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犯罪心理成分,犯罪动机的形成有不同的模式。了解这些模式,对于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已经进行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如下几种:一、犯罪入的需要→犯罚动机模式这个模式意味着,犯罪动机是由犯罪人的需要直接转化而来的。大量的犯罪动机是犯罪人需要的直接体现。犯罪人的需要是犯罪人对其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依赖状态。在犯罪人的需要中,有许多内容是和普通人相一致的,例如,对财物的需要,对性的需要等,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体结构与动机特点,认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犯罪动机分布的发散性、犯罪观念影响的综合性等,是此类犯罪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中观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彬 《法制博览》2013,(1):72-73
犯罪动机是引发"母亲杀子"犯罪现象出现的主体方面的首要原因:女性在无法得到满足的各种内心需要和消极情绪、浅薄认知以及脆弱意志交互作用下产生了犯罪动机,并通过动机冲突确立了占主导地位的动机。为消除此类动机,个人、社会及国家可以从多方面努力,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青少年犯罪,固然要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动机,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特点、动机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环境,研究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的原因。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点努力,以期对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能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30年以来国外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一些主要研究,其中涉及到传统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因为智力、人格、家庭、学校和情境等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地介绍了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并还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犯罪行为不仅受到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在犯罪机遇前的理性选择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传统犯罪研究集中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关系上,本文尝试用图表的形式来解析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和犯罪三要件构成理论以及犯罪二元说。从这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犯罪思维模式来看,预测还存在着由面成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校园犯罪是我国犯罪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我国的校园犯罪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犯罪综合治理的一个环节,校园犯罪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治理校园犯罪,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校同犯罪的类型来看,可以运用西方犯罪学中的惯常行为理论,从防止大学生被害入手来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警示的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惯常行为以防止其被害;另一方面,可以在犯罪频发时间在犯罪频发地增加防卫因素,促使潜在的犯罪人放弃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者背后到底是什么动力使其形成犯罪需求。犯罪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实施犯罪的内部动力。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诱因是青少年犯罪动机形成的主要来源。同时,青少年的个体心理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当前的学校应试教育都影响着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何以频发: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预防的艰难性已经形成共识。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且以青年犯罪为主。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特点: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多,且多是暴力行为;犯罪中留守儿童犯罪增加;犯罪前多有不良行为或不良嗜好;犯罪动机的突发性和单一性。根据青少年犯罪的最新特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系统的分析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变量如何影响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11.
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 “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2.
在少年犯罪原因调查中发现,出于癖好或因玩耍动机而引发少年犯罪被处以刑罚予以监禁的占4%。 这些犯罪少年是否非要处以实刑并予以监禁矫治,怎样更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改造,这问题应引起司法、法学界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是不法领域的一对重要概念,其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与防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逻辑、需求具有较高契合,通过无价值论思维模式研究分析,可以进一步支撑四要件论对黑恶犯罪复杂犯罪构成的评判.通过引进无价值论思维模式,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引导对防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涉及的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补足四要件论在解决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控制理论是犯罪社会学中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获得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本文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学校为出发点,就如何防范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设想。本人希望,通过分析、研究和借鉴社会控制理论,扩大我们当前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理论视野,弥补研究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魏子龙 《法制博览》2015,(8):131-132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即是交叉学科,又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项侦查技术。本文主要从犯罪心理及其测试技术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做简要概述,以求大体展现现阶段我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犯罪的一般理论"认为任何犯罪都是"低的自我控制"和适宜的机会相结合的产物。该理论为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犯罪机会纳入犯罪成因系统内。具体而言,未成年人经历不良社会化过程,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形成犯罪性;具有犯罪性的潜在未成年犯罪人在合适犯罪机会的推动下实施犯罪,成为现实未成年犯罪人。对此,应当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性的形成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机会两个层面来建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恐怖活动犯罪是犯罪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具有危险性的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当前恐怖活动犯罪有犯罪主体多元化、动机多样化、犯罪手段科技化、犯罪的后果严重化、恐怖活动地区化国际化等特点。预防、减少恐怖活动犯罪须强化全民的反恐意识、建立反恐专业队伍、健全反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反恐合作力度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论犯罪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研究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当前必须在内容上重视研究犯罪发展,尤其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在方法上要大力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本文从犯罪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就犯罪发展研究及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实证的方法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全面建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综合治理的题中之意。笔者就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三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从当下犯罪治理的需要出发,立基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定义展开的广义未成年人犯罪概念更契合我国社会的现实;二是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从犯罪学视角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能为犯罪治理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指引;三是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策略,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研究作为治理基础的统计指标、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合理运用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