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7):34-35
当前,许多年轻人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党政干部,迈入“新官”行列。据媒体报道,年轻干部正在成为腐败案件发生的高危人群。两年来,广东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的人员中,31岁至45岁年龄段违纪违法案件占大多数,共计127人,占55.95%。此前,有反腐专家将年轻干部腐败归纳为“三五现象”、“二六现象”。有人认为,官场潜规则导致原本正直、清白、有理想的“新官堕落”,足否如此?年轻干部成长与服务型政府建立完善有何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09,(16):53-53
孙立樵 “新官堕落”有其复杂的原因,根治也应该进行系统思考。目前,最急需做的工作是优化“新官”成长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整套预防和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使年轻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3.
曾伟 《政府法制》2014,(27):56-57
执政之要首先在于人才.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部年轻化提速.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当代最需要的年轻干部?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并反复强调了基层锻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09,(12):47-47
李章军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选拔年轻干部的制度规范,正在不断规范与完善。但潜规则对年轻干部选任制度的干扰、破坏作用让人担忧。一些因腐败被查处的年轻干部,其升迁之快、年纪之轻让人瞠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及全国多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年轻干部贪腐的数量和比例正在迅速增长,职务犯罪年轻化、低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继“59岁现象”之后,贪腐的“35”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09,(14):43-43
韦干熙指出,作为年轻干部,做好“四则运算”,显得尤为重要。“加法”就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年轻干部学历虽高,但专业不对口,学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减法”就是减少应酬、履职尽责。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各种应酬也随之增加,要多把精力用到工作上,求真务实抓落实,尽其所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2,(13):6-6
“年轻干部要自觉‘修剪’欲望。”——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目前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2年省委党校第一期中青班开班仪式上说。年轻干部必须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难所急所盼,多干让群众受益的事。  相似文献   

8.
纯海 《政府法制》2009,(3):42-43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领导干部转为非领导干部职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举一方面有利于精简机构人员,培养年轻干部,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人浮于事,人才浪费的现象。因此,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转非”干部,则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领导干部‘精非”的优缺点,及其如何规范这一现象,加强对转任非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交通厅9名处级干部先后落马,不仅成为交通系统职务犯罪的“样本”,而且也是解剖交通系统为何成为腐败高发区、监管缺失的难得“样本”。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80后”干部队伍中,有的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则已是单位骨干,正值事业“黄金期”的他们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然而,全国多地检察机关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十八大以后的“反腐风暴”中落马的官员之中,不乏有一些30多岁的年轻干部,一时间,“35岁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35岁现象”是个比较笼统的提法,也就是“职务犯罪年轻化”的问题,主要指有许多35岁左右甚至年纪更轻的年轻干部,因经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触犯法律。如今不少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年龄不大、走上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但作风腐化堕落、涉案金额同样触目惊心。这些腐败分子中屡屡出现的年轻面孔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揭开官员“博士大跃进”的权学易灰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已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然而,这一原本体现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的良好举措,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走了形、变了味,“博士大跃进”浮躁之风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在这场由官员和高校担任主角的“二人转”中,官员以权力谋学位,教授以学历谋资源,“博士帽”变成了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同流合污的筹码。一些缺乏独立精神的高校将学位化为献媚的礼物,得到了项目、经费和资源,成为“博士帽”批发商;不少官员也凭借职权,将“博士顶戴”轻松加身,以图在日后的提拔升迂中,让“博士帽”兑换来更高级别的“乌纱帽”。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黑社会的政治支柱腐败,在不同的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腐败与权力的内在联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学者给腐败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腐败大致属于一种政治性概念,是指政冶权力从原本纯洁的状态中发生蜕变,成为腐败官员非法或非道德地谋求个人好处的工具,这种好处可能是一种金钱、享受、荣誉,情伦等。”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主体,行为人必须有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干部年轻化工程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有学历、有能力、有魄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获得重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在历史舞台上划过一丝光亮之后便"悄然陨落",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对于"春风得意式"干部,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郑文 《法庭内外》2010,(1):16-18
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这样的“三门干部”已是近年来年轻公务员的一种成长路线。这些年轻干部学历高、创新强、有闯劲,但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往往理想不够坚定、信念比较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容易被“财色酒气”的糖衣炮弹击倒,最终掉进名利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干部任用考察中,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让拟任人选过一过“纪律检查关”非常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闫格 《政府法制》2013,(19):28-29
2012年6月底,因干部老龄化严重,辽宁省丹东市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15名35岁以下的副县级干部(副处),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2011年,湖北省更是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主化、年轻化”成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趋势,然而,盲目的使和提拔年轻干部、在一些关键领域安排缺乏工作经验的同志,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职务犯罪隐患.本文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查办的35岁以下职务犯罪案件为对象,分析此类案件的特征和成因,提出预防建议,以期对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村干部职务犯罪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被称为“村官”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情况日趋严重,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村官腐败”已成为农村的“内伤”,严重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