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了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几乎唯一的法律普及课程.对国内340所高校941名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法律基础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对社会法治状况的认可度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年级特征.学生对学校在法律普及方面的作用评价较好,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普法作用缺乏较为普遍认同.面对高校法律基础教学的多重困难与矛盾,法律基础教学应体现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整体教学观,应更加突出权利本位教育,并在师资知识背景多样化和教学方法上积极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调查得知,目前高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较弱,这种现象值得思考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在素质修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心理健康方面,文化素养方面……等。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本文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要从政治、思想、道德、专业、科技、人文、能力、身体和法律等10个方面进行教育的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提出了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术品格是当代优秀研究生的重要评价指标.导师可以凭借其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积极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不断加强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即学校要严格导师遴选,健全制度建设;导师要转变认识和观念,提高主体责任意识;研究生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联系,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聚焦于培养公民素质、促进法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强调法律教育与思政课融合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共同塑造,引导学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思政课了解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担当的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律教育不是指专门的法律院校和法学院系对学生进行的法学专业教育,而是指目前在所有非法学院校中对学生进行的《法律基础》课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将学到的法律知识通过“知”、“情”、“意”、“行”这一过程,真正内化成为自身的道德,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做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公民.通过介绍大学法律教育的定义、特点、基本内容等引出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增强法律意识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而对法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依靠两课教学。由于两者缺少有机的结合,法学教育中出现明显的"德智分离"现象。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渗透于法律内容之中。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分地渗透到法律课程之中,培养社会主义情感和理念,形成社会主义法律道德,提高职业法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切实增强法律的意识形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学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教书育人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最大特点是寓思想教育于业务教学之中,使教书育人融进教师的全部教育活动。教书育人因而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通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任课教师队伍与专职辅导员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达到了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品德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首先应正确认识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属性,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其次,在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法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例,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发掘、梳理和充实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归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路径,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我们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使之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对其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并充分加以利用。本文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说明通过实现实践教学人员的整合与创新、途径和方法的整合与创新、基地的整合与创新,尤其是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不断创新,整合实践教学基地资源,运用实践教学基地丰富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是各法学教育机构迅速膨胀,法学专业的各层次毕业生也迅速增加,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除了其他社会原因之外,法学教育的以及与就业模式的衔接不匹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我国现有法学教育机构重塑相应教学目标,建立新的法学就业模式,使法学教育就业模式相衔接,从而实现法学教育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不突出。本文以北京市四家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方法传统与守旧、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缺失、漠视隐性教育功能等问题。改进教育方法、弘扬受教育者主体地位、重视隐性教育功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公安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立足于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公安教育发展方向,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学中。刑法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通过刑法教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相当的法律素质,为以后的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公安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之后 ,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这种挑战 ,中国法学教育必须走向国际化。其中包括法学教育理念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和法学教学内容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MOOC是信息化时代在线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MOOC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带来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MOOC模式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满足教学的交互性,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适应社会的变化,树 立德育整体化观念,不断探索、尝试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把高校的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整个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去,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法制教育的受益者,而且成为法制教育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起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于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注入了新的思想血液。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颇多论述,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这一特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得以充分体现。无论是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还是其中蕴含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都有极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