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官员近日透露,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改革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将理顺工资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完善调节行业工资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抑制部分垄断行业、企业工资水平的过快增长,缓解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行为视角的排污权最优分配方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伟 《求索》2011,(12):17-19,80
排污权分配不仅是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起点和基础,还是相关制度组织和实施中争议最大和最困难的问题。目前,排污权分配主要有免费和有偿两种方式。本文的核心命题是,什么样的排污权分配方式能够真正减少企业的排污行为,提升排污权的利用效率。文章基于企业间存在排污权利用技术差异的假设前提,通过求解利润最优化条件下企业排污权需用量和均衡产出水平,对命题进行了求解。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以企业排污权需用量的减少和利用技术的提升为行为目标,有偿分配应该是相对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数字人民币应以促进分配公平为研发方向。数字人民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机制包括技术赋能机制和政策传导机制。技术赋能机制依托精准直达、定制可调和监管科技的属性,打通资金下达堵点、保障资金流通可控并强化资金风险防范。政策传导机制则是将数字人民币纳入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在金融方面以普惠金融破除货币政策的传导障碍,在财政方面则以科学的再分配理清财政金融权责。数字人民币促进分配公平应与分配制度相结合,从三次分配和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外生制度要在初次分配中有效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带动政策增效和创新,在第三次分配中推动科技向善。内生制度则要激活数字人民币产生的数据要素,创造数据盈余以夯实公平分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义平 《传承》2012,(23):78-79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已经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重要根源,不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就难以建立科学的、宵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分配结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企业的畸形分配格局,就必须从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廓清正误。  相似文献   

5.
南京电视台是南京市重要的电视传媒,现有正式职工335人,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1.9%,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45.9%。近几年来,南京电视台结合电视媒介的特点和本台实际,以人为本,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多种分配形式为核心的有效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电视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职工参与企业收入分配,促进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制度。这项制度既是普通劳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出版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显示,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12%。同时,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近几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相当程度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与这种“利润侵蚀工资”相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还有一个更值得警惕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但慈善捐赠并不必然能促进共同富裕。中美慈善捐赠的要素比较表明,中国慈善捐赠促进共同富裕的捐赠主力是企业,未来可预期的捐赠主力是个人,受赠主力与行动主力是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的分配是关键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促进主力是政府。第三次分配能否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富裕取决于捐赠主体共同富裕专项目的捐赠的广度、深度及捐赠规模,以及有促进共同富裕空间的综合慈善目的捐赠能有多大比例和规模及时、切实地投入共同富裕领域。第三次分配包括捐赠主体、捐赠目的、捐赠客体、捐赠对象和促管主体五个要素,包括募捐、捐赠、捐赠管理、捐赠分配和促管五个环节。因此,可从这五个要素和五个环节构建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杜凡  陈楠 《长白学刊》2009,(6):108-111
一般再分配的正当性建立在国民资格的基础上,矫正再分配建立在矫正正义基础上,要求对改革成果的不公平享有以及代价的不公平承担进行补偿分配。转型时期正义的客观、主观条件的变化使矫正正义吁求强化,矫正再分配成为转型社会再分配的特征。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要积极实施矫正再分配。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尤其要抓住收入分配这一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来开展工作。解决工资收入、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企业和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分配属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范畴,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职工工资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表现在地区、行业、企业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沉淀了某些社会矛盾,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沈晓阳 《新东方》2000,(3):16-18
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存在着一个正义与否的问题。所谓分配正义,就是根据各个人的不同情况而给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历史上对分配正义的根据主要有5种观点,应将其中合理观点纳入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分配正义的根据的新观点,以体现自由、平等、博爱和效率等价值观。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分配正义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8,(12):26-2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的有效对接,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完善社会保险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肖曙光  ;朱若鲁 《求索》2014,(4):94-98
众多学者从利润贡献、激励角度和产权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但人力资本毕竟只是智力资本的一部分,且即使是关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论证也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喷,无法解释利润贡献等因素在传统经济时代就一直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物质资本主导并独享企业剩余的传统范式仍被长期奉为经典的事实。本文从经济形态与资本形态的演进关系着手抓住问题实赁,深化了理论依据的论证。本文探究指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初级和高级阶段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主流企业分配范式: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极端主导的“租佃制”分配范式,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主导的分配范式,知识经济时代初级阶段——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主导的分配范式,知识经济时代高级阶段——智力资本主导的分配范式。新经济形态不但派生了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这一新资本形态,而且还使其分享企业剩余的愿望日趋强烈。  相似文献   

15.
刘维奇 《中国发展》2007,7(2):64-67
公平分配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正确地认识公平分配的实现过程至关重要,现阶段,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在初次分配,而不是二次、三次分配,实现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分阶段按层面进行,不能一刀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面。由于涉及问题众多,涉及部门无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部门有不同特点,所以解决分配问题要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理论月刊》2000,(5):10-12
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性的分配方式,它包含着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分 配等许多次一级的分配方式,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非劳动要素不能参与收入分配, 价值分配不是价值创造的逻辑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微 观层次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缺陷可以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7.
多元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慈善事业是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作为第三次分配,它更应是一种社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民间慈善组织作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政府、企业这两种组织相比较,慈善组织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王军  覃俊波 《前沿》2004,(2):21-23
分配理论是经济理论的核心。作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江泽民非常重视分配理论的创新 ,他在分配主体、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式、分配地位、分配内容等六个方面的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福群 《传承》2012,(7):75-75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指工资的增长要与整个经济运行相联系,影响工资增长的各种因素起联动效应,其中最基本的是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和生活物价指数挂钩,实现职工实际工资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针对目前我国出现收入分配失衡的现象,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解决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对资源的配置,通过对劳动力的报酬,实现了第一次财富的分配;而政府作为公共机关,通过公共权力,利用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这被称为第二次分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敦促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慈善家”为由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即个人或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缩小财富差距,关键在于财富的分配,因此应当有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