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两岸未能实现直接通汇,两岸资金往来还是通过外商银行在大陆分支机构、大陆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或地下金融系统进行,严重影响两岸经贸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2.
两岸银行合作步伐加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两岸银行合作步伐加快,在设立据点、通汇、贷款业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后,台湾银行通过兼并香港银行或建立“策略联盟”或与大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开拓大陆金融市场。 台湾银行大陆布局持续升温 2002年,台湾当局扩大开放两岸金融往来政策,允许符合条  相似文献   

3.
MOU铺路ECF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华 《两岸关系》2009,(12):38-39
千呼万唤,两岸金融MOU终于完成签署。台湾“金管会”负责人陈冲11月16日宣布,包括银行、保险、及证券三项MOU完成签署,两岸各自使用台湾与大陆称呼,双方以互递换文方式处理,预计60天内生效。这是两岸金融大事,也是台商期盼许久的。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形势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除该行业的业务交流活动持续进行外,两岸金融业的实质性往来与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在两岸通汇、局部货币试点兑换与结算等方面仍取得了重要成果。尽管签署货币清算协议与金融监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贸关系自1979年恢复发展以来,尽管困难重重,仍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作为配套服务的两岸金融往来关系却因台湾当局的刻意限制而呈严重滞后状态。两岸金融一直维持着低层次的间接往来模式:双方不能直接通汇,两岸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6.
两岸入世后金融交流与合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以来 ,继台湾银行到大陆设立代表处后 ,两岸又实现了直接通汇 ,长期滞后发展的两岸金融关系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 ,两岸金融关系正常化的继续发展仍然十分艰巨。而两岸加入WTO的新形势又迫切要求两岸加快金融交流与合作。针对目前两岸金融往来中存在的两岸金融业务直接往来、互设金融机构、两岸金融监管及货币兑换等主要问题 ,两岸应当采取积极务实、灵活变通的措施 ,共同创造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2002年起,两岸突破了间接往来的模式,台湾的彰化与世华银行等7家银行己在中国大陆设立代表处,多家保险业也在大陆设立代表处。目前,由台湾地区“中央银行”核准的数千家金融机构和外币收兑处可办理人民币现钞买卖业务,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兑换目前已实现公开挂牌。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4日,对两岸银行业界人士而言,也许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台湾的第一银行、彰化银行、世华银行等多家银行收到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祖国大陆银行的  相似文献   

9.
兰文 《两岸关系》2007,(7):28-28
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最受关注的学历互相认可问题,大陆于去年解冻了,宣布承认台湾教育机构学历,可是台湾方面至今未松绑。就如何让台湾方面认可大陆高校文凭话题,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两岸教育”专题讨论中,与会代表提出了教育“小三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7)
正为期三周的"银鹰计划"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于8月上旬结束。由中国银监会牵头,今年共组织425名台湾青年学子分赴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的银行机构实习,帮助台湾青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进一步了解大陆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及发展潜力,增进两岸同胞感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在浙江杭州,29名台湾大学生分别来到农行浙江省分行、中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参加了21天的暑期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高崇云 《学习与实践》2007,(10):107-114
经过50多年历经5个阶段的发展,时至今日,台湾经济发展型态已从早年的农业、加工出口工业发展到今天誉满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机械产业、资讯硬体产业及各类产业的设计代工制造。而祖国大陆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形势,对台湾向大陆的产业转移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通过对台湾经济发展现状的考察和产业发展策略、特点、优势的概括,结合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趋势的分析,作者认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而当今的要务,是促成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直接贸易和直接通汇,并扩大领域,提高层次。  相似文献   

12.
在众人热切盼望了2个月后,月16日,台湾金融主管部门终于公布了两岸银行、保险、证券三业往来办法,兑现了两岸金融监理谅解备忘录(MOU)生效后应履行的义务。尽管如此,由条文中所限定的条件可以看出,在两岸签署ECFA前,两岸金融往来仍将停留在计划与审查阶段,要真正看到实际成效,可能要等到明年以后。  相似文献   

13.
倪永杰 《两岸关系》2001,(12):27-28
10月中旬,由华航、远东等6家台湾航空公司负责人组成的“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与大陆有关部门就两岸空运直航问题进行会谈,达成“三项共识,六点期待”,充分表达两岸早日直航的迫切愿望。大陆方面表示,台湾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飞越祖国大陆航区,以策安全。这是两岸航运业者向“三通”发起的又一轮冲击,仿佛给长期停摆的两岸直航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更为衰退凋敝中的台湾经济点亮了一盏景  相似文献   

14.
越东 《两岸关系》2002,(8):10-10
台湾当局为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以“三通”威胁台湾安全、直接冲击台湾的经济为借口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从两岸试点直航五年情况看,并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也没有出现一起商务纠纷。两岸直航会威胁台湾安全的借口不攻自破。如果台湾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两岸两会领导人在第九次会谈上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未完成内部审议程序,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进程遭受人为延宕.台湾立法机构关于两岸服贸协议的备查与审议之争、径付二读之争以及“保留”之争,既凸显了台湾政坛向来存在的蓝绿之争,也隐含着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对立.尽管如此,从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岛内蓝绿板块的力量对比以及民进党杯葛两会协议的既往实践等要素来看,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10):4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内外交困,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引起岛内民众强烈不满和恐慌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开了一个月,于8月26日收场。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台湾工商界在内的台湾各界人士提出的“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积极推动两岸通航”的强烈呼声,作为“经发会”的共识得到了确认。李登辉“戒急用忍”的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动态的维持现状”的虚幻与现实》的社论,文章首先指出:台湾负责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台湾“双十国庆”前向国际媒体表示,台湾的两岸政策就是和平地、安全地“动态地维持现状”,这种说法其实是延续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吹风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5月21日关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讲话,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连日来,台湾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授权民间人士与大陆协商两岸“三通”。一些有影响的工商界人士还主动请缨,愿意得到授权后参加两岸“三通”协商。  相似文献   

19.
编辑布吹风     
《两岸关系》2002,(7):3-3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5月21日关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讲话,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连日来,台湾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授权民间人士与大陆协商两岸“三通”。一些有影响的工商界人士还主动请缨,愿意得到授权后参加两岸“三通”协商。  相似文献   

20.
任民 《台声》2004,(4):20-21
所谓“安全”问题, 一直是台湾当局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三通”的主要借口。台当局不仅将拒绝两岸“三通”视作保障其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关键屏障,还声称“三通”将危及与台湾民众更为息息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安全。“三通”是否会危及台湾的所谓军事“安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决不是针对台湾民众。国务院台办关于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明确指出,实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