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刊登了郭湛同志的《哲学的本性与前途》一文(以下简称郭文),读后深受启发。但对文章中的有些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就教于郭湛同志。 首先,谈谈如何看待哲学本性问题。郭文说,“哲学其实并非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热爱”,“所以从本性上讲,哲学首先是一种情感”,是“爱智慧”。显然,  相似文献   

2.
情境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从知识到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探究问题——感悟知识,使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思想政治课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来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崇。本人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高品质地进行《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品质,必须充分体现实践进阶:一是追求学科本色,讲出文化味道;二是深究文化灵魂,陶冶哲学智慧;三是读好原著经典,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强调对概念、知识的理解,问题的选择主要以完成教材学习任务为目的,面向学科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准备工作。探究式教学不但需要教师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本源的意义上就是爱智慧。这表明哲学首先是一种智慧,即对世界与人生的博大与圆融的理解,关涉着个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类的整体命运;更重要的是,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倾慕和追求。由于对智慧的追求和持守本身是困难的,所以才需要爱来支撑和激励,此乃爱智慧之真义。爱智慧不仅是理解哲学及其事业的关键,而且也决定了哲学家所具有的品格以及一般人学习研究哲学所应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性为主的教学,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哲学观念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哲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强调哲学的学习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智慧之学,这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把这一点让学生理解为哲学是提高学生智力的一门学问。实际上“智慧”在这里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把握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来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有些同志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地去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不会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用认识或实践统一起来。这就会导致在哲学教学中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8.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哲学,彻底地体现了哲学的这一本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并把这一内容贯彻到自己的所有研究之中。在反思哲学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只有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并走向解放”的学说,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吸收传统政治课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j茜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栓桔,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探究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要善…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人性理论著述中 ,唯有“类”的人性观点更接近人的根本或者说它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本性。基于此 ,人才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 ,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人类发展史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发展史 ,应该被理解为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要求我们反思和确证人的“类本性” ,理解与把握“类意识”生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类哲学”正是追寻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林啸 《人民论坛》2014,(6):212-214
现代政治哲学不同于古典政治哲学,关键在于“现实生活”概念的引入和对“人的本性”的设定不同。对此,李泽厚提出了“实用理性”,主张通过实用理性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然而,在现代政治哲学中,不但实用和理性之间有冲突,“实用理性”同人的本性以及现实生活之间也有不能接洽的地方,“实用理性”依然面临巨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科教学要通过全体学生对学科理论、学科背景材料的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完善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策略程序,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和使用好学案是把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学案编制和使用的总体思路是在指导学生以递进性导学提纲为线索进行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究之后,通过“基础巩固”训练和“延伸提高”训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并运用所学内容中的概念原理,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准备知识”指导学生为下节课学习作好准备;通过“背景信息”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高书文 《前沿》2012,(22):51-53
孔子其学宗旨在于对成德成圣的追求,而其成德思想则来源于其对“性与天道”的自觉.“性与天道”是孔子思考的重要哲学问题.孔子通过明鬼神之异,肯定人客观存在的现实性.进而辨人禽之别,明人伦责任,将人的本质属性界定为道德本性.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本性来源于天道,天是的人的道德本性的形上依据.从“仁者,人也”对人的道德本性的界定,到“知天命”“畏天命”的表述,再到“天生德于予”的自信,孔子从来没有离开对“性与天道”的理性观照.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哲学就被冠以"爱智慧"之美誉,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近代,受科学主客二分知识论框架的影响,知性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哲学的领域,哲学也就此被烙上了"知识至上"的印记,使本是"智慧之学"的哲学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爱智"之本性,变成了"知识之学".由于哲学智慧之缺乏,不仅使当代人无法摆脱其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同时也使哲学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所以,若要拯救哲学,必须使哲学回归其"爱智"的本性,使哲学真正成为一种"智慧之思",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也进入了第二学年的实验,《生活与哲学》作为新的课程模块也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启迪人的智慧的学问。它不像自然科学对事物的确定性认识那样强,不是在是与非的两极作非此即彼的判断,也不是镜面思维,由此及彼。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系统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它不是记住自己“是什么”的知识,而是思考为什么不是“这样”和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活动。因而,《生活与哲学》的教学既要遵循中学教学的一般规律、一般原则,更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教学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新课标理念下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教育部在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2004年,国家教育部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样的提法就把单纯的“研究性学习”上升到一个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变革的高度,它促使我们应当重新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和定位。一、研究性学习的逻辑前提——知识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探究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哲…  相似文献   

17.
一、氛围要“谐”。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信息和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方法要“活”。政治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内容要“新”。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我们…  相似文献   

18.
董金山  谢兰荣 《前沿》2006,(11):101-103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追求“创造”取向,倡导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文从生成性课程开发的条件、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的关系角度,给生成性课程作一系列系统阐述,以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学习者如果不设法设身处地地参与到所学知识的情景中去,就会把所学知识看作是“与己无关”的,因而也就认识不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不会引起学习者心理上的高度重视,所以学习起来总感到知识枯燥无味,难以掌握。而联系“自我实际”却能化被动为主动,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不禁深入到所学知识的情境中去,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时,我把普遍意义的公民具体到学生“我”这个公民,使所学知识与已戚戚相关,从而使掌握知识成为学生自我的内在需要,激起了学生对所…  相似文献   

20.
一、氛围要“谐”。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信息和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方法要“活”。政治课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内容要“新”。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