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的38年间,民国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汪伪政府及国  相似文献   

2.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通电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下午,孙中山带领一名文职秘书信步走出总统府,沿街体察南京城中的民风民情,随着人流到达了夫子庙.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时期“易笞条例”评介杨惠1912年3月,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便以“临时大总统令”名义宣布“所有从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力外,余均暂行援用,以资遵守。”司法部依大总统令将辛亥革命业已推翻的前清政府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马建红 《河北法学》2011,29(9):38-48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的《暂行援用前清法律令》,确定了辛亥革命后"有条件地援引前清法律令"的法制发展原则,使民国时期的法律与旧法之间形成了既有断裂又有传承的格局。究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前清法律现代性与民族性相混合的特征及立法的过程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来自当时主政司法者的专业学养和理性抉择。这种对旧法的基于现实主义的取舍,既规制了民国时期法律发展的基本走向,也为国民法治意识的生成和涵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1911年12月29日上午10时,南京丁家桥正在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有17个省45位代表,浙江省代表汤尔和主持选举会议。选票为每省1票,共17票。投票结果,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孙中山当选为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相似文献   

6.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2000多年的君主制至此结束。然而,这一用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故宫的太和殿举行了就职典札。人们没有想到,这位所谓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在就任的同时,就开始做着复辟帝制当皇帝的  相似文献   

7.
汪秀枝 《政府法制》2009,(7X):31-31
<正>宋教仁20多岁时,就成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领导集团的一员,在同盟会中,被誉为两大智囊之一(另一位是孙中山)。宋教仁才智过人,口才既好,理论功底也深,组织能力又强,"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他一夜之间就草成了一篇不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接任临  相似文献   

8.
一代枭雄袁世凯(1859-1916年),乃为清朝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又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还登基自立为"洪宪皇帝".但他只短命地坐了83天的皇位,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被迫取消帝制.早年的他"读书不成,功名无望",而后由于种种机缘,逐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最终,他 "帝王一梦上西天",57岁时就在举国唾弃声中黯然离世. ……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国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基础上建立,但大致完整继承了清王朝的版图与人口。这一主权连续性的建立,离不开清皇室、北洋集团以及南方革命派、立宪派之间的一场“大妥协”。“大妥协”的核心环节是清帝和平逊位,宣布向全体国民让与主权,以及南北两个临时共和政府以南方选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形式完成融合。“大妥协”为中华民国对清朝版图与人口的继承提供了法理根据,避免了激烈内战与更为严重的边疆危机。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精英共识与政治信任的支撑,“大妥协”的成果未能持久。  相似文献   

10.
近读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刑法史》一书,材料丰富,论证清晰,获益匪浅。但是,其中,关于1912年《暂行新刑律》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见该书386-389页)结论与众不同,是否妥当,本文就此问题谈些意见。关于《暂行新刑律》删修颁布的过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发表拥护共和的政见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即向参议院提出辞呈称:清帝“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同时,推荐袁世凯担任大总统。2月15日,参议院开选举会,袁世凯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此后,为在南京或在北京就职问题,经历了一番周折,最后,孙中山迁就了阴险狡诈的袁世凯,同意他于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受职,并责成南京临时政府的迎袁专使蔡元培代表民国,接受誓词。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8,(9)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中国宪政史上,1914年袁世凯曾搞过制宪的骗局,他炮制了一个(B)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D.中华民国宪法2.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宪法一中"是指依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国民党在退踞台湾后一直坚持"宪法一中"的立场。在四次修改《临时条款》和七次增修中华民国宪法后,"宪法一中"的核心立场仍然未变,但增加了"一国两区"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期三篇主题文章都将清帝《逊位诏书》视为中华民国的建国性宪法文件,使得这个一百多年来为国人所忽视的文献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这无疑是在政治宪法学立场上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但由此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清帝《逊位诏书》与同样作为建国性宪法文件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之间的关系,对这个关系的澄清,  相似文献   

20.
武新明 《政府法制》2013,(23):28-29
孙中山:医生 孙中山生于1866年(同治五年),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据有关资料说,孙中山最初是想从军的,但当时清政府规定平民子弟不得学陆军,海军的福建水师学堂又被炸毁,受当时广州《述报》刊登的一些"西医从军"的报道及谋生等因素的影响,孙中山选择了学医的道路. 1886年,孙中山先入南华医学堂学医,一年后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直至1892年9月毕业.但该校的文凭不被香港医学会承认,导致孙中山最初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来到澳门镜湖医院开始行医,担任义诊,负责外科及助产科,成为该医院的第一名西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