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韩国通过精通德语的学者们的贡献直接将德国的刑法理论引进到韩国的刑法体系中.目前,韩国的犯罪论体系采取的是新古典·目的合一的犯罪论体系.德国犯罪论体系对韩国犯罪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韩国刑法学借鉴了德国犯罪体系上的特殊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犯罪论体系.加强对韩国借鉴德国犯罪论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对于把握德国犯罪论体系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促进完善中国的犯罪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否具有应对灾难的经验,中国日渐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都是“指路明灯”,因为它们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应急成果。  相似文献   

3.
郑佳 《行政与法》2010,(4):19-21
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一个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就争相把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作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一项国家战略。通过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科技资源配置、政府管理模式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全面总结其经验和模式,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社会》2011,(11):53-55
由于医疗保险体系功能紊乱,且昂贵医疗体系效率低下,仅有3亿人口的美国就有5000万国民没有健康保险,数百万国民也只有有限的保险,他们都面临着财政或者医疗灾难的危险。美国人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公民支付了高得多的医疗保险,但他们获得的好处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构建巨灾保险体系重在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汶川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空前的劫难,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进入了加速阶段。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一味依靠政府扶持和社会捐助的传统做法,用市场化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使有限的财政资源的配置效应得到乘数放大,真正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责的高效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董海凤 《法制与社会》2011,(24):276-276
当前全球进入灾难多发期,并呈现多灾种并发的特征,也可称为灾难体系,这对各国应急救助保障工作提出新的考验。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灾难的对比分析,首次提出并发灾难的概念、分类并研究其主要特征,为灾难多发期的各国应急救助保障提供经验乖借鉴。  相似文献   

7.
"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市场失灵了,法律更失灵了。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对现行金融法律体系的巨大挑战。从法律的角度看,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不适用于虚拟经济形态。其突出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日在灾难治理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灾难治理的组织机构日渐完备;灾难治理的运作机制更加协同;灾难治理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灾难治理的资金保障更加有力;灾难治理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灾难治理的参与主体逐渐多元;灾难治理的端口逐渐前移;灾难治理的教训得以及时总结。深入分析并总结这些国家灾难治理举措,目的在于从中找出于我国可资借鉴之处,提升我国政府灾难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立法及其若干法规内容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探讨了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立法的体制、体系、分类与特征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法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近期受疫情影响,于2013年公映的一部韩国灾难电影《流感》重新回归人们视线,引发网友诸多共鸣,一度成为电影热搜排行第一。《流感》中的传染病肇始于从东南亚偷渡到韩国的一艘船。大批偷渡者藏身于海运集装箱里,在密不透风的环境里,他们感染了猪流感。其中一位年轻人因身体有流感病毒的相应抗体,幸运地活了下来,其余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廖原  傅强 《政法学刊》2013,(2):28-31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国家,而近年来我国为了有效预防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订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范的订立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的预防及控制灾害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法律手段。作为防灾减灾的法规范需要依托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来相互支撑,形成基准法和特别法之间的配合,法体系构建中需要注重法的有效规制功能,以及法体系之间的配合与衔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上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对于本国的灾害响应工作十分重视。俄罗斯不断加强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预防和响应统一国家体系(UEPRSS)和俄联邦民防、应急与减灾部(EMERCOM)的发展整合,规范应急响应的制度和程序,努力打造及时、正确的灾害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我国社会预警和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初步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本法、大量单行立法与之并存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形式上仍需加强统一立法,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和《灾害救助和补偿法》等法律;内容方面应当重视程序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程序制度化和将民众参与纳入应对机制,扩展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在危机应对中的应用,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完善灾害救助和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主要灾害有洪水、地震、飓风与龙卷风等。由于经济发达物质财富高度集中,每一次严重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各种灾害对策研究及其立法。本文作者从美国灾害救援体系、灾!言对策立法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美国的灾害对策模式,最后论述了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如近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工业事故以及潜在的恐怖袭击等严重威胁都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安全地进行大规模紧急疏散高密集人群。实施科学的应急救灾策略,是减少灾害(事故)后果严重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变动态流的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短疏散时间为目标函数,同时对疏散路径、疏散目的地以及疏散开始时间进行优化。并以此优化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基于GIS的大规模应急疏散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优化各种灾害条件下最优应急疏散策略,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可用于城市应急规划设计和实时应急管理指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治理体制的类型,指出民办高校董事会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的弊端,进而剖析这种弊端产生的法律机理,并提出建立分权制衡、高效率低成本的民办高校治理机制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7.
Evolving technologies have created many exciting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legal information, and to facilitate the organiz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almost all legal issues, increased acces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urces in electronic format across jurisdictional lines has been a welcomed development by academics, lawye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others. However, the myriad of legal systems and approaches to maintaining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records has led to a host of challenges in regard to coherent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Focusing on develop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will open with a summary of the exciting current and emerg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legal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in th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of cases, statutes, regulations and other critical resources. The paper will then analyze corresponding challenges, including authenticity, accuracy, currency and consistency. The analysis will include discussion of the varying quality of leg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oliferating in the Internet, as well as the host of issues surrounding electronic publishing of legal information by government entities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The paper will conclude with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anner in which emerging technologies can enh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and strengthen legal systems in both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jurisdiction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相关国家紧急状态和常规状态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议重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并从组织机构、信息发布、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公共危机频发和重发的态势,科学地构建法制化、系统化应急体制,已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当务之急。虽然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多次突发事件中的具体应急管理工作表明,我国的应急法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法治缺位、经验缺乏以及机制不健全等也是不争之实事。基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需求,如何架构应急法制的理论体系已成为完善其制度设计的首要问题,而探究应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更是奠定其理论体系的理念基石。  相似文献   

20.
Mass disaster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dental personnel who are frequently called upon to provide identifications. Recently-published material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prepare such groups for the disaster challenge and to report inadequacies in existing preparation methods with an emphasis on team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effects of such work. Many studies have retrospectively reported error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disaster situations, but few have addressed the issues proactively.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a prepared team of dental members, a mock disaster exercise (Operation: DENT-ID) is conducted annually in Vancouver, Canada.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exercise in relation to team organization, assessment of preparedness, and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issues. An index of preparedness is developed and described. This index,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can be given to participants in mock disaster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exercises. Whil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assessment of dental personnel, the indices and methods used can be applied to any group working within the disaster tea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preparedness as a result of the exercise was high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