查、专职复审员复审,同时,还应密切部门间配合、与律师良性互动以及严格落实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侦查阶段非法证据的防范和排除,不仅要从转变侦查理念、提升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上下功夫,更要从规范初查取证、严格证据转换、落实责任追究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审判为中心”下的诉讼制度更加注重电子数据的审查,因此,电子数据取证要更加细化及具有针对性。本文针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下,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和审查方面的困境,提出深入研究云取证技术,规范物联网技术协议与规则,构建专家智囊库及重视证据审查等方面建议,为提高电子数据的法庭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纳入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是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与英国等国家相比,在对象方面、排除阶段方面和目标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随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对我国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侦查取证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刑事诉讼各项职能得到优化;诉讼程序改革不断推进;冤假错案防范机制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非法取证难以遏制,非法证据范围不明,审前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不完善,法院审理不规范,公正观念未全面树立等问题,需要在法制发展的轨道中不断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侦查取证是指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固定、收集证据的行为。目前我国的侦查实践中,取证的客观性、合法性、结论的唯一性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反映出人们对侦查取证的对象存在模糊认识,在取证观念上存在误区。应强化科学意识、程序意识、证据审查观念和证明意识,以提高侦查取证水平。  相似文献   

10.
视频侦查取证是侦查机关运用各种视频设备和相关技术对记录的动态图像信息进行提取、处理和分析,从中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侦查活动。实践中,视频侦查取证存在视频资料质量整体较低、应用水平不高、工作人员素质不匹配、工作机制不成熟和视频资料管理混乱等问题。要充分发挥视频监控信息的最大效能,需要把视频侦查取证与常规侦查措施相结合,运用规范的视频侦查取证操作程式。视频侦查取证规范操作程式包括器材与文书的准备、寻找和发现视频侦查信息源、及时规范提取视频资料、科学处理视频资料、查看分析视频资料以及综合运用各种技战法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保障人权,促进侦查机关合法取证至关重要。对现行审查批捕,应从立法上、程序上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依据法理和法律的规定对有关证据予以审查排除,从而保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2.
陈XX故意杀人案是典型的疑罪从无的范例,也是司法实务中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典型个案。在全案的审理过程中,侦查机关取证的合法性问题受到了重点的审查,非法取证的证据得到了大胆的排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能够出庭的侦查人员及鉴定人员均被通知出庭作证,控辩双方得以充分质证和辩论,言词直接原则得到充分的贯彻。所以,随着"审判中心主义"不断向纵深发展,也给公安机关以后的侦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公安机关的办案思路必须尽快地从以往的"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13.
从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侦查取证程序作为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适应审判中心导向的要求,应当基于相对合理主义的精神,在现有的法律体系框架内进行调谐。具体而言,需从落实取保候审制度、贯彻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注重客观证据、正确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保障辩护律师辩护权、强化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等多层面进行调谐。  相似文献   

14.
侦查取证是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收集、固定和提取刑事证据的行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侦查取证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辅警职责权限不明、缺乏专业的电子取证人员、现场勘查质量不佳、"口供中心主义"依然存在、缺乏完备的实物证据搜集程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了冤假错案的发生。研究侦查取证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践行"审判中心主义"、提高电子取证能力、提升现场勘查专业水平、掌握必要的审讯技巧、加强取证监督机制建设,这将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的取证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下的公安侦查工作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侦查活动中需要树立起服务审判、面向审判的理念;在证据收集上要求全面、合法;在侦查终结移送证据材料时要求完整。针对这些要求的提出,公安侦查机关则需要积极面对,改革思路,可以从完善侦查活动的刑事立法、强化未全面移送证据材料的人员的责任、提升公安机关侦查能力以及加强与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上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落实和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随案移送和法庭调查规则,需要首先解决技术侦查的司法审查理论和司法审查依据问题。刑事诉讼法第52条概括性否定的规定隐含着证据容许性审查内容,但是在审查的内容、审查的资料来源以及原始案卷移送等问题上仍不清楚。概括性否定包含着侦查行为必要性审查和合法性审查。审查的资料来源应当包括亲历性证言、情报来源、物证来源等方面的证据,尤其应该包含适度的侦查卷宗出示。卷宗证据必须能够如实反映欺骗性侦查行为的具体取证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侦查机关已经广泛使用诱惑侦查侦破各类刑事案件,对其研究不应仅仅限于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法律规制等方面,要针对其在实施的策略方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从而保证其在合理、合法限度内尽量发挥最大作用。在诱惑侦查实施过程中,具体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合法保密、审查监督原则;周密设计、适时终止原则;掌握情势、控制进程原则;即时取证、固定证据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寄予了厚望。其中,《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虽然主要立足于死刑案件,但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同样适用。现阶段,侦查取证工作未能全面贯彻"两个证据规定"的具体要求,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推进侦查取证的规范化,从而切实提高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的《刑事讼诉法》规定律师提前介入为刑侦刑诉取证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刑侦人员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尤其要强化重证据意识,对证据的概念、证据的种类,收集证据的法定程序,证据的审查核实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依法收集证据,使刑事诉讼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公安部提出"证据战"的要求之一,是用最严格的规范办理命案。命案侦查取证是分析命案案情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只有做好命案的侦查取证工作,才能为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才能实现"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的目标。转变"以侦查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命案侦查取证工作,是实现"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