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电影     
《新青年》2014,(12)
1.《舞出我人生2》(2008)
  地区:美国导演:朱浩伟主演:布莱恩娜·伊维根罗伯特·霍夫曼亚当·G·瑟瓦尼凯茜·温图拉关键词:爱情
  本片为2006年大卖座影片《舞出我人生》(Step Up)的续集。虽说是续集,可本片在情节上却与前作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片中所有角色都彻底来了个大换血,唯一一点保留前作影子的地方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依旧是那个马里兰艺术学校。  相似文献   

2.
王玉祥 《海内与海外》2008,(3):37-37,36
林锴先生远行之后,我把他先前绘赐的《水仙图》衬上绫子装进镜框悬在壁间。这样做,我觉得一则有利于保存,二则更可天天拜读品味。看到这幅画,也就仿佛看到了先生。  相似文献   

3.
森獴 《新青年》2016,(4):20
雷尼·马格利特这位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因一只烟斗而闻名于世当我们通过这只烟斗,走进马格利特的世界,他带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这一、这不是一只烟斗这幅叫作《这不是一只烟斗》的画创作于1929年,原名叫作《形象的叛逆》,画上画着一只烟斗,并附了一行字:你所见的不是一只烟斗。这只不是烟斗的烟斗,应该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只烟斗。马格利特  相似文献   

4.
祝行 《海内与海外》2007,(11):23-23
余生也晚,连李万春先生的"猴戏"《安天会》(即《闹天宫》)也没有看过,更不要说杨小楼的《水帘洞》了。也许幼时随长辈们看过万春先生的戏,但至今一丝印象也无了。1980年春节在北京电视台的屏幕上看过李万春先生演猴,当然还有李燕画猴,而且李燕画的齐天大圣即以  相似文献   

5.
清晨醒来,侧卧在床打开半导体收音机,北京电台正播出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段子《戏剧与方言》。他把北京、山西、山东、上海等地不同方言的特点刻画得风趣幽默、维妙维肖,话匣子里不断传出阵阵笑声、鼓掌声,我也为之暗暗捧腹。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后,丕新兄到北京公干,不久他从北京打了电话给我,说王纪元先生去世了,顿时我黯然魂销,缠绵悱侧。我认识王老算起来都有五十多年。先父房延凌与王老有过一段交往。王老是我撰稿的引路人,他不嫌弃我写出来的文章幼稚,味同嚼蜡,但我一经投稿,他都会吩咐副刊编辑刊登在他所创办的《生活报》副刊上。因此,当我听到王老的噩耗,心中涌出一股说不出来的哀伤。   记得日本一投降,王老结束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部一座小镇的自我流放的生活,来到了雅加达创办《生活报》。有一天,印尼万隆五金商店老板,爱国侨领黄周规先生来…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在一次联欢会上有位同志即兴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不禁让我想起了有关毛主席这篇《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后的轶事趣闻。  相似文献   

8.
《海内与海外》2010,(10):F0002-F0002
《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荣列国家文化部与国家财政部支持项目,历两年之努力,终于金秋面世。10月11日位于北京菖蒲河畔的皇城艺术馆隆重举办了大型系列档案中《李苦禅卷》与《庞薰琴卷》的首发仪式。承办荣誉出品此卷系列的负责人品立新与李苦禅大师之子李燕、特意从台湾赶来的庞薰琴之子庞均等临场发言,  相似文献   

9.
我与本书作者、山东《潍坊学院学报》主编徐隆彬教授可以说是以文相识的忘年之交。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谋面,而是在阅读彼此的文章和著作中相识的,我已年逾80,而他正值接近50的年富力壮之时,因此可说是忘年交。20多年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当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现在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担任所长兼《苏联东欧问题》杂志主编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托画刺时,因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题画诗又有狭义广义之别和自题他题之分。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如现存最早画面有题诗的北宋赵佶的《蜡梅山禽图》和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  相似文献   

11.
正7月7日,华北天际垂泄一场豪雨,黄土派画家刘文西也正是在这天离我们而去。我扼腕叹息哀悼之余,想起与先生的交往,想起他与《人民日报》的情缘,如在昨天。1991年4月初,我作为《人民日报》参加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报道的记者,驻会京西宾馆。报到当晚,看门牌,我才知和我房间相邻的是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文西。第二天午饭后,他到我房间聊天,谈各自的工作经历,聊着聊着,他突然说,你不要动,我给你画张速写。我只好端坐着不说话,他拿起钢笔,一边用眼睛瞄我,一边在一张白纸上画。不一会儿,一张素描的肖像画交给我。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北平原。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 一跨进腊月的门槛,家乡的集市就热闹了起来,每一个摊位前都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兴高采烈地采购着各种年货,车铃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在凛冽的寒风中荡漾。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热潮中,海外华人同样踊跃,新近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就是旅英中国画家、文艺理论家胡东放为弘扬中国画而精心打磨了20余年的一部理论力作。胡东放是一位出自黑龙江省的文艺理论家,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早在1985年,他就曾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过《后期印象派析疑》、《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哲学观》等文章。1991年,他第一版25万字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由北京的人民美术出  相似文献   

14.
怀绍棠     
我还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读绍棠同志少年时写的《山楂村的歌声》、《运河的浆声》、《大青骡子》、《青松绿叶》等篇篇佳作,便也唤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绍棠非常崇拜。后来我到北京上中学时,也常常练习写作,我遇到恩师袁硕颖先生,经常受到他的指  相似文献   

15.
和《火神往世书》相比,《毗湿奴法上往世书》中的文论与画论颇有特色。该书的隐语论、绘画起源论、画味论、画德说、画病说、绘画功能说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的印度古典美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北京社区报》的总编辑王小娥,20多年前我就认识,那时她刚到《民政之声》报工作,她是年轻的副刊编辑,我是被约稿的作家。但读小娥的散文却是近两年的事,她在副刊上开了个“临窗絮语”的专栏,至今竟然坚持了300多期两年之久。于是,这300多篇“絮语”的精华部分,汇集成散文选《临窗絮语》(新华出版社),我也从小娥的作者变成了小娥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虽然祖籍是山东招远,但我却出生在北京,从上小学起一直居住在鼓楼前马厂胡同。对附近的风土人情,不敢称了如指掌,却也熟稔一二。我家所居之地为前清河道总督“钟杨家”的府邸,阴合院栉次邻比,后来成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宿舍。巧合的是,我参加工作后的单位里,“钟杨家”的后人与我成为朋友,使我耳熟能详清代内务府四大家之一的“钟杨家”轶事。  相似文献   

18.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英雄山下回到西子湖畔1988年春天,张廷竹在北京获得了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是《他在拂晓前死去》。这是一篇当代战争题材的小说,篇幅不长,却给人以深刻的震撼的力量,体现了特定时代社会与民族的广博深厚的生活内蕴,获得专家和读者一致好评。当时,张廷竹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深造,学习期间也是他创作大丰收之际,出了六本书,三连贯解放军文艺奖等,一时成绩斐然声名大振。1989年的苦夏,张廷竹毕业了,许多人通过种种方式留在了北京,他却带着一脸倦容回到济南军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张廷竹坐在黄昏的英雄山上,一…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案头精心保存着一幅《四蜂图》画儿,读书疲倦了的时候便展开来看看,令我陶醉不已的并非画技的高妙与独到,而是画中所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