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的到来.以范文澜、尹达、何干之、吕振羽等为代表的史学界学者"以笔为剑",发表了一大批史学作品.这些作品将史学与政治紧密结合,以唯物史现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增强人民的自尊与自信,维系了全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堤防,其研究方法及成果对当时及建国后史学发展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木弓 《乡音》2013,(1):46-47
何建明每一部作品都撞击着我们的心胸,他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更是让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震撼、精神振奋。作品以2011年的利比亚动乱危机中,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海外撤侨营救行动为内容,讲述了这场国家行动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描写了一大批中国外交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由中国外交官群体的牺牲与奉献所挺立起来的中国国家形象,揭示出一个正在走向世界,正在全面复  相似文献   

3.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维新 《前沿》2011,(11):81-84,128
在历代律中,唐律历来最引人注目。近三十年来,关于唐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中国内地的部分专著为考评对象,对近三十年来的唐律研究成果,从法制史学史角度进行考察,首先对部分专著进行概括性梳理;然后用统计表的形式,将近三十年来中国内地的唐律研究专著,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统计;最后比较分析作者群、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品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并探究近三十年来唐律研究成果剧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中国军事历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历史研究成绩斐然,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军地相结合、军事院校与科研单位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学术专著与论文;创办了专业刊物,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暴露了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及学风等问题上的不足和缺失,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克服。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杨舒眉  胡喜云 《前沿》2010,(3):184-187
本文以时间为序考察了中国学者对历史解释的认识,对先秦至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探索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进而对中国史学尤其是当代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研究予以反思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史学的革新思潮中,李大钊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现中国史学根本变革的主张.这些主张所形成的变革方案具有可行性,其对理论研究的强调具有前瞻性,而其史学革新的"持续论"则具有普适性.由变革的理论和方法等层面组成的新的史学"范式",为当时处于探索中的中国史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史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逐步纳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将其视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方向。中外史学交流和互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接受史学理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中国学研究对中国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史学史研究对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的意义是双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汪建武 《理论月刊》2003,4(2):38-40
中国史学改革必须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中国史学改革必须破除陈旧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而代之以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中国史学改革必须建立以还原论为研究的基础,以系统观为研究的主导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16开定价:38000.00元在中国古代学术研究中,清代的学术研究在许多领域达到了最高峰。如清代的经学、史学均足以凌驾前代,硕果累累;对先秦诸子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对前代诗文的考据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就是历代文人学者所不擅长的宗教研究,也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众所周知,乾隆朝编《四库全书》是一项功垂千秋的工程。但是,根据规定参加者本人的著作是不能收入的。那时参与纂修的一大批学问家,程晋芳、庄存与、谢墉、戴震、纪昀、朱筠、周永年、彭元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省广大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作品,进一步促进了我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吕振羽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史学遗产,其中最大的启示和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他那人生执著追求和巨大的创造力所表现出的使命意识。作者认为,在吕老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来追思他的足迹与风范,以启迪年轻的史学工作者的人生与事业,...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中国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女性主义史学"这一西方舶来的术语,同时又对其加以解读。然而,学者们对女性主义史学的内涵、方法、兴起的时间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女性主义史学与女性史学的比较,阐明了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主题、认识视角、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女性主义史学并非对传统史学的彻底否定,它更多地是史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立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的窠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应该着眼21世纪,以更宽广的眼界对中国历史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搜集国外史学信息,研究国外史学动态,是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以国外中国史研究为例,谈谈怎样掌握国外史学情报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亦是经常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唐代,我国诗歌创作达到颠峰,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吟咏西施的。本文以唐代西施题材的诗歌为关照对象,发掘此类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演变特点,并且以小见大,进而审视唐代诗人在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时代特色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者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研究,已不再沉默,特别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我国青年学者研究现当代西方史学的论著相继出版,更是一种“中国好声音”.他们以自己的话语,有力地回应了国际史学界.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史学互动中前行,这是我国史学界多年来的夙愿和梦想.这个未来的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在中国从“史学大国”走向“史学强国”的进程中实现.在这一进程中,我国青年史学家更应当拿出能体现中国史学特色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外(西)史学交流的急先锋,在重绘世界史学地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赵少峰  陈德正 《前沿》2012,(9):188-191
晚清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版的历史期刊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古典史学的内容。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批史学家及其著作被介绍过来,对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将古典史学译介过来,是为了证明西方也有可以和中国相媲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探讨古典史学译介的原因和内容,是认识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史学及史学批评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基础上。其史学批评有政治标准,有学术标准。政治标准主要有:史学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合符封建伦理道德;合符经义;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等。在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上,总是以政治标准第一,学术标准第二。对于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关系的认识、处理,既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未来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