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神信仰演化历程探析——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神信仰演化历程探析——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高福进综汇各民族有关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的资料,我们可以归结日神信仰发展历程的四个基本阶段,它们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先后演化次序的。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崇拜阶段,它与图腾信仰、万物有灵观念相杂揉;第二个阶段是多神...  相似文献   

2.
刘郁 《人民公安》2013,(6):63-63
萨满作为满人的原始信仰。信奉自然。崇拜祖先,因此清明祭祀又被称为“祭天拜柳”。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0)
<正>5月3日上午,丁酉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在山西高平炎帝陵炎帝广场举行。当地各界数千民众与600余名台湾同胞齐聚炎帝故里,同拜华夏人文始祖,共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平市境内留有许多有关炎帝神农的遗址遗迹、碑记石刻和民俗传说,总计石碑110余通、庙宇35处,因炎帝活动而得名的村地  相似文献   

4.
炎帝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南省扶沟县境内)打仗,本想一举取胜,逼兄弟黄帝让位,自己做有熊国天子,谁知第一仗就被打败了,心中很是恼恨。祝融说:“主公,你弟弟年轻少壮,血气方刚,与他刀械相斗恐难取胜。主公善于使火,何不用火攻?”炎帝听了,叹了口气,点头说:“他到底是我的弟弟,不忍用火伤害于他。现在看来,也只有如此了。”炎帝命将士休整三日。第四天早晨,祝融、邢天为先锋又带领士兵叫阵。常先、大鸿身佩弓箭,手握刀斧也率士兵出战相迎。这时,黄帝站在“熊”旗下,手持黄色令旗;炎帝立于大“牛”旗下,手持红色令旗,指挥部属厮杀。两军约战了一…  相似文献   

5.
楚风俗漫议     
楚风俗漫议屈景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楚人立于东南西北之中,介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由此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乡风民俗,其风俗习惯与华夏和蛮夷都有同有异。楚人的风俗与华夏和蛮夷的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就是崇拜凤凰、太阳和火;崇尚红色、东方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7.
刘玲 《世纪行》2012,(1):29-29
湖北随县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推进湖北文化建设,应进一步弘扬炎帝神农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1、提升"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办规格。前三届"寻根节"均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寻根节"拜祖大典场面宏大,仪式庄重,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9.
胡友慧 《求索》2013,(2):112-114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流派,在审美观念上它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庄重典雅、注重王权礼制意识。先秦楚人艺术以浪漫神秘、瑰丽奇谲、对称庄严而又灵动多变的审美特质而著称。先秦楚人这种特有的审美特质,是因为其多神崇拜、浪漫想象、阴阳二元哲学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白族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自古就有拜龙习俗.佛教传入后,白族龙文化逐渐分裂为龙神崇拜和龙本主崇拜.佛教龙文化也因其与白族固有龙文化的核心意识原始水神观念相契合,开始为白族人民喜爱,并逐渐以不同方式、规律和特点对龙神和龙本主崇拜产生影响,从而使白族龙文化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现存《九歌》中的“东君”究系何神,历来注家及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四种说法:日神说、日御说、句芒说、朝霞之神说,其中日神说占统治地位。笔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经过考查,我以为《九歌》中的东君应是远古初民所祀奉的虹霓神——作为与日神对抗的雨虹之神——在后代典籍里又演化为作为射日神的羿,因而《东君》其辞不是对太阳神的礼赞,而是对它的诅咒和毁灭;东君和羿的神话表明了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地位的结束,在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下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身份在中国早期话语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在炎帝身份转变的四个阶段中,春秋时期的炎帝逐渐分化为具有盛德的炎帝和被黄帝征伐的炎帝,前者往往被视为炎帝本人,且在时间上先于黄帝统治天下,其后与神农合体,上升为“三皇”,并与黄帝组合成前后接续的定式;后者则逐渐被贴上无道、反叛的标签,以至被视为非炎帝本人,而是炎帝后裔或其他人。炎帝身份的转换与分化,深层原因在于华夏大地族群融合的客观进程,其中蕴含着华夏地区文化自觉意识的丰富和提升,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基石。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2日至13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新时代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在山西晋城举行。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出席并致开幕词。本次论坛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以"神农炎帝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希清教授主持,旨在进一步挖掘、传承炎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铸魂,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做出贡献。"炎帝神农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展开了五千多  相似文献   

14.
郭志超 《台声》2001,(2):46-47
古往今来,民族、文化有共同渊源的闽台两地具有许多同形质的文化习俗,蛇崇拜就是其中之一。  闽越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福建。蛇崇拜是闽越重要的文化特质。闽越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其祖先,“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东汉高诱注:“被,剪也;文身,刻画体内,黥其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后来,闽越人逐渐融入南下的汉族移民,某些文化包括崇蛇也被采借并变异为汉族习俗。清代郁永河《海上纪略》记载:“凡(福建)海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舟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祝融为楚族先祖。 《国语·郑语》记有史伯的一段议论:“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融之兴者,其在姓乎?”“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在熟悉典籍的周太史看来,姓荆楚为祝融后裔。先秦时有“民不祀非族”、“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的说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相似文献   

16.
<正> 由湖北省社科联和随州市联合举办的“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1日至24日在随州市召开。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炎帝文化的内涵炎帝文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类型,它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形态,它的功能和结构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炎帝文化的这一特定内涵,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炎帝文化的精神价值,以及作为一种专称性文化的独特意义。在上述认识层面上,学者们取得了共识,只是各有侧重。徐扬杰(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认为,炎帝神农氏大概是晚于伏羲氏而早于黄帝轩辕氏的一个阶段,大约相当于原始社会从狩猎经济发展到农耕经济的阶段,是人类智力进一步开发,文物制度频频创造的承前启  相似文献   

17.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1月22日至24日,由湖北省社科联,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首次“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在湖北随州市召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襄阳师专、神农架林区、湖南省酃县炎帝陵管理局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收到湖北省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的论文30余篇。这些论文从文献考辩、考古发现、炎帝神农本事索隐、炎帝神农氏族的繁衍与迁徒、地望与姓氏、炎黄与炎楚关系、农家学派与神农及神农故里关系、炎帝神农氏在中国史前传说的地位等诸方面,对炎帝神农的故里及炎帝神农文化的蕴涵进行了论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23,(6):36-37
<正>5月26日,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指导,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民革山西省委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问祖炎帝寻根高平”癸卯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商黎光,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新党前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前秘书长、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创会理事长李乾龙,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等两岸嘉宾,以及专家学者、经贸界人士、当地民众和650余名台胞台商现场参加典礼。众多海峡两岸同胞及全球华人信众通过视频和“云拜祖”平台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巫祭为主的祭祀是韩国端午祭的重要内容之一,巫祭中酿神酒的仪式几乎是楚人重要习俗“苞茅缩酒”的翻版,惟楚人独有的祭祀神灵之俗,在韩国江陵却原原本本地保存着。由此可见,古老的楚文化与韩国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