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一群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女性因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被唤作剩女。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了剖析,具体分析了剩女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梦怡 《法制与社会》2011,(23):202-202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发展,"剩女"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剩女"作为现代中国社会新现象的代表之一,也引起多方的思考。研究"剩女"这一群体的社会心理,对于减少"剩女"数量,解决社会婚姻、家庭、性别问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也应该对此现象的出现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都市“剩女”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探究都市“剩女”的新变化,都市“剩女”除了“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女性之外,还包括“二高”(高学历、高年龄但没有高收入)女性;分析都市“剩女”新变化的原因有“拜金主义”、就业难、高房价等;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讨论都市“剩女”脱“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颖 《法制与社会》2010,(13):165-166
宏观和微观的断裂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社会学家们一直努力尝试将宏观层面分析和微观层面分析进行整合,柯林斯、吉登斯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住。本文通过对柯林斯“仪式互动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有关宏观与微观整合的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及同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整合问题,尝试解读社会学中的这个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学界通常把默顿定位为新功能主义的代表,继帕森斯之后功能主义大师、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而鲜有人注意到默顿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为社会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优秀典范.默顿通过创立科学社会学和中层理论实现了对“科学实证”范式的超越,其研究取向上的多元化将“人文理解”范式和“批判反思”范式的精华融合其中,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中庸”学者的伟大和卓越.  相似文献   

6.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探讨全球化时代“开放与多元”的核心特征与全球化时代法社会学“平台与桥梁”的学科功能的基础上,对全球化视野下的法社会学“继受与转向”的发展图景做出简单分析和概括,力求对全球化背景下法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开辟一点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贵州出生性别比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大多数从社会学人口学角度去解释这一现象,而运用经济学去分析贵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较少。受西方新家庭经济理论的启发,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贵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并力图提出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阴阳合同”现象在建设工程纠纷中日显突出,本文从对“阴阳合同”进行定义出发,揭示其典型情形及成因,进而通过对“阴合同”、“阳合同”效力认定来分析该现象,并结合现有的法律及法规、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来分析这一现象,试图为解决该问题带来的复杂的纠纷提供一些有益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0.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法社会学“纠纷三阶段”理论的框架中,社会整体层次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忍受”、“回避”、“压服”、“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和“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等类型。其中,“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和“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缓解因行政纠纷导致的社会压力,维护既有行政法律秩序的正统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的“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的行政诉讼制度由于存在着吸收纠纷的范围有限、第三者中立性缺失等问题,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行政领域引入ADR。  相似文献   

11.
标签理论是20世纪中期产生的最重要的犯罪学理论。标签理论的学者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犯罪定义,而且将犯罪这一现象与广泛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的重要议题联系起来。它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犯罪人”在文化中的地位,是犯罪学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它激昂的见解、中肯的建议,尤其是它对于“一个刑罚节制的时代”的召唤,对现代犯罪学理论的发展以及今后刑罚的改革具有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的大龄剩女,晚婚不婚现象十分突出.与其相反,农村维吾尔族青年的早婚现象使女性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维吾尔族早婚现象的原因及女性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在当代社会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哲学社会学意义和突出的理论特色。本文通过对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梳理,认为其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融合性、哲学思辨性、批判性与实践性统一,而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思辨性是其实践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特色和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梁英 《政府法制》2012,(30):42-42
前几天跟表妹视频聊天,说起了她还没解决的个人问题,表妹人长得不丑,正规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就是过了30岁还没把自己嫁出去,成了名副其实的“剩女”!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的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着概念用语混乱、知识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废除“法理学(一)”课程,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在高年级设立的法理学(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上;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上,将法学理论一分为三即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含法律人类学等广义的法律和社会科学)或更多理论法学的专业,与原有的法学二级学科专业如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并列;通过学科制度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增加法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综观苏联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笔者将其划分为“60年代酝酿、70年代形成、80年代发展”这样三个阶段。尽管目前苏联法社会学的研究主要还是在苏联科学院系统的国家与法研究所的“法的理论与法社会学研究室”和高校的学者中进行,但是应当看到:发展较快、成绩显著,是苏联法社会学近年来的两个基本特点。本文据有限资料对苏联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略作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周 《政府法制》2013,(20):24-25
逼婚是世界性难题,“剩男剩女”更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面对逼婚,外国大龄青年们纷纷拿出或聪明或无奈或鱼死网破的方法。当无名指上没有戒指时,甚至最自信的单身女性也惧怕回家时的羞愧感,担心受到失望的家人的指责。节假日会给众多单身女性带来压力,美国的单身女性也要面对这一心头之痛,她们称之为“感恩节逼婚”。  相似文献   

18.
作为犯罪社会学的重要理论,社会失范理论为我们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较为深刻地提示了犯罪的社会根源。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犯罪学,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失范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该理论,使之成为解释犯罪现象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王永杰 《政治与法律》2007,17(3):127-132
我国的司法程序同时暴露出“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的二律悖反现象,背后是程序异化下的司法潜规则盛行,这在刑事司法中尤为明显。程序应当以人为本,这是人本主义在程序法治中的体现。宪法应确立程序法定原则,这有助于防止程序异化的蔓延和研究权力异化现象。程序性裁判原则为法院确立了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机制,树立了诉讼程序的权威。运用“案件的社会结构”来研究冤案的法制样本,有助于研究影响冤案的诸多机制,验证法律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 法律社会学(又称法社会学)是一种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和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从方法论上说,它可以归属于社会学,但从它研究的对象来说,则属于法学,基于此,人们又说它是一门边缘科学。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提起法律社会学,就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货色,是为“垄断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