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孙文垣医案》是新安医家孙一奎所著,分为《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其中辨治痹证颇具特色:宗《内经》之旨析痹证之因,善凭脉辨痹证之病机,善用二陈化裁从痰瘀论治痹证,善用威灵仙、五加皮、海桐皮等治痹证之达药,善调情志以促痹证之康复。  相似文献   

2.
蜂蜜味甘、性平和。《本草纲目》说,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蜂蜜质地滋润.可润燥滑肠;生用性凉,清热润肺;熟用补中,缓急止痛;甘以解毒,调和百药。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刘健(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内科合肥230031)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证;综述中图法分类号:R593.22;R255.6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由于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  相似文献   

4.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西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重剂、温热之药;东南方之人患痹证,宜用疏通轻剂、清凉之品;中部之人患痹证,当因地制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基于中医地域医学特色,探讨不同地域痹证的辨证及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认为,由于个体的体质有所不同,个体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与治疗的反应性亦有差异。《本草纲目》承袭《黄帝内经》之旨,倡导临证治疗用药考虑先天禀赋、体质强弱,临证用药关注患者体质差异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性,提出药以治病,中病则止。《本草纲目》体质医学思想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治疗痹证为《伤寒杂病论》较有特色的内容,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治疗方法均有详细论述,其治疗特色主要为善用汗法、温法,善用麻黄、附子,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家戴葆元著有《本草纲目易知录》8卷和《家传课读》4卷。《本草纲目易知录》为戴氏以《本草纲目》和《本草备要》为基础,删补重订而成。该书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刊刻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现存有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思补山房刻本和清抄本(残本)。《家传课读》包括《金匮汤头歌括》1卷,《温病条辨汤头歌括》1卷,《临证指南方歌括》2卷,是戴氏对3种书中内容和方剂进行歌括式的再加工而成,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前两种歌括分别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和清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同刊于清光绪4年戊寅(1878年);最后一种歌括成书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刊刻时间不详。现存有《家传课读·金匮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家传课读·温病条辨汤头歌括》光绪四年戊寅思补堂刻本,以及包含有此两种刻本以及成书于1891年的《临证指南方歌括》的《家传课读》刻本。  相似文献   

8.
系列方治疗痹证500例张炳秀李光曙(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关键词:痹证;三生斑蝥酊;尤马二虫丸中图法分类号:R255.6中医“痹证”包括现代医学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笔者自1975年以来,用自拟系列方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9.
清·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是继《本草纲目》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药学专著。它对《本草纲目》作了很多补充和修正,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现就本人研究所得,作一简略评介。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330味药载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炙的经验,上自《名医别录》,下至明代李时珍,总计有五十家炮炙资料,皆由李时珍收录.所以《本草纲目》的“修治”专目是集中国药物炮炙之大成。清代康熙43年(1704)张睿(仲岩)从《本草纲目》“修治”专目中选择常用药物124种,汇编成册,题名为《修事指南》,1928年  相似文献   

11.
探究《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HT5H〗方法 〖HT5K〗对孙一奎治疗痹证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HT5H〗结果 〖HT5K〗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薏苡仁、黄柏、当归、苍术、威灵仙、五加皮、红花、人参、茯苓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人参、薏苡仁、茯苓聚为一类,当归、红花、防风聚为一类,苍耳子、半夏、陈皮、苍术、五加皮聚为一类,牛膝、白芍、秦艽聚为一类,黄柏、黄芩聚为一类,威灵仙聚为一类。〖HT5H〗结论 〖HT5K〗孙一奎力主从痰湿治疗痹证,以甘温药物健脾化湿,以苦寒药物辅佐,清化痰湿郁热。  相似文献   

12.
明朝徽州祁门人汪机编撰的《本草会编》早已亡佚,但借助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辑出的71条,发现《本草会编》的内容有纠错、解释、心得、评议、摘引、置疑等特点,这些正是得到李时珍肯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矿物药是中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载矿物药41种。唐《新修本草》矿物药又增加14种。至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收载的矿物药已达139种。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52卷,收药物分为61部,60类,共收载药物1897种,附方万余首。该书把矿物药分别记述在土部、金石部,特别在金石部中载述比较完整,“乃集其可以济国却病者一百六十一种”。现就关于该书中矿物药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谈谈窥斑之见,不妥之处,祈望同道教正。 一、分类方法 李时珍将矿物药金石部分为四类,即金、玉、石、卤。《本草纲目》161种矿物药分类排列和现代矿物学的分类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时珍在《濒湖脉诀》中说“痰生百病食生灾”,认为许多疾病都与痰有关。自此说之后,诸如“百病皆因痰作祟”等学术观点与“痰生百病食生灾”大抵雷同。笔者近期对《本草纲目》辑录的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用于治疗各种痰病以及顽痰怪症的方剂有300多首,用药...  相似文献   

15.
桑芪桂枝汤乃蒋立基老中医治痹证经验方,由古方桂枝汤加黄芪,桑寄生和桑枝而成。 痹证为内科常见病,痹者乃气血痹塞不通之谓。痹证之发生,诚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蒋老集数十年之临床实践,进而认为,营卫之气失调实为发病关键,其理由如下:从生理上看,《素问·痹论》业已阐明营卫源于脾胃,营行脉中而营养周身,卫行脉外而护御于肌表,营卫协调,则正气充沛,肌表固密,此其一:其二,在病理上,若营卫一旦失调,肌表空疏,易招致外邪侵  相似文献   

16.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凡三十卷,载药一千七百四十多种,集唐宋以前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本草学的知识,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刊行以前,上下五百年间,一直被作为研究本草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蕲春,是医圣李时珍故里,素有“千门万户悬昌艾,出城十里闻药香”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蕲春境内就有700多种。如今,一个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一个集商贸物流、会展、电子商务、产学研合作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于一体的“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正在悄然兴建、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8.
克痹胶囊治疗痹证80例疗效观察☆李平朱永先钱朝余(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关键词: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克痹胶囊中图法分类号:R255.6;R593.21;R593.22克痹胶囊是安徽省立医院院内制剂筋骨止痛丸加减后的胶囊制剂,由...  相似文献   

19.
五体即皮、肌、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痹是病因病机的概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因此,顾名思义,所谓五体痹证就是指由于和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感受了风寒湿热等邪而导致皮、肌、脉、筋、骨等部位气血闭塞不通的病证。《内经》对痹证的分类,主要有按病位区分的五体痹和以病因病性区分的风寒湿痹(《医宗金鉴》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便于了解我省特产中药材的资源分布情况,本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选其重点加以介绍。 一、茯苓pachyma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收入木部之寓木类。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之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