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活     
《小康》2020,(24)
正剧版官宣,《三体》真的来了提到科幻小说,刘慈欣的《三体》绝对是中国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近日,《三体》官方微博发布海报,正式公布电视剧版主演阵容。官方微博正文主体内容只有一句话:"探测到来自地外文明的信号,发射源位于距地球约4光年的恒星系——半人马座三星,请问是否作答?"每一个看过《三体》小说的人看到这句话都会热血沸腾,那个尔虞我诈的宇宙江湖可能真的要来了。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
正刘慈欣将现实与科幻划分得非常清晰,生活中的"刘工"喜欢穿衬衫,戴黑边大眼镜,不帅也不酷。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小说家、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以一个巧妙的身份对调的故事隐喻了两种文明,在这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编纂元小说中,作家充分运用叙述化的方式通过“细小的故事”重建了“历史”,并在探索过去的同时着眼于未来.  相似文献   

4.
一开始你会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的时尚爱情片,后来感觉是科幻探索片,到最后竞发现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惊悚悬疑片。《香草的天空》着实是一部“烧智商”的电影。现实与梦境反复交织,观众的脑子会有点乱,即使全神贯注也几乎难以全部分清哪是梦境哪是现实,很累人,又会给你很大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5.
祝朝丽 《传承》2010,(27):148-149
从生态美学角度分析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它关注的不仅是梅勒斯和康妮的爱情故事,更在于探索将人类从工业文明中解放出来的问题。透过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观,对这一主题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文本价值,同时促进了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秦光荣 《创造》2009,(12):8-13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8.
正收到今年第十四期《新华文摘》杂志,赫然看到一篇小说——《霾永远在我们心中》。这篇小说,我曾经在浏览《十月》杂志时翻到过。由于对这个标题颇为认同,当时蜻蜓点水地浅猎一下,内容大致略带科幻地讲了两对男女在雾霾笼罩的离语城和人工"干净"的新安都间徘徊的故事,夸张地描述了那些在环境污染威胁  相似文献   

9.
吴鹏同志题为《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的文章(以下简称“吴文”,载于《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三期),对哲学意义上的“无限宇宙”提出了质疑。我认为,吴文试图以物理学的有限宇宙来否认哲学的、无限宇宙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主持央视《精彩十分》.《周末大回旋》.《欢聚一堂》时的落落大方.到主持自己兼任制片的《超级访问》时的风趣幽默.李静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地给别人制造期待和惊喜的人。  相似文献   

11.
当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世界发行达数百万册之后,美国科学家格林的《宇宙的琴弦》又在公众中激起了新的轰动。《宇宙的琴弦》是一曲科学与人文和谐交融的乐章。它引导着读者跟随科技探索者的足迹,不仅一同领略科学新大陆的胜境,而且一同分享着探险家的甘苦与喜悦。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与环境     
纵观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存同自然界和自身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升华,物质生活的基础满足,人类开始探索自身的健康。人是大自然发展和演变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结果,自然界的变化必定影响人体的生化,所以我们要同自然界沟通信息,“人与天调,然后天地美生”(《管子》),同宇宙融为一体,要与天体保持同步维护身体健康,促成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顺应自然环境规律运行,《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个幽灵,"应试教育"的幽灵,依然在我国教育版图上徘徊;"应试教育"魔咒笼罩在许多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学生家长心头已经多年。这个魅影至今挥之不去。每个有教育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在思考如何破除"应试教育"魔咒对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禁锢。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曾经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到了明朝中期就陨落了?为什么如此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没有成就一个强盛的近代中国?"这就是萦绕中国人心头许久的"李约瑟之谜"。当"李约瑟之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的宝贵探索──读吴慧颖《中国数文化》欧阳维诚数学是从量的侧面去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科学、数量不仅是数学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中国占代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哲学,而沟通天人之间的法则是象与数。《系辞》说:“古者...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区域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城市文明品位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逐步形成,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形成了“理论创新、道德宣教、实践评议、文化熏染、综合创建”五大平台助推下的区域性公民道德建设新格局一,以“道德思考”理论研究建设理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新视野》从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学生新视野》丛书,共六本,它们是:《人人历史看中国》、《从道德看民族》、《从政策看改革》、《从科技看发展》、《从今天看2000年》、《从变化看世界》。这套丛书为中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它以生动的文笔、...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妇女工作者,我认为,在中国浩翰的杂志中,《中国妇运》具有独特价值。她是一本史册,记述了50年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足迹;她是一部巨著,记载了几代妇女工作者对妇女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她也是一笔属于全体妇女工作者的巨大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编辑,我对《中国妇运》的编辑同行充满了敬意,《中国妇运》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同志们,为这本杂志付出了理想、智慧、辛勤和执著,为全国的妇女工作者奉献出一本优秀的刊物。同时,妇女工作这片沃土也培养了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中国妇运》的许多编辑本身就是妇女工作和妇女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产、生活、生态联系起来,作为“文明发展道路”有着现实的意义。文明,标志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一直是人类社会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从静态来看,文明是一定时代、一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态;从动态来看,文明则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进程。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曾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漫长进化。而就文明本身来说,则经历了从不太文明到比较文明、从初级文明到中级文明的不断递进。物…  相似文献   

19.
以立为本不断探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法王雄明在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物质文明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如何使精神文明建设也上一个新台阶,做到两个文明同步发展,这是大理市周城村党总支和办事处领导头脑中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周城的精神文明建设重...  相似文献   

20.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