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每一个“农”,都与农村土地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研究“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不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题组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研究后认为,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大有改革之必要。改革之举在于——实施农民土地有限制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新信号。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农村土地矛盾的深层原因。如何从法律层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将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土地产权的改革。文章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障碍的主要表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残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产权抵押制度的障碍、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提出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农村产权主体,赋予承包经营权以物权属性,要构建合理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制度、改革试点产权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这不是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而是建立真正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张洪勤 《人大论坛》2008,(12):24-2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李红霞 《前进》2014,(3):56-57
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走向产业化,让农业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效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各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速度、形式、规范性以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包括集体土地产权体系的混乱、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等。因此,要稳步、规范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必须首先明确集体土地的产权体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体、探索流转市场的运行机理以及完善流转市场的相关元素。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充分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法实施两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有上升趋势。以河南省唐河县为例,2003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1日,该县法院共受理各类农村土地纠纷案件128起,其中,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案件94起,占全部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74%,且问题多出现在土地流转环节。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12):87-87
黄花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8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在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进行过执法检查。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同时一并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实施情况。2011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1年12月29日下午,常委会委员们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此,特摘发几位委员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阎武 《人民论坛》2011,(9):108-109
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的开放性,农村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要纳入到市场的运行之中。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权益会受到损害。因此,如何在保障农村土地在高效率利用的同时,使农民权益得到很好的保护,已成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的开放性,农村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要纳入到市场的运行之中。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权益会受到损害。因此,如何在保障农村土地在高效率利用的同时,使农民权益得到很好的保护,已成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云 《人民论坛》2014,(7):72-74
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限制了农民工进行永久性城镇迁移,同时,农民工的非永久性迁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从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去分析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文章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土地银行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的条件。建立农村土地银行能更好地保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同时能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耕地资源,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策速递     
《公民导刊》2004,(1):49-50
公安执法须照章执行,新工伤保险政策变化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要办证,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有新规,五个方面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寄养儿童家庭软硬件须“达标”  相似文献   

16.
罗发敏 《人大论坛》2007,(10):22-23
一、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保障 2003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各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该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杏  董慧丽  夏志强 《政策》2013,(10):53-54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什么要推进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当前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积极稳妥推进这项工作?笔者结合调研情况,对此作了一些思考。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利益、权属边界不清晰,权证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农村土地纠纷的根源,是农村土地用途管制不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杨天水 《群众》2013,(6):77-7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完善与创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政策依据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已越来越不适应一些地区发展的要求。土地流转这一农村土地变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近年来由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不失为我国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20.
看点     
《中国人大》2011,(17):4-4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于8月27日在京举行,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