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 2 0 0 4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佩雷尔曼的题为《关于战争与帝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对战争与帝国问题做出了六点思考 ,认为美帝国主义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美国变成一个收取贡税的食利国家 ,这将削弱其实体经济 ;工作外包使国内好工作减少 ,削弱了其国内政治基础 ;世界资源日益减少 ;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易受攻击性 ;过度的军事开支浪费人力物力等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思考一 :美利坚帝国在衰落    的经济背景之下出现  新美利坚帝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快速膨胀的…  相似文献   

2.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5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美国家庭债务泡沫》的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工资收入下降而整体消费却攀升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美国家庭越来越靠举债消费,已形成巨大的家庭债务泡沫。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高剥削、低生产性投资的国家,因此只能靠金融泡沫刺激经济增长,而这孕育着发生巨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不断增大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将会遇到一个古老的关于资本主义的难题,那就是:经济增长和投资的推动最终依赖于以工资收入为基础的消费。如果市场缺少对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提交了题为《美国经济向何处去?》的论文。文章认为,“二战”以后的全球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长达1/4世纪的经济繁荣阶段,大致说来是1948—1973年;随之而来的第二阶段,则是持续的经济低速增长时期,也可称为长波的经济衰退期。就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经济衰退期不但持续到上个千年末,而且进入新千年后仍在延续。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生产能力长期过剩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及其非农产业部门的利润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持续下降。只有把握住这一背景,才能看清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过热、2000-2001年的股市泡沫、股价崩盘和随后的经济衰退,以及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和步履蹒跚的经济复苏背后的大趋势:美国经济并非真的一枝独秀,而是危机重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世界社会主义网站(http://www.wsws.org)发表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书记尼克·比姆斯题为《格林斯潘指出美国经济中“意义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的文章认为,格林斯潘自任美联储主席后就不断通过向美国和世界经济注入美元的方法解决正在出现的问题。虽然该政策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看则是进一步恶化了问题。当前美国经济出现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已到了难以持续的地步,所有相关数据都表明“美国经济的发展已从根本上失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梅新育 《南风窗》2010,(12):64-67
今年是《广场协议》签署25周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20周年,很多人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当年的日本有比较多的相同之处。当年日元在美国的压力下大幅升值,而中国现在同样面临美国的汇率压力。是当年日元的大幅升值造成了日本失落的10年吗?如果人民币做同样的选择,会陷入长期经济衰退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如此关键而富于争议,在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和美方聪明地回避了汇率问题。但政治上的考量和较量并不影响外界对汇改的期望加温。从本期起,编辑部会陆续邀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我们会把不同观点和立场都呈现出来,希望能通过这一组稿子对《广场协议》的后果和中国宏观经济有一个深入而透彻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0,(24):11-11
<正>1今天的中国像19世纪的美国?【美】《时代》11月15日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经济霸权冲刺吗?是的,马丁·雅克在他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中给出了确定的答复。不,经济学家约翰·马金和对冲基金巨头James Chano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泡沫迟早会破灭,到时中国会出现类似日本"失去的10年"那样的不景气局面。后一种看法也反映在畅销书《未来100年》中,这本书认为中国的未来不过是"日本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25日美国http://www.rebelion.org网站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自由市场主义还是国家主义?》的文章,认为中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国家,而美国仍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进一步开放,是因为美国经济已经高度食利化和投  相似文献   

8.
美刊《批判》2010年8月号刊登了英国学者希勒尔·蒂克延题为《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文章,认为今天有大量过剩资本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这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和各种金融泡沫。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危机重重,因此它需要一种新的策略克服危  相似文献   

9.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皮奥瓦尼·基娅拉与李民骐合著的题为《为中国工人创造一亿个工作岗位!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项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怎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工人、中国经济和中国环境?》的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它将导致产能过剩、国际原材料价格剧涨、出口市场减少、贫富差距扩大、环境和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变,将导致一次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股票泡沫帮助制造了其他泡沫,特别显著的是房地产市场和消费支出泡沫。泡沫的继续存在对经济扩张的持续构成威胁。很有理由相信地产和消费泡沫不久就会破灭。如果是那样,美国在未来几年  相似文献   

11.
再谈扩招扩错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先生日前在网络上发表了《扩招扩错了吗?》一文,一时反响热烈。作为公共意见平台,本刊上期刊登了记者文章《汤敏先生,扩招没有错吗》,以期就该话题引起探讨。现将汤敏先生的来论刊发以飨读者,并希望社会对扩招问题持续关注和探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孪生赤字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经济饱受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即孪生赤字)的内外困扰。在美刊《全球议程》2006年第2期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撰文指出,美国财政赤字必然导致贸易赤字;美国孪生赤字是公共支出膨胀、税收赦免和居民过度消费、储蓄率极低的必然结果。要降低贸易赤字,就必须削减财政赤字。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当今美国学界在后殖民理论是否已经终结这个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美国重要学术期刊PLMA(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编辑帕特里夏·耶格尔(Patricia Yaeger)召集了一个圆桌会议,探讨了有关后殖民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范式衰竭的可能性;考虑殖民化和去殖民化历史时,跨国、跨学科对话的重要性;应付当下新形式帝国主义的新范式的缺位;后殖民研究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方法以适应新的危机?后殖民研究已取得哪些成就,面临哪些挑战?这次圆桌会议的发言和讨论以《后殖民理论终结了吗?》为题发表于PLMA期刊2007年5月出版的第122卷第3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来信     
付崇兰 《南风窗》2012,(3):16-16
本期《南风窗》有几篇文章间颇有关联。《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假如有一天,中国主导世界》和《离开美国我们就无法思考吗?》讲的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上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又引出如何扮演与靠什么扮演等次生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个始终不褪色的问题便是,未来中国将走怎样的道  相似文献   

15.
来信     
《南风窗》2012,(3):16
本期《南风窗》有几篇文章间颇有关联。《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假如有一天,中国主导世界》和《离开美国我们就无法思考吗?》讲的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上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又引出如何扮演与靠什么扮演等次生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个始终不褪色的问题便是,未来中国将走怎样的道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崛起     
机会没有了吗?花旗银行把单据的打印、装订等业务外包给新泽西的专业服务公司,新泽西又把它外包给印度,印度的公司外包到哪去了呢?——上海的一家公司。对于国研中心李志能博士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你怎么看?这个过程的复杂程度,是不是与十几年前世界制造业的流变相似?——麻烦,又不得不。克林顿的美国时代,以华尔街IT股泡沫为代价,使美国成为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福地,8年后,他留给继任者小布什一个既欢又忧的经济局面:制造业大量外包外移,服务业外包又势不可挡。现在,美国经济80%靠服务业支撑,成为全球的大脑。与此相应,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第三世界债务问题与不平等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国际观点》杂志2005年2月5日号刊登了罗布·莱昂题为《第三世界债务:帝国主义的镣铐》的文章,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形成和加重的历史,指出债务问题本身是不平等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必然产物。作者用具体数据论证了这一观点。作者最后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债务的原因“二战”后一段时期,世界殖民地国家的绝大部分赢得了独立。但是,随后的历史表明,这只不过意味着无情的经济统治取代直接的军事管制和领土占领。1960年,作为独立的代价,前殖民者把总数为590亿美元的外债,强加给刚刚独立的国…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10日http://www.marxist.org网站发表了罗伯茨·迈克尔题为《繁荣背后的矛盾》的文章,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背后隐藏着矛盾:一方面复苏并没有给工人带来就业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仍在深化--食利性的金融部门仍在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并仍在加深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部门的掠夺。这两重矛盾都将威胁复苏的持续。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5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亨利·C.K.刘题为《即将到来的贸易战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文章,指出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将逐渐演变成全球贸易战。美元霸权主导的全球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它使发展中国家向最低工资和环境灾难的底线竞争,同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金融泡沫、金融欺诈(如股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能力方面的过度投资。这两种情况将必然带来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英国《全球伦理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 期发表了美国卫斯理大学哲学系教授史蒂芬· C.安格尔(Stephen C.Angle)题为《我们必须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吗?——中国的人权与政治参与》的文章。该文认为在当今中国,一种改革了的民主集中制形式而不是竞争性的多党民主制能够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在中国简单地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多党民主制完全有可能导致一种极为不公正的结果。该文还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继续坚持平等和社会公正是很必要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