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向玉琼 《理论与改革》2024,(2):117-128+171
人类社会进入算法时代,政策共识构建无论是在科学化发展还是在民主化进程中都受到算法影响,当这种影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出现算法支配的现象。根据算法的自动化程度与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政策共识构建中的算法支配可分为四种模式:工具性支配、平台式支配、博弈性支配、自动化支配。四种模式对政策共识构建的影响体现在不同层面,但都是从四个方面展开:通过代码设计对政策诉求进行标准化解读;对个体感知做出隐蔽控制以此编辑诉求内容;形成严密的审查体系对行为进行监控并做出引导;设定计算规则塑造共识构建的程序和方式。总体而言,政策共识构建的算法支配体现为技术支配与权力支配的混合,需要基于对算法的全面认知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22,(1):122-127
对策研究在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的治学传统,也是学界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对策研究方法是建立在调研和访谈基础上的"问题—原因—对策""三部曲"式研究。在处理富有争议的政策问题时,问题界定与对策选择难以摆脱研究者个体的视角和思维框架的局限,容易造成研究结论与现实复杂性、多元性之间的鸿沟,使对策建议缺乏社会认同。协商式政策分析是可以用于对策研究的有效方法。它针对复杂的公共管理与政策问题,聚焦其争议,在进行冲突分析和组织相关方开展协商与共识构建的基础上,寻求能够促进公平以及各方可接受的对策建议。胡同更新整治、散煤治理等实践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这两位当代康德主义者虽都以"准先验主义"的理路来重建公共领域的规范基础,但却陷入了"家族内部之争"的重重迷雾之中。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对话共识"与"重叠共识"之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争";真理与正义相联"还是"真理与正义相离"之争。明辨这些论争,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他们在道德哲学运思上的理论秉性,把捉二者在政治哲学诉求上的基本实质。  相似文献   

4.
程镝  郭然 《理论探讨》2023,(1):70-77
切实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是调节经济逆周期、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但在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不到位、宣传培训途径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对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要求。基于TOE框架和实证调研结果,对H省十三市(地)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分析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因素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有效与政策执行偏差的前因条件组态,并利用组态分析结果归纳得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具体路径。研究认为,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取得执行有效结果的最佳路径,是健全强化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与优化政务服务和执行工作并行。  相似文献   

5.
在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如想成功地解决社会问题,首先就必须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构建是一个政策相关者就有关社会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缓急、真实性等从分歧的意见中反复探究问题共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政策过程逻辑起点的政策问题构建直接关涉到哪些社会问题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并形成相应的公共政策.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在政策问题的构建过程中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自由的意见表达中提升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一种协商和对话的气氛中凝聚问题共识;意味着决策者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应当"耳听八方","兼听"则"明",以求最大限度地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并为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基于关键节点、动力机制和路径依赖的共同作用,我国环境政策呈现出“断裂-均衡”式变迁。关键节点是制度断裂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构成了我国环境政策变迁的三大关键节点。在关键节点处,宏观制度背景变革、行为主体利益偏好和思想观念转变等统一于动力机制触发环境政策变迁。我国环境政策变迁整体上保持稳定,其重要原因在于路径依赖,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政策变迁成本和既有理念思维惯性等导致了环境政策出现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本位主义人才政策,有的对产业发展需求无法做出快速反应,有的对"大区域"发展有明显制约。人才政策改革势在必行。研究针对地方人才政策制约区域协同发展这个问题,以国内外研究为先验知识,提炼出区域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并就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归纳我国人才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实路径的基础上,对理论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区域"人才政策协同创新的多元治理模式。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给出以人才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公共政策制定日趋科学化、民主化,政策参与者针对特定议题的冲突愈发复杂和激烈。既有研究强调通过政策协商寻求共识对决策制定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对权力、地位和资源不对等的参与者之间如何实现政策协商给予合理解释。本文以南方省残疾儿童保护政策立法为例,探究参与者的协商过程,展示其达成政策共识的行动策略,总结促成政策协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政策立法过程中,形成否决威胁是促成地位不对等的政策参与者进行协商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与省长的政策协商,省人大下属专门委员会以制度化交流的方式凸显焦点争议,并自下而上地传递法案被否决的威胁,最终引发高层领导者之间以私人沟通方式来"摆平"争议,确保法案通过。本研究不但可以深化对中国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解,而且为观察地方人大在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变化提供了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进而对开发扶贫移民政策提出反思与建议:开发扶贫移民政策应当将正当性论证、程序正义论证和功利性论证作为其政策出台的"三重论证"。  相似文献   

10.
政策执行失灵与执政能力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从美 《理论探讨》2005,(6):117-119
政策执行的水平直接反映着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政策执行失灵对党和政府领导发展的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导致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主体中的“寻租”等腐败现象、政策执行中政治资源的流失、政策执行机制的制约和执行“时滞”等方面的原因。克服政策执行失灵、提高执政能力的路径,主要依赖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构建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和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如政策执行者、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可能导致政府权威流失,危及政策的合法性和政权的巩固。本文着重从影响我国现阶段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而探讨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对策:塑造政策执行的能动主体,营造政策执行的有效环境,构建政策执行的制度结构,突破政策执行中无效路径的依赖,以期能够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2,(2):98-109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部署与发展方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与国家安全需求相匹配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为厘清国防科技工业政策的变迁路径与演进机制,本研究基于1978—2020年间国家层面颁布的589份政策文献构建了国防科技工业政策的共词网络,考察了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政策焦点与阶段特征,并据此得出国防科技工业政策的变迁与演进主要遵循了“重组转向→探索深化→转型推进→调整突破→整合拓展→深度发展”的实践进路。同时,结合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内生继承、外生发展、融合效益和保障理念等四个驱动机制探析了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战略、体系和要素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艺潼 《行政论坛》2023,(2):94-100
政策扩散是政策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更多关注了常规情境下的政策扩散,对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创新扩散则关注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2020年1月)纷纷自主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针对这一现象,以“政策默契”为视角,从机制、模式、空间、内容等维度对常规情境与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创新扩散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危机情境下政策创新扩散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营造默契情境、部分行动者基于共同情境作出最优理解、各地在“察言观色”后对非正式与正式规则的转换利用以及社会共识的补充是危机情境下政策创新得以扩散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呈现网络化特征,博弈和网络结构是理解政策执行的重要路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社会交易平台市场准入政策在执行中基于政府上下级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政府交易平台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分别构建了管理主导型、业务主导型、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在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拥有的较强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推动政策执行的关键力量;在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虽然也具有较强的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但是社会交易平台的服务优势和逐利动机为政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在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中,监督部门拥有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威。因此,有效推动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的路径与机制有三种:一是在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构建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机制效应以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二是在政企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建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释放合作机制效能以带动政策执行;三是在强监督的推动下构建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机制效应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政策绩效的价值取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政策绩效不同于政策结果之处在于它对其内在价值及其行为方式改变的特别关注,因而具有较强的价值意蕴.政策绩效在社会转型中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现实之间的差别,就是政策问题存在的闭区间.在此基础上,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权、公共政策的回应性、有效性、公共性、公民精神以及治理、善治等作为一种"绩效指标",对政策绩效及其实现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特质的社会问题的大量积聚、政府主导的政策模式、公民社会的不健全等,首先作为一种"自变量",影响着当下我国的现实政策绩效,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权、回应性、有效性、公共性、公民精神等的存在形式和发生作用路径;另一方面,作为"因变量",它们被嵌入不同的制度运行、政策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成为一种既定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决定着当下各种利益诉求、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等的性质和内容.在技术和价值之间,政策绩效找到了其存在的基本空间.  相似文献   

16.
受西方社会科学"叙事转向"的影响,公共政策叙事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的演进历程,发展出了包括叙事式政策框架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政策叙事的基本内涵、微观结构与动态过程、影响因素、结果变量、作用机理等内容,回顾政策叙事研究的沿革脉络,探讨政策叙事研究的缘起、关键议题与核心,发现政策叙事在揭开公共政策过程"迷纱"、推动政策学习、促进政策扩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公共政策叙事研究需要拓展不同政策领域中的研究,深化公共政策中共识性研究,加强政策叙事与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以及推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淑妍  陈学东 《学理论》2013,(16):46-47
任何公共政策议题的形成,政策窗口的开启到最后政策资源的聚集都是政策制定参与者相互博弈、相互妥协,最后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共识"的形成对于公共政策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条件、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范围以及辐射范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试图通过"共识"在政策过程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方式和作用来探讨我国目前政策过程的运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解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齐树勤 《学理论》2015,(7):92-93
本文通过深入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坚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正确政策导向,探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这几点,对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予以论证。论证的顺序是先由观念、认识开始,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接着阐明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最后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路径进行了理论探索。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阻碍,以及如何破障而行开拓通途。  相似文献   

19.
当下信息社会中,技术变革对公共政策演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但已有研究缺乏对技术变革影响政策变迁的足够关注。本文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演进与变迁进行了追踪分析,将其划分成三个均衡期与两个间断期;然后结合现实观察与理论推演,构建了技术变革视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间断变迁框架。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演变包含了稳定的均衡期和明显的间断点;技术变革通过冲击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实施条件、重新定义政策问题来推动政策图景变化,放大社会风险激发正反馈效应,以及推动政策场域开放、克服原有体制障碍从而打破政策均衡。本研究阐释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演进的来龙去脉,诠释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间断变迁,有助于把握信息社会技术变革大背景下转型国家的政策议程设置和形成逻辑,为后续优化个人信息保护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从目前来看已经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社会民众对此的异议也难以避免。如果要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就需要一种"罗尔斯式"重叠共识: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达成基本的宪法共识,然后就延迟退休政策各个具体层面达成进一步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